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 德育内容.ppt
48页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第五章德育内容(4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学校德育学校德育内容的历史变迁和主要内容;理解学校德育内容的决定因素;掌握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及其反思 教学重点:学校德育内容的决定因素、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对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的反思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n(一)学校德育的内容n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n出于历史与文化条件的不同,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的德育内容是各不相同的n从历史的角度看,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德育内容是有不同的特点的一、学校德育内容及其决定因素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在原始社会,道德教育内容的特点是:第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部落中的)原始的集体主义是道德教育内容的核心,维护氏族、部落存在所需要的忠诚、勇敢、勤劳、复仇等等道德法则成为德育内容的重点;第二,原始的集体主义、平等、民主等道德原则局限于一定的氏族、部落之内;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第三,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与整个德育系统一样是与生活、劳动融为一体的,德育属于生活教育、民俗教育的范畴,所以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在呈示形式上具有非专门、不自觉的特点。
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意识形态相关联)古代学校德育的内容的最主要的特点有三:第一,道德法则本身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第二,由于教育目的是培养“劳心者”,所以古代德育内容中存在鄙视体力劳动的倾向第三,由于道德教育内容本身的等级性导致了内容呈示形式上的绝对灌输的特色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现代社会(资本主义,尤其是机器大工业产生以来)给学校德育内容带来的显著变化有以下几点:第一,自由、平等、博爱等等反映资产阶级反对等级制度要求的道德观念进入学校德育内容第二,由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需要,迫德教育中出现了对自强、诚信、效率、开放与宽容等价值观念的强调第三随着学校德育由对灌输模式的批判走向对自主道德、理性能力等等的强调,德育内容的呈示形式方面开始出现许多尊重道德学习主体性的努力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各国文化的不同也影响到学校德育内容的不同(横向比较)这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价值取向的差别这一差别首先表现为体系上的不同例如受儒家影响较大的东方民族对家庭、集体、国家一般采取的是集体主义的立场,而欧美诸国个人主义传统决定着他们更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自由价值取向上的差别还表现在具体价值范畴的理解上。
比如对“谦虚”、“节俭”等美德的理解,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差异很大道德价值体系和具体理解上的不同当然会直接影响学校德育内容第二,存在方式的差别许多宗教传统较为浓厚的国家,例如亚洲的泰国、印度,欧洲的德国、英国,德育课就是宗教课,或者两者之间有较密切的联系,其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宗教教育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而中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学校德育虽然不能说与宗教无关,但至少在学校教育范围内没有直接的联系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n第三,呈示形式的差别东方国家采取直接道德教育模式的较多,德育内容是直接呈示的;而西方国家采取间接德育模式的较多,强调德育内容呈示的隐蔽性主要原因在于受儒学影响较大的东方民族认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责任之一是道德教育,向学生传授正面的价值观念是完全必要的;而西方人认为道德教育的责任并不在学校,而是在教堂和家庭,道德教育不能够采取灌输的方式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n在当代社会,尽管由于历史与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世界各国德育内容的千差万别,但是德育内容在发展的趋势上仍然有一些趋同这表现在:n 第一,对“全球伦理”(global ethic)的确认n所谓“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
没有这样一种在伦理上的基本共识,社会或迟或早都会受到混乱或独裁的威胁,而个人或迟或早也会感到绝望”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n 第二,对综合道德能力培养的共识n 第三,道德教育内容结构上的共同理解n英国莱斯特大学“社会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的莱特教授认为学校德育要通过六个关系的处理来安排道德教育的内容这六个关系是:与最亲近的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与我们自己(同辈人及自己)的关系,与非人类(自然环境)的关系,与上帝的关系n日本政府颁布的中学道德课教学大纲(1977)中规定以下16项中学德育内容:尊重生命,谋求增进身心健康,过有节制、协调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n积极对待事情,具有踏实地坚持到底的意志 具有人应有的觉悟,经常独立思考,自己决断,并对其结果负责对与目己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也能尊重,理解各种见解和想法,具有向他人学习的宽阔心胸在认识勤劳的重要性的同时,追求真正幸福和充实的生活热爱真理,追求真实,朝着理想的实现去开拓自己的人生寻求人生的喜悦,具有温暖的人类爱的精神热爱自然,富有美感,具有对崇高东西的虔诚心理解友情的可贵,拥有衷心信赖的朋友,谋求相互的上进。
男女之间要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保持健全的异性观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有作为家庭和地区社会中的一员的觉悟,相互合作,谋求充实,共同生活理解自己所属集团的意义,相互合作,以谋求提高集团生活明辨公私,重视公共福利,具有与社会联系的觉悟,为实现理想的社会而努力理解法律的精神和权利以及义务的意义,不断加强社会纪律具有日本人所应有的觉悟,热爱祖国,在为国家的发展尽力的同时,也要增进人类的福利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n1980年16个国家国际道德教育会议的报告中归纳出各国道德教育计划共同强调的内容有四类:社会价值标准,如合作、正直、社会责任、人类尊严等;有关个人的价值标准,如忠厚、诚实、宽容、守纪律等等;有关国家和世界的价值标准,如爱国主义、民族意识、国际理解、人类友爱等;认识过程的价值标准,如追求真理、慎于判断等等n综上三例,可见现代德育内容的基本层次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文明习惯、基本道德(美德)、公民道德、信仰道德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n(二)学校德育内容的决定因素n学校德育内容的最终决定因素应当归因到社会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全球化进程等)等宏观因素上去n但是我们这里只讲讲几个直接影响道德教育内容的教育性因素。
n 一是对道德可教性的理解n对道德可教性的理解与德育内容的性质、难度和容量的确定有密切的联系哪些道德内容可以通过“教授”或认知学习的方式进行传授?哪些道德价值主要应当通过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去解决?这些都是德育内容安排必须考虑的问题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n二是德育目的、目标及其序列化n德育内容就是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而这些价值与规范的选择与安排直接服务于德育目的、目标的达成德育目标有一个层次化、系列化的过程,德育内容的安排也有相应的层次化、系列化过程之所以要依据德育目标及其序列化实现德育内容的序列化,主要理由是因为学生道德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和德育内容本身所具有的层次性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n三是德育过程观n德育过程观对德育内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德育内容的处理方式(或呈现形式)上当我们将德育过程理解为向学生的价值灌输时,道德教育的内容可能表现为一种教条和教条的呈现形式;相反,当我们将道德教育过程理解为学生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之下的道德自主建构的过程时,道德教育的内容就不过是一种价值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待操作和待开发的价值学习的材料n 四是偶发因素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二、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一)我国政府对学校德育内容的规定n我国政府对中小学的德育内容有统一的规定,这一规定目前主要体现在分别于1993年和1995年由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上。
n 小学德育纲要规定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10条: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n中学德育大纲对中学德育内容的规定是分学段进行的但初、高中的内容要点大致相同主要内容如下: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高中是“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高中是“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n目前在我国对中学德育内容的规定中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n第一,意识形态教育比重过高,道德教育的内容仍然强调不够;第二,对教育对象的批判和反思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n其中第二点最令人忧虑我国的教育内容基本上是以绝对真理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这无疑会对学生的价值批判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起相当大的抑制作用这一点需要引起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尽可能予以补救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n(二)对我国学校德育内容及其重点课题的思考n 依据现当代德育内容结构的一般趋势,从最基本的道德教育开始,学校德育内容应当包括四个主要的层次:一是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二是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三是公民道德或政治道德品质的教育;四是较高层次的道德理想教育即“信仰道德”(信德)的教育。
n依据这几个层次,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重点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n1、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n2、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n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基本道德往往是历史上传承下来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n美国教育学者阿迪斯瓦特曼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等等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n美国当代教育家厄内斯特波伊尔(Boyer,EL)也建议“基础学校”的道德教育应当教会学生诚实、尊重、负责、同情、自律、坚忍、奉献等七项美德在亚洲,1987年成立了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为后援的“亚洲国家道德教育研究会”,其宗旨也是寻找“普遍的道德价值”,用于改进参与国的道德教育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n 德育的基础正是要教会学生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勤劳、勇敢、仁爱等等德目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中国大陆曾经有过极“左”的思维,用道德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等等完全否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和全人类的共性。
其结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码的道德规范的丧失极端的例子是“文革”时期,打、砸、抢反而成为合乎道德的“正义”行动这一历史教训在今天的道德教育中决不可以轻易忘记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n关于基础道德教育的内容,一般认为是世界上大多数人认可的基本道德法则但是英国德育学家威尔逊(wilson JB)曾经指出,除非我们能够搞清包括洞穴人在内的所有人的道德价值,否则“大多数人”永远都 是“某些人”此外,即使我们能够确认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也未必正确历史上“大多数人”曾经赞同过奴隶制,对妇女的歧视和宗教、种族的迫害等等所以,即使是进行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培育,我们仍然不能忘记的是道德批判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n 3、家庭美德教育n 家庭道德关系处理始终是个体人生的第一议题家庭伦理方面的道德教育既关系个人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风尚从教育学意义上说,家庭美德教育实际上是学生实现完全的道德社会化的起点和前提n 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指出:“爱国主义的神圣情感来自母亲n 所以家庭美德教育应当得到较大的强调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n4、集体主义教育n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集体主义是人们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人们对集体、对国家的基本行为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