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土家族的白虎文化现象.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59657283
  • 上传时间:2024-02-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aaa:a试论土家族的白虎文化现象刘 锋摘 要:领域相当于古代的巴国、聚居于湘鄂川黔四省接壤地区的土家族,将白虎作为其祖先加以崇拜,自称是白虎之后裔但在土家族人当中,并不是所有的土家族人都崇拜白虎,有一部分则以射杀白虎著称,这点令人颇为不解为了弄清楚出现这种相互矛盾现象的原因,我们有必要对土家族的“白虎文化”进行简要的阐释白虎文化”在土家族文化中占据着显要而神圣的地位,并深深根植于土家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关键词:土家族;白虎文化-3-一、土家族的来源“白虎文化”在土家族文化中占据着显要而神圣的地位,并深深根植于土家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想全面的了解土家族的“白虎文化”现象,离不开对土家族来源的讨论最具代表性、很有说服力的著作是杨铭的《土家族与古代巴人》,该书全面研究了土家族与巴人在历史地理、宗教习俗、文化艺术方面的联系”[1]关于土家族的来源问题,我国学术界仍然说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清江的廪君说巴人起源于鄂西古夷水(清江)旁的武落钟离山《辞海》云:“巴,古族名,国名主要分布在今川东、鄂西一带,相传周以前居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廪君为著名首领,后向川东扩展”[2]。

      《中华传统文化辞典》对“巴”有不同的解释:“巴,中国古代民族及其所建地方政权名相传周以前居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以渔猎为生廪君为其著名首领曾随从武王伐纣,受封为巴子国后徙往鄂西北、川东和陕西汉中一带,多与濮族杂居”[3]持该说的主要依据是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后汉书》,其书记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在清江香烛石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两枚陶印章,在该流域还考古发掘出土了圜底、釜、罐、石器、卜甲、骨器等巴文化的遗物近一万多件,以及一批早商时期(即夏商时期)的巴人墓葬这些遗物中,时间最早的可追溯到夏代,早于陕南汉水流域发现的商周时期巴人遗物,这就充分证明早期的巴人起源于清江,此后从鄂西再向外发展公元六世纪,在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也有武落钟离山,又名难留山是巴人始祖廪君的故里,是巴人及其文化的发祥地的记载虽然武落钟离山的地理位置在学术界存在很大的争议[4]但上述这些考古材料都有力地证明了鄂西清江流域是巴人起源和频繁活动地区另一种说法是土家族来源于定居在湘鄂川黔接壤地区的古代巴人比如“钱安靖等人就认为鄂西土家族以巴人为主体,川东土家族则是巴人、濮人等多个族群融合而来,黔东南土家族则是以氐羌系统为主体而形成”[5]。

      氐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形成民族体系的氏族部落之一,出自于昆仑山,约从夏商之际起,陆续东迁汉地,还曾经南移西南地区秦汉以后,羌已经是中国西部许多少数民族的泛称,比如《汉书》、《后汉书》称西南许多少数民族为诸羌,其直系后裔就是现在四川汶川地区的羌族昆仑山曾经还有真正的白虎出现,这也与后来巴人信奉白虎不无关系《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皞(即伏羲氏,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在新石器时代,即第四纪冰川以后的洪荒时期,又被称之为上古时代,太皞就统治着中国的西南方廪君人有东西二源,东源出自濮人中的蜑(dàn)人,西源出自陇南一带的氐羌考古学家邓少琴先生提出,古代有数巴并存所谓太皞之巴,应该是源出于氐羌诸多历史学家提出巴人与西南地区其他少数民族存在共生关系,这就引起了很多争论他们认为,濮(pu)、賨(cong)、诞、僚、永、苴(ju)、共、奴、夷等民族曾与巴共处,其族源可能与之相同最早形成部落联盟的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五姓构成了巴民族的核心(内五族),而以原居于渝、鄂西、湘西和夷地、濮地等被廪君族融合或征服的土著民族,构成了巴的外围部族,当时的史书也把他们都称作为巴人。

      巴民族也有分支,廪君之巴与巴族中的板楯蛮不同,廪君死后化为白虎,巴族的核心内五族的后代就供奉白虎;板楯蛮则以射杀白虎为事,认为白虎是祸患今天土家族中也有此区别这样当廪君人在清江流域取得统治权以后,为巴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巴国统辖下还有一些属于濮系的小部落以廪君人为主,接纳了周边一些部落,逐渐发展成为土家族因此,土家文化中既有氐羌系统的成分,又有濮越系统的成分[6]简而言之,土家族是以廪君蛮为主体,在发展过程中曾吸收了一些其他民族的成分,到宋元时期形成的一个民族群体第三种说法是认为土家族主要来源于当地土著,并与多个族群相互融合而来根据湘西等县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和土家语的地名等,钱安靖等人认为土家族来源于湘西土著,与进入的巴人、汉人融合而成公元前316年, 司马错认为灭掉巴蜀可以使秦国在进攻楚国时不必向巴蜀借道,这对秦国的统一大业有利秦惠王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派遣大夫张仪、司马错和都尉墨统将军率领军队进攻蜀国,不久即攻灭蜀国,并趁势灭掉了巴国,秦国在江州(今重庆)筑城设置巴都,把巴地纳入秦国的郡县体制之内解放时期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有关瞿塘峡一带悬棺的《黄金洞的传说》一书,就记载了巴国灭亡时巴国军队的一些活动和事迹。

      秦国在灭了巴蜀之后,接着挥师东向进攻楚国,与楚争夺黔中地区,“司马错自巴涪水,取楚商于地,为黔中郡”[7]巴人一部分融入汉民族,一部分流散于武陵山区, 戴楚洲就此认为武陵源区土家族是由武陵源区古代土著和流入黔中的巴人、楚人融合而成对此,曹毅在《土家族族源再探》这篇文章中这样论述:“一般认为土家族有两个主要源头, 即伏羲氏族的巴人支与湘西地区的土著居民, 这两个主要源头在历史进程中又融入了少量的它民族成员, 特别是在黔东北和川东南融入了较多类别的其它民族, 而在唐宋年间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土家族”[8]除此以外,还有巫山起源说、陕南汉水上游说、湘北岳阳说等等巫山起源说认为巴人起源于湖北重庆交界地区的巫山一带依据有二:一是西汉刘向所著《世本》云:“廪君之先,故出巫诞”二是《山海经•海南内经》云:“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孟涂)居山上,在丹山(一说是在秭归东十里,一说是巫山)西” 陕南汉水上游说认为巴人起源于陕南汉水的中上游一带湘北岳阳说则认为巴人起源于湖南北部洞庭湖东面的岳阳地区根据《复溪州铜柱记》、《唐书》、《新唐书》等有关记载,土家语与彝语接近以及土家族与云南部分彝族的风俗相同等,比如彝族自称“罗罗”, 即“虎族” ,崇尚黑虎。

      认为土家族由唐代中叶乌蛮的部分人衍化而成上述几种说法,由于目前还没有发掘出充分可靠的考古材料对此进行佐证,因而并不能为人们所信服二、“崇拜白虎”巴人把白虎当作自己的祖先而加以崇拜, 自称为白虎之后裔作为巴人后裔之一的土家族受此影响,很明显的保留着崇虎信仰究其缘由,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土家族的“白虎崇拜”习俗与其民族的起源有着莫大的渊源相传廪君姓巴氏,名叫务相,出生于钟离山赤穴(今湖北省长阳县)巴人本有五个支系, 巴氏子务相通过“掷剑”和“浮舟” 的办法战胜黒穴四姓(樊、瞫、相、郑),成为本氏族首领为拓展生存空间“寻廪地”,他率领本氏族乘坐土船从夷水(今鄂西清江,因盛产盐卤又被称为“盐水”)向盐阳进发,不为盐水女神的万种风情所动,拒绝了盐水女神要求与廪君共同生活的诱惑,并且射杀盐水女神三里城有歌云:“花开柳,叶叶儿黄,向王天子下盐阳,盐阳一品清秀女,夜夜陪他上龙床,误杀情侣盐石上”接着他率部沿清江西迁,以“夷城”(今恩施)为都建立了政权,其他四姓向他称臣,使巴族从穴居的野蛮状态逐渐进步为聚城而居的状态廪君威震四方, 泽被后世,他使巴人拥有了固定领地、都城和首领,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族”[9]。

      浩淼的清江养育了一代豪杰廪君,同时又无情的成为了廪君的最终归宿传说有一年的六月初六,清江发洪水,有位老人在清江上捕鱼的时候不慎落水,呼喊救命,廪君水性好跳入洪水巨浪中救起了老人,自己却被渔网缠住,被漩涡卷入江底廪君为抢救落水老人而溺水身亡,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祭奠他,就在清江两岸修建了40多座向王庙,还把廪君蒙难的六月初六这一天定为向王节《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引西汉刘向《世本》云“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廪君死后魂魄化为白虎,是灵魂不死观念的体现,白虎有灵魂并成为土家族的图腾标志,同样也说明土家人相信万物有灵例如撒叶尔嗬《十梦》唱到:“一梦墙上去跑马,墙上跑马是能人二梦堂屋打青伞,堂屋打伞不出门三梦白虎当堂坐,白虎当堂是财神”等土家族信仰的是坐堂白虎,它是廪君的化身,即向王天子的灵魂巴人认为老虎是要饮人血的,为了纪念他对本民族所作出的贡献,人们最早祭祀向王的时候是用人祭,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改人祭为畜祭(牛、鸡血等)“他们开始以人祭祀白虎神,直至近代才改人祭为牲祭”[10]至今,清江沿岸的船工还在向王节这天举行隆重的祭奠活动,这可能是巴人崇拜白虎的最初缘由,表达了巴族后裔对祖先的无比崇敬和纪念。

      第二,土家族的“白虎崇拜”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人们基于 “ 求安” 本能而力求趋利避害土家族生活聚居的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巴人所居住的地区位于今湖北的西南部,山峰多而险峻,虎豹猛兽成群早在先秦秦昭襄王统治时期, 就出现过“白虎为害,自黔、蜀、巴、汉患之”, “虎历四郡, 害千二百人”[11]的现象这一带至宋时还有多虎的记载久而久之,必然对猛虎产生特殊的恐惧和敬畏之感在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 单靠人的力量无法战胜白虎加上人们视野狭隘, 为了生存只得采用“崇拜白虎”这种消极的方式来自保,把白虎作为自己的祖先、亲族和保护神,多虎的生活环境直接导致了白虎图腾崇拜的产生据此我们可以推断,白虎崇拜既是对祖先的崇拜, 也是对当地险恶自然环境的反映第三,白虎的勇猛和强有力, 是土家族白虎崇拜的根源和力量源泉白虎是群兽中的最强者,是具有无限威力的神兽在民间传说中, 土家族认为是白虎星君下凡与土家姑娘成亲, 繁衍了土家族后代, 因此, 土家族世代以白虎为祖先;湘西土家人将一些精明强干之人称为‘老虎精’,显然这也是对强有力者的赞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湘鄂渝黔土家族区域出土的虎钮錞于, 是土家先民巴人白虎图腾崇拜的实物见证”[12]。

      在三峡工程中,发现了百余处商周时期的遗址据推断,这些遗址大致相当于商至秦灭巴蜀前后不同的时期,可能与巴人有关在这些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中,以兵器为主,种类包括剑、矛、钺(yue)、镞、戈、戟等;主要特征是以柳叶形为主,比如巴氏剑,“柳叶形、无格、扁径、双穿、无首“所有这些,无疑表明虎之勇猛是土家人力量的精神来源‘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这些表现邦国军事实力与钟鼓礼乐的青铜重器上普遍出现的虎形象, 充分说明了巴人对虎的尊重与崇拜, 崇虎已成为巴族上层社会政治生活的一部分”[13]由于土家族人民饱受战争创伤,更需强有力者维护民族生存和繁衍,加之土家族以神为本体,视神为世间一切之主宰,所有这些必然养成土家族崇力尚勇的历史传统晋代史学家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记载:“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淩殷人,殷人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14]西汉时帮助汉高祖刘邦平定三秦;东汉时随军征讨作乱的羌人;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常遭倭寇侵犯,湘西数万土家士兵应召出征,因战功卓著而享有“ 东南战功第一”的美名第四,土家族崇拜“白虎”与白虎自身的习性和当时中原汉族广泛的崇虎风尚的渗透密切相关。

      一是在众多的虎种之中,白虎稀少非常罕见, 在人们眼中显得神异;二是在中国古代典籍中, 白虎虽为百兽之王, 却不像其他虎那样凶残,白虎因能驱疫避邪而被人们视为“仁兽”,是“仁义”的象征人们于是将白虎当作神灵供奉起来希望得到它的庇佑,反映出古人希望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祈求平安无恙的美好愿望作为‘ 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My first class 复习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ello复习课件.ppt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5长横 |通用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5.撇|人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7课 悬针竖 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15《 边学边用 巧识字形写美汉字》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2.执笔与姿势 |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全册6 通用版.docx 三年级上册 英教案 Module 7 Unit1 What's this 外研社(三起).docx 三年级上册 美术 教案 第11课《各式各样的鞋》人教新课标(秋).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9课 捺的练习》 粤教版.docx 三位数的加法笔算(连续进位加)(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2课 姿势与执笔》西泠版.docx 三位数加减法(问题解决 例3)(教案)2025-2026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docx 三年级上册 美术教案 - 第11课 《各式各样的鞋》人教新课标.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 数学教案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苏教版).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教案)2025-2026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docx 三年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docx 三、投掷 纸球投准(教案)2025-2026学年体育与健康四年级上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