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荆州市天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9页湖北省荆州市天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884年,清朝官员张树声说:“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此段材料的核心主张是( )A.改革教育,振兴中华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运用西学,体制变革 D.设立议院,民主共和参考答案:C材料虽然涉及到了学校,但学校并不是本题的主旨所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可知其反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其反对仅仅学习西方的“用”,而不学习西方的“体”,所以其核心主张应该是运用西学,进行体制变革,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时间为1884年,此时尚未产生民主共和思想,故D项错误2. 西奥多·舒尔茨《传统农业的改造》指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小农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B.传统农业经营效率很高可以与现代农业相媲美C.传统农业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D.传统农业的贫乏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等参考答案:D3. 观察图一和图二,根据所学,对两幅图解读正确的是图一15世纪托勒密的世界地图 图二 1680年绘制的世界地图①图一具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作用,有利于新航路的开辟②图二对欧、亚、非、美、澳五大洲的形状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③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地理大发现的意义④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可看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参考答案:C4.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或评价《共同纲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954年宪法1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宪法改革开放,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规定了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③A.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B.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C.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参考答案:C三大宪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54年宪法产生的背景是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是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而1982年宪法的历史地位或评价则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5.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佳句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D.“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参考答案:D6. 《中国的法治建设》中指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对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B.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参考答案:A略7. 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最直接相关的是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奴隶制工商业发达C.雅典人文精神形成较早 D.雅典人擅长辩论参考答案:A8. “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参考答案:B据材料和所学,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攻击太平天国运动是“荼毒生灵”,“ 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所以选B9.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问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D.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参考答案:D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985年,仍处于美苏冷战时期,故AB项错误;D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故排除;题干中邓小平的这一科学论断,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故D项正确10. 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上海设会审公廨,根据中外双方的约定,如果案件涉及洋人或洋人雇佣的华籍仆人,由外国外交官参加会审;纯粹华人案件,由中国谳员独自审断。
与此相关的是西方人在华的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参考答案:A解析:由“案件涉及洋人或洋人雇佣的华籍仆人,由外国外交官参加会审”可知,材料提及的是领事裁判权,故A项正确11. 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注:缉同绩)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参考答案:D12.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C.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D.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参考答案:C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前期;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和性质。
A、C两项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故选: 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区别的准确把握13.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材料评价的科技发明是A.瓦特改良蒸汽机 B.狄塞尔发明内燃机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参考答案:A14. 有人说,“电从一诞生开始,就在现代社会扮演了‘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角色”有助于成功扮演这两个角色的重要发明分别是( )A.发电机 电影 B.电动机 C.电灯 电报 D.电车 无线电参考答案:B“动脉”和“神经”是指电力既能传输能量也能传递信息,电影不能传递信息,故A项错误;电动机可以传输能量,可以传递信息,故B项正确;点灯不能传输能量,故C项错误;电车不能传输能量,故D项错误15.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参考答案:A第一次工业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19世纪初在英国”是解题的关键,材料所述现象是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说明了生产领域出现了变化,原本的手工纺车已不再使用了,据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16. 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皇帝权利受到凌夷,无力或不能执掌权柄的现象,这些人或受制于母后、外戚,或受制于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导致权力萎缩或丧失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三纲五常受到挑战 B.君主权力至高无上 C.宗法观念丧失殆尽 D.皇帝权力暂时旁落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三纲五常受到挑战是材料中皇帝权利受到欺凌的表现,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下,权利的高度集中,一旦君主孱弱,会导致大权旁落,这是导致材料现象的根本原因,故B项正确;宗法观念在现在依然有体现,宗法观念丧失殆尽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皇权的暂时旁落是对材料的现象的表述,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皇权至高无上17. 下表反映了甲午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由此可以推断,洋纱的输入A.使传统土纱退出了中国市场 B.标志中国已成为外商原料产地C.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D.说明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参考答案:C18. 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
这反映了A.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 B.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C.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 D.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材料中乾隆帝关注《四库全书》的编撰,说明并不反对文化继承,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修订《四库全书》是对儒学的修订,故B项错误;材料中“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说明当时统治者注重对封建专制皇权的维护,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西学的传播,故D项错误,故选C19. 《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被斩首由此可见A.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接近真相B.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采证C.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有效途径D.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参考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了史料研究考古资料只能说明一部分问题,并不一定比文献资料更接近真相,故排除A项;考古是认知历史的途径,但并非唯一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