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古诗词全解全练.doc

24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39063573
  • 上传时间:2023-09-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1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中语文古诗词全解全练第一部分 古诗词鉴赏必备常识诗歌鉴赏是高考必不可少的内容,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又是语文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它不仅年年必考,而且常考常新高考诗歌鉴赏取材于知名度较高的、影响较大的诗词曲高考命题多以主观试题的形式设置,其开放性强,灵活性较大,创新能力较高所以,对学生的要求也就很高,要答好此类题目,就要掌握相关的知识新的《考试大纲>>对该考点的规定是:见上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合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级诗歌的“形象”即指诗中的景、物和蕴藉了情感的人从景和物入手,来把握诗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进入诗歌的意境,这是我们鉴赏这类诗歌的关键所在 诗歌景物特征的分析首先要明确诗人所写的景物对象所体现的氛围,再分析其传情效果,还要能分析写景的方法人物形象的分析则往往要能有效地从原诗中撷取信息,对人物的外貌、性格以及身份地位等作出恰当的判断,进而理解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有些诗词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渗透了比喻的意象,这就要求我们能结合有关背景材料,透过形象的描写,把握其中隐含的内容如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有些乐曲的名称,这些乐曲往往有特定的情感或寓意,这对我们准确把握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就有直接的作用。

      一.鉴赏诗歌形象,主要应注意两点:1.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准备参加高考,做好诗歌鉴赏题,应了解的传统审美习惯,主要有下列几点:(1)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杜甫的《望月》、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2)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4)折柳送别,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间缠绵悱恻的别离之情,给人以悠长的回味;(5)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2.从分析景、情入手诗人写诗,常用“寓情于景”、“即景生情”之法,读者读诗,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体味即透过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探知诗人的内心和情绪二.鉴赏诗歌形象,还要注意几个概念的区别:1.形象    形象一般是指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也包括诗人着意刻画或者是与诗人有密切关系的人物形象,比如《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是诗人塑造的主人公形象,而诗人自己,是抒情主人公    2.意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它是诗人通过诗的语言描绘出来的可以被读者理解、重现的具体可感的生活图景——人、事、物、景,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意象是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的富于美感的形象,它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我们理解诗歌形象,就是从感受意象开始马致远的《天净沙#8226秋思》一连叠用九个意象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土的彷徨悲苦的情怀,那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等意象,都传递着作者的羁旅愁思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其基本类型有: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 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 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My first class 复习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ello复习课件.ppt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5长横 |通用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5.撇|人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7课 悬针竖 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15《 边学边用 巧识字形写美汉字》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2.执笔与姿势 |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全册6 通用版.docx 三年级上册 英教案 Module 7 Unit1 What's this 外研社(三起).docx 三年级上册 美术 教案 第11课《各式各样的鞋》人教新课标(秋).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9课 捺的练习》 粤教版.docx 三位数的加法笔算(连续进位加)(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2课 姿势与执笔》西泠版.docx 三位数加减法(问题解决 例3)(教案)2025-2026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docx 三年级上册 美术教案 - 第11课 《各式各样的鞋》人教新课标.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 数学教案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苏教版).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教案)2025-2026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docx 三年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docx 三、投掷 纸球投准(教案)2025-2026学年体育与健康四年级上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