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专题第27课 段太尉逸事状.doc
16页第27课 段太尉逸事状逸事状“状”,又称“行状”,一种文体,记述某人生平事迹逸事状”是“行状”的变体二者的不同在于“行状”全面介绍一个人的生平事迹,“逸事状”则只记录逸事(即正史未载之事)逸事状”的特点:只录逸事,力求典型,抓住两三件事写所写之事应详细、确实,不可道听途说行状一般只褒不贬,与史传不同(史传求全面)这与写作目的有关史传是对一个人的一生作全面评价,而写逸事状的目的有三个:使史官录用,希望修史时为死者作传;向朝廷报告,为死者请求谥号;为死者写墓碑之文提供素材逸事状有固定格式:在文末写作者名字及写作目的本文写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是作者给当时在史馆任职的韩愈修史时作参考的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的部队在京师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原卢龙节度使朱泚被叛军拥立为帝段秀实当时在朝中,他坚决反对朱泚称帝一次被召议事时,他突然用手中的笏猛击朱泚的头部,同时唾面大骂朱泚“狂贼”,后被害柳宗元对段秀实的忠勇行为深表敬仰,可是朝中却有人散布流言,说段秀实的这一举动是“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柳宗元对此极为愤慨他深知段为人一贯刚直,“遇不可,必达其志”。
为了让人们了解段秀实,说明“刚勇”完全是段的自身的性格,因此,作者写作本文,用事实说话,使流言不攻自破文章取材于真人真事,通过三件逸事,一写其刚勇,一写其慈惠,一写其清节,三者交相辉映,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关心人民、临财而不苟取的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同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丑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史料价值1.读准字音 (1)泾州(Jīnɡ) (2)晞(xī) (3)邠州(Bīn)(4)嗛(qiè) (5)鬲(lì) (6)槊(shuò)(7)躄(bì) (8)戢(jí) (9)晡食(bū)(10)击柝(tuò) (11)谌(chén) (12)巽(xùn).(13)岐(Qí) (14)泚(cǐ) (15)(tái)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领,兼任;无赖,强横妄为(2)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货,财物;肆志,放纵胡为(3)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忧愁(4)垂死,舆来庭中:抬(5)无伤也!请辞于军:无伤,没关系;辞,劝说(6)谢不能,请改过:谢,道歉;不能,没有才能(7)覆校无疑:复核,校对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领(2)少(3)一(4)识4.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古义:强横妄为。
今义:蛮不讲理2)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古义:假,借;设,准备今义:姑且认定,虚构3)天子以生人①付公理②①古义:百姓今义:陌生之人②古义:您治理今义: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正确道理4)幸致货币古义:物品和钱币今义:充当一切商品等价物的特殊商品5.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1)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同“慊”,满足(2)太尉判状,辞甚巽:同“逊”,恭顺(3)谌虽暴抗:同“伉”,强横.(4)宗元尝出入岐、周、邠、间:同“邰”,在今陕西武功西南6.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1)晞一营大噪,尽甲:名词用作动词,披上铠甲(2)裂裳衣疮,手注善药:衣,名词用作动词,包扎;手,名词作状语,亲手7.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1)乱天子边,欲谁归罪: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欲归罪谁”(2)段公,仁信大人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段太尉,逸事状1.课文写了段太尉的哪几件逸事?各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答: 答案 (1)诛杀暴卒——刚正沉勇2)代民偿租——仁慈宽厚3)拒收贿赂——清廉正直2.文中写焦令谌如此骄横,其作用是什么?答: 答案 反衬,从而表现作者褒贬分明、爱憎强烈的感情3.第三件逸事“节显治事堂”中段太尉说了三句话,这三句话体现了他心理感情变化的轨迹,体现了段太尉哪些品质?(1)“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
2)“果不用吾言!”(3)“然终不以在吾第答: 答案 太尉的品质:太尉对朱泚的为人很了解,早料到他会笼络自己另有所图;女婿上当后,他心中气愤,却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并没有退回大绫,跟朱泚闹翻,而是将大绫封存在治事堂的梁木上,以便相机而作充分表现了太尉不仅清正廉洁,而且富有极高的政治智慧4.文章最后一段花了许多笔墨来写材料的来源,有什么作用?答: 答案 一方面说明材料来源确凿,并非道听途说,另一方面从其治所的“老校退卒,能言其事”,“言信行直”的州刺史崔公“备得太尉遗事”,可以看出段公影响之大;再者,最后的“人视之,儒者也”是对段太尉形象的一个有力的补充,证明人们的猜测有误,从而使段太尉从外形气质到品德胸怀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优秀人物的典型勇服郭晞”是作者重点叙写的一件事,作者叙写此事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手法?答: 答案 这一部分除了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塑造人物形象之外,还借助了铺垫、衬托等手法在太尉主持正义之前,先大写特写邠州之乱、郭军之横、节度使之“戚不敢言”,在这一背景的铺垫之下,人物的出场就显得不同寻常了再有,这一部分大量使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节度使白孝德的“戚不敢言”“如太尉请”“震恐”等一系列表现都衬托出了太尉的机智、沉着。
从郭晞“出见太尉”,到“再拜曰”,再到“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以及“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等行为态度的变化都可以看出太尉对他的影响,从而衬托了太尉的英勇形象太尉带一老卒赴郭营与那“尽甲”的郭军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物的勇敢、沉着最后这一部分还巧用波澜,使得人物形象得到充分展示在郭晞“顾叱左右”之后应该说这一事件已基本结束,可是太尉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提出独宿郭营,使得情节一下子又进入了紧张的状态,而人物的从容镇定以及深谋远虑则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刚与柔刚柔融合,世间繁花似锦人唱着生命不屈的赞歌来到这个世界,人生注定是刚阳坎坷但同样也是阳柔静美的谱写着精彩的传奇,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刚柔交替,构成人生、命运挺拔屹立,匿于浓雾,现于苍穹,山,用高大展示着刚气;流转千回,出于山涧,没入江陵,水,用含蓄表达着柔力刚柔融合,构成青山秀水,绝世风光坚强,有力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雄性风格的缩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责任刚阳的体现;文天祥零丁洋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呼喊,是正直刚毅的诠释;刘胡兰在敌军铡刀前坚韧不屈的神情,是刚劲无畏的坦然窗外淅沥的雨水无法冲刷内心的燥热不平,我们民族世世代代沉淀下来的,也只凭此才能稳固根基的,不正是这无法计数的炎黄子孙用鲜血和泪水凝聚起来的一“刚”么!温和,细嫩。
柔”自古以来就是女子的象征的确,阴阳融合,才有了万物繁衍不息,纵使外界草长莺飞,也只有这个是亘古难变的定律娥皇女英作为中华女性的典范流传至今,姐妹齐心,家庭和睦,其死也壮烈!尽管坚强如王昭君,只身远嫁边塞,但她最终还是用似水的柔情感动了漠北单于难道那长达几年的政局清明,仅仅是靠统治者的英明决策吗?窦娥也许只是戏曲中的人物,但又是由于她的柔弱凄怆,激励着中国一代又一代有识之士为自由平等而奔走呼号……“柔”并不代表妥协,相反的,它与“刚”相辅相成,拼凑起来,就是华夏五千年的完美星空!《道德经》上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强大的居于下位,用于铺垫,而柔弱居于上位,充满生机刚与柔的交融,体现在物质上,体现在生命中,浮华人世,只有平衡才是最好的想像那出水的芙蓉,亭亭玉立,极尽妍姿;经霜的苍松,勃勃精神,独具风采;出岫的白云,悠悠行空,飘逸流韵;历世的峭石,默默无语,淡泊忘我……刚柔融合,世间繁花似锦!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釜鬲(lì) 槊上(shuò) 晡食(pū)B.不戢(jí) 击柝(tuò) 甚巽(xùn)C.衣疮(yì) 堡戍(shù) 酿器(niànɡ)D.偷嗜(shì) 军籍(jí) 如赭(zhě)答案 A解析 “晡”读bū。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B.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C.太尉判状,辞甚巽D.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方答案 B解析 A项“反”同“返”C项“巽”同“逊”D项“知”同“智”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B.天子以生人付公理C.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D.三餐而反,腹犹果然答案 A解析 B项公:您理:处理C项假:借设:准备D项果然:吃饱的样子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断头注槊上 注:附着B.尚书固负若属耶 负:亏待C.以如司农治事堂 如:好像D.敢以状私于执事 执事:旧时书信中对对方的敬称答案 C解析 如:送到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B.C.D.答案 B解析 B项都是“用”A项将/况且C项接近/同“陲”,天边D项完毕/全,都6.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如太尉请译文:就按太尉的请求办B.请假设草具译文:请代为准备些粗茶淡饭C.王子晞为尚书译文:王子晞担任尚书D.谢不能,请改过译文:道歉说自己无能,请求允许改正错误。
答案 C解析 汾阳王的儿子郭晞担任尚书7.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公幸教晞以道 B.汝将何以视天地C.日群行丐取于市 D.无伤也!请辞于军答案 B解析 B项为宾语前置,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