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隧道施工要求.doc
6页规范施工要点一、超前支护超前支护采取Φ42 无缝钢管,数量、间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 控制好角度不超 5°、超欠挖 10cm 内二、洞身开挖1、针对关角隧道Ⅱ、Ⅲ级围岩采取全断面开挖形式,循环进尺宜控制在 3—4m;Ⅳ、Ⅴ、Ⅵ级围岩采取台阶开挖形式,台阶长度控制在 3—5m,循环进尺:IV 级加强围岩上台阶控制 2 榀拱架、下台阶控制在 3 榀拱架间距;V 级围岩上台阶控制在 1 榀拱架、下台阶控制在 2 榀拱架间距;VI 级围岩上台阶控制在 1 榀拱架、下台阶控制在 1 榀拱架间距全断面开挖拱部允许最大超挖 15cm,边墙允许平均超挖 10cm;台阶法施工拱部控制在 10cm,边墙控制在 10cm, 拱墙及拱脚以上 1m 范围不允许欠挖三、锚杆1、砂浆锚杆:Ⅲ、Ⅳ、Ⅴ级围岩边墙设置Φ22 砂浆锚杆,Ⅲ级围岩长度 2.5m,间距 12*1.5m(环向*纵向);Ⅳ级围岩长度 30m,间距 12*1.2m(环向*纵向);Ⅴ级围岩长度 3.0m,间距 12*1.0m(环向*纵向);砂浆锚杆梅花形布置,设锚杆垫板,垫板尺寸为 150*150*6mm(长*宽*厚)如变更通知单明确参数后按照动态 通知单参数施工。
2、中空锚杆:Ⅲ、Ⅳ级围岩拱部 120°设置Φ25 中空锚杆,Ⅲ级 围岩长度 2.5m,4 根;Ⅳ级围岩长度 30m,6 根四、钢筋网1、Ⅲ级围岩钢筋网采用Φ8 钢筋,网格尺寸为 25cm*25cm;Ⅳ、Ⅴ级围岩钢筋网采用Φ8 钢筋,网格尺寸为 20cm*20cm;横通道钢筋网采用Φ65 钢筋,Ⅲ、Ⅳ、Ⅴ级围岩网格尺寸为 25cm*25cm2 、铺设:虽围岩面的起伏铺设,与受喷面的间隙一般不小于4cm;搭接 1-2 个网格,与锚杆、钢架及纵向连接筋焊接牢固 五、钢架、锁脚锚管及纵向连接筋钢架(格栅 ) 间距允许偏差为± 100mm ,横向允许偏差为±50mm,高程允许偏差为±50mm,垂直度允许偏差为±2°,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为—5mm;钢架底脚虚碴、杂物清理干净,以垫块或锁 脚锚管固定,防止拱架下沉锁脚锚管采取Φ32 无缝钢管,长度 2.5m,8 根/榀,与钢架焊接牢 固,且利用锚固剂锚固牢固连接钢筋为Φ22 螺纹钢,环向间距 1m,与钢架焊接牢固,且根 据设计设置在拱架净空内侧六、喷锚支护喷锚施工必须保证喷层密实,初支背后不允许存在空洞,并严禁利用石棉瓦、片石等杂物回填喷射混凝土厚度要求:平均厚度大于设计厚度;检查点数的 80%及以上大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得小 于设计厚度的 1/2,且不小于 3cm.七、防排水1、盲管:纵向排水盲管沿纵向布设于左、右矮边墙底部,直径为Φ75 软式透水盲管,每 12 米引出一次预留泄水孔,并外套 PVC管及相搭接两纵向盲管泄水孔间距为 70cm;环向设Φ50 软式透水盲管,根据水量大小每隔 8-20m(中等富水区 8m,弱富水区 15m,贫水区 20m)设置,并在矮边墙底部引出预留泄水孔;盲管与支护的间距不得大于 5cm,盲管与支护脱开的最大长度不得大于 110cm;集中出水点专设排水盲管,进行集中引出;纵、环向盲管采用土工布进行全包裹,且纵向盲管利用窄条防水板及 5cm 水泥钉锚固,间距 为 50cm。
2、防水板:矮边墙施作前,进行防水板及盲管施作,防水板环向搭接设计 15cm,规范 10cm,并采用自动爬行热焊机进行双焊缝焊接;衬砌前防水板铺设,由拱顶开始向两侧铺设 ,并保证适宜松弛度, 可以存在 T 字型搭接头,严禁产生十字型搭接头;防水板搭接缝与衬砌施工缝应错开不小于 60cm 距离;防水板焊缝应无漏焊、假焊等现象,且每条单焊缝宽度不应小于 1防水板采取热熔垫圈 挂设,边墙垫圈间距 1m,拱部间距 0.5m.3、止水带表面不允许有凹痕、气泡、杂质、明疤、开裂、缺胶、海绵状等影响使用的缺陷;搭接长度不宜小于 200mm,且接头设计采用热压机硫化胶合 ,目前现场采取万能胶配合钢筋夹搭接;仰拱中设置背贴、中埋止水带,环向预留超出矮边墙 ,且严禁出现损坏;衬砌中环向每隔 0.5m 设一道定位筋,钢筋卡与定位筋配合使用,拆模后及时凿除表面混凝土、理顺,保证预埋、外露各一半止水带宽度 八、仰拱仰拱:为便于施工,仰拱统一施工至水沟底面,深度满足设计要求;III、IV 级围岩无交叉口段采取 C30 防水钢筋砼,V 级围岩全部采取 C35 防水钢筋混凝土且仰拱浇注前不允许基底存在积水、淤泥、 虚碴等杂物。
填充:填充高度 316cm,水沟内侧宽 374cm,水沟宽 65cm, 水沟外侧壁至矮边墙高度 45cm接茬钢筋:接茬钢筋采用Φ20 螺纹钢,长度为 115.5cm,深入 仰拱填充 30.5cm,矮边墙外露 40cm,间距 25cm九、衬砌钢筋1、IV 级围岩及 V 级一般围岩衬砌钢筋主筋采用Φ18 螺纹钢、辅筋采用Φ10 盘条、箍筋采用Φ8 盘条,主筋间距为 25cm,辅筋间距 为 25cm,箍筋间距为 25cm2、V 级加强围岩衬砌钢筋主筋采用Φ20 螺纹钢、辅筋采用Φ12螺纹钢、箍筋采用Φ8 盘条,主筋间距为 25cm,辅筋间距为 25cm, 箍筋间距为 25cm3、VI 级加强围岩衬砌钢筋主筋采用Φ22 螺纹钢、辅筋采用Φ12螺纹钢、箍筋采用Φ8 盘条,主筋间距为 20cm,辅筋间距为 25cm, 箍筋间距为 20cm.4、衬砌钢筋只允许绑扎或套筒施工,绑扎搭接为 35d,d 代表钢筋直径,即Φ22 钢筋搭接 77cm、Φ20 钢筋搭接 70cm、Φ18 钢筋 搭接 54cm、Φ12 钢筋搭接 42cm、Φ10 钢筋搭接 35cm十、衬砌1、III、IV 级围岩无交叉口段浇注 C30 防水混凝土,III 级围岩交叉口段浇注 C35 防水混凝土,IV 级围岩交叉口段采取 C30 防水钢筋混 凝土,V 级围岩全部采取 C35 防水钢筋混凝土。
2、衬砌断面比设计整体外放 5cm,由衬砌台车窗口灌入,由下向上,对称分层,每层浇筑不宜超过 60cm ,倾落自由高度不超过2.0m ;衬砌砼浇筑应连续,间歇时间超过初凝时间,进行凿毛接缝处 理3、振捣采取平板振动器与插入式振捣混合振捣,插入式振捣方式每一振捣延续时间宜 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及破坏防水层、预埋件、模板等 与衬砌模板、预埋件等距离为 50-100mm4、衬砌钢筋段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50mm十一、监控量测1、埋点:III 级围岩 40 米一组,IV 级围岩 20 米一组,V 级围岩 10 米一组,VI 级围岩 5 米一组;全断面开挖每组一个沉降观测点、两个收敛点,两台阶开挖每组一个沉降观测点、四个收敛观测点,并 每增加一个台阶增加两个收敛观测点2、量测元件:连接杆为Φ22 螺纹钢,外露混凝土表面 5cm,外露端头焊接钢板,钢板厚度 1cm,尺寸为 30*30mm,表面贴反光片3、监控量测点出现损坏、缺失后,当天进行修补,且利用锚固 剂锚固牢固,严禁出现松动造成检测数据出错十二、综合接地1、采用Φ16 圆钢,III、IV 级围岩不设钢架段,利用锚杆与专用环向接地钢筋作为接地极,III、IV、V 级设钢架地段利用钢架作为接地极;在隧道左右侧拱脚附近用连接钢筋将多根专用环向接地钢筋、钢架串接为一个接地装置,纵向串接钢筋每 100 米断开一次,且断开 长度为 10cm;专用环向接地钢筋每 24 米设置一环.2、衬砌有钢筋段,利用衬砌钢筋内层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接触网接地端子两侧 1。
5 米外每隔 1m 选择纵向结构钢筋与环向结构钢筋连接,且环向接地钢筋与仰拱填充各接地端子相连;衬砌中无钢筋段 , 设置环向接地钢筋与接触网接地端子连接,且环向接地钢 筋与信号电缆槽的接地端子连接再与贯通地线连接3、接地钢筋、接地极及连接钢筋应充分利用隧道内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和锚杆,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筋、锚杆、钢架和专用接地 钢筋).望各单位严格按照上述要求规范施工 ,如施工过程中变更通知单给定参数按照变更单子参数施工,并上述内容不全之处按照设计及有关要求执行 ,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施工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