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层练习尽显别样精彩.doc
6页分层练习尽显别样精彩小学数学练习课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设计适于儿童心理特点的吸引学生愿意学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 一直以来,很多教师设计练习课时通常是:开场白—出示几道题—学生做—教师批改—学生订正这样的练习课设计中有许多弊端:1、缺乏递进性教材的练习安排一般都是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不断深化而逐步提高难度教师只简单地把几道题一出示,却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接受并消化吸收2、体现不出实效性从表面上看,学生在练习,但实际教学却是学生订正过的题下次还会再错3、无针对性练习课上设计的题有的是机械练习和重复操练4、无趣味性这样的练习设计单一,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体现不出素质教育的精神追根溯源是教师没有能很好地把握练习课的本质与功能,教材研读不到位导致练习的目标定位不准确,练习组织形式与设计欠缺新颖与多样化…… 针对这些弊端,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练习课的教学成果,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就如何提高练习课的效率,我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一、根据内容,进行目标预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必要准备和基础,因此作为巩固知识、熟练技能的练习课必须增强目标的预设性,要对知识的理解做到心中有数;要对知识掌握的深浅度以及与已有知识的贯通与联系,作出预先的考虑与估计;要对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作出精心安排和把握。
例如,学习了《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后,把“数中间有0的读法、写法”这个重点抓住,估计学生可能在写“数中间有0”这种情况会感到比较困难,“二千零五”可能会写成“205”,因此要预设通过各种变式练习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并灵活应用在学习“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后,要着重分析数量关系“求几个几是多少”,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想出解答方法总之,每节练习课总的目标要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从局部到整体都做到有的放矢二、把握学情,合理组织练习根据小学生的兴奋点容易转移,兴趣极易激发又极易改变的特点,在练习课教学过程中,练习时也要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时刻保持浓厚的兴趣1、练习课中合理地处理练习时间和练习形式课中,我采用了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的形式,即:连续练习和间接练习例如:前面谈到的练习课中的基本练习,先口算,紧接着是笔算,而变式练习中,先口述算式,再让学生思考问题这样先集中,再分散,有时集中与分散练习交替进行,不仅不会让学生厌倦,而且调动和增强了学生练习的激情2、正确处理教与学,知与情,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在练习课教学过程中,每组练习后,我注意到了抓住练习课的重点、难点和该组的练习要求,先让学生小结,然后进行指导性的小结、评估、强调,不断强化知识,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并充分利用“反馈”在练习课中的作用,在每次练习后进行及时反馈信息,及时纠正这样,调动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三、紧扣知识,进行分层练习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及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课堂练习可按三个层次设计 1、模仿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一些基本的、简单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其目的是通过新知识的再现,促使知识的内化,以达到“理解”的层次这类练习可安排学生板演 2、发展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掌握”的层次,这类练习一般安排同学板演 3、综合性练习这种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的层次,只能安排同学板演 教师对不同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在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适当点拨,对于学生应多,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对于板演的三类练习都应及时评讲,指出错误,提出合理解法,以达到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完《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 1、模仿性练习: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右图: 长:3分米 宽:1.5分米 高:1.2分米 a. 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b. 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c. 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d.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发展性练习: 一个长方体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
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 3、综合性练习: 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后,木块的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乏的环节课后作业如果一刀切,往往会使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消因此我在课后设计四个层次的作业,即模仿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提高性作业,要求差的学生完成第一层次作业,第二、三层次作业选做,一般学生完成第二层次作业,第三、四层次选做,好的学生第三层次作业题必做,第四层次选做最好的学生第四层作业必做,其他习题选做选做题由学生选择做与不做,这样作业量与难易程度与学生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分层次布置作业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差的学生没有强迫性,不会产生抄袭现象,每组学生中还有人会去尝试着完成更高层次的习题,这样既巩固了计算方法,又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分析、理解、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四、结合实例,说说练习设计练习课不像新授课那么有“新鲜感”,又不像复习课那么有“成就感”,要把练习课上得也精彩,就得改变传统练习课模式,需根据不同的练习内容的特点,重建练习课的课堂生活1、几何知识多操作。
几何方面的练习巩固课,可以采用操作——讨论——应用的形式进行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练习课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训练为主整堂课围绕“一张长方形白纸”展开练习,每位学生发一张长方形的白纸作为操作的工具,通过 “仔细观察这张纸你发现了什么?”引出长方形的特征;接着通过“想办法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来进一步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组织“拼玩的游戏——两张纸拼在一起(没有重叠部分),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立即扩散开来这样的练习形式不仅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重点突出,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会感到很轻松,操作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趣味性2、计算教学重在练习形式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对这方面的练习,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却比较单调,重复现象较多,更需要执教者优化教材,设置合理的练习形式,使练习课富有活力练习题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题,综合题,拓展题这样既照顾了大多数学生吃地好,同时又兼顾了两头学生吃得饱,吃得消分层练习使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然后又根据不同层次的题型,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游戏活动进行练习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针对学生计算易出错的各种情况,我设计了“计算接力赛”、“我是公正的法官”等游戏活动。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认真做题的习惯,又能促进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从而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于非小班化的班级,教师不可能随堂检查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很难了解每个学生的练习结果,通过这种活动,不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及时的掌握学生的练习情况,而且也为小助手们创造了锻炼能力的机会3、实际应用的练习课可以采用“题组”训练的形式题组是指根据基础知识设计的应用性、综合性、开放性比较强的习题,让学生“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最少的题目达到全方位的练习巩固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实际应用类的题型就是体现这一思想的素材,而题组练习的设计正是从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知识理解出发,让学生养成自觉的用数学观念去看待、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实际应用题组不仅仅训练学生对题中数量关系的感悟,还训练学生分析信息、提取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不能一棍子打死——按同一要求、标准来布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和标准,使教学在更加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要求的层次上继续运行,促进学习的生成和学生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