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欣赏备考复习.docx
10页美术作品欣赏(一)西斯廷圣母(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 西斯廷圣母一、 作者简介拉斐尔(1483年——1520年)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也是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拉斐尔谢世时年仅37岁,但由于他勤勉的创作,给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手法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拉斐尔的父亲是宫廷的二级画师,所以他从小就随父学画11岁时,父亲去世,他给一位画家当助手后来,他学习了15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积极吸取各派画家的优势和长处形成了自己和谐明朗、优美典雅的艺术风格,开始走上了独创的道路拉斐尔之母于1491年逝世,当时拉斐尔只是八岁,父亲在1494年八月一日再婚十一岁时成为孤儿,拉斐尔的正式监护人变成他唯一的叔叔年幼时跟随父亲学习绘画,后来转为跟随佩鲁吉诺的画室学习绘画,在1500年出师在1504年,21岁的拉斐尔绘画了《圣母的婚礼》此作品甚至超越了佩鲁吉诺,不论是构图或形象塑造也有创新尤其是作品中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的端庄、文雅、画面之平衡和背景描绘,均为罕见的作品。
1504年时,拉斐尔居留在佛罗伦萨,他受当地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所影响,同时亦学习列奥那多达芬奇的构图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和风格,使他的风格日渐成熟,从而迅速和两人齐名他所绘画的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柔以及青春健美,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安西帝圣母》、《草地上的圣母》和《佛利诺的圣母》1513年-1514年年绘画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由圣母和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另外,《椅上圣母子》、《阿尔巴圣母》都是他完美无瑕的作品1509年,他被罗马教皇尤利乌斯二世(教皇朱里)邀请绘画梵蒂冈壁画,其中位于签字厅的壁画最杰出这些壁画分别代表了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学这四个人类精神活动,作品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他在这段期间的重要作品还包括《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波尔申纳的弥撒》《波尔戈大火》《加拉泰亚的凯旋》等他在23岁时绘画自画像及《西斯廷圣母》而代表作是描绘一位学者的《卡斯蒂廖内像》和描绘一位女郎的《披纱巾的少女》在1520年的春天,已患重病的他仍在绘画《基督变容》,最后因他逝世而未能完成二、 作品简介《西斯廷圣母》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 风格而闻名遐迩。
这幅祭坛画,指定装饰在为纪念教皇西克斯特二世而重建的西斯廷教堂内的礼拜堂里的最初它被放在教堂的神龛上,至1574年,一直保存在西斯廷教堂里,故得此名现为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博物馆古代艺术大师馆收藏《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于1512年到1513年间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制的作品,长2.65米,宽近2米,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这幅作品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圣母决心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送她而来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诚地迎圣母驾临人间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这幅画中的圣母被世人认为是圣母画中的绝品,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将圣母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她的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为自己手中怀抱着的基督,她的脸上又洋溢着深厚的带有牺牲精神的母爱,因为她将要把心爱的儿子奉献给人世。
三、 作品赏析拉斐尔这幅作品塑造了一位救世主形象,慈祥的圣母为了拯救当时被宗教禁锢的苦难世界,决定牺牲自己的孩子圣母迈着轻盈坚定的步伐向前移动,扑面而来的风吹散了衣服的皱褶,她的脚边,跪着年老的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和年轻美丽的代表平民百姓迎驾的圣女瓦尔瓦拉教皇西斯廷二世穿着沉重的法衣,用手指着圣母应该去的大地,圣女瓦尔瓦拉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的她虔心垂目,侧脸低头,微露羞怯,表示了对圣母圣子的崇敬和恭顺,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着思想的隐秘爬在下方的两个小天使睁着大眼仰望圣母的降临,稚气、天真的童心跃然画上我认为画中最美的部分就是圣母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形象,她的脸上洋溢着坦然和带有牺牲精神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美好向往二)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 作者简介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ИльяЕфимовичРепин 1844年8月5日-1930年9月29日)是十九世纪后期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以其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肖像画,他的画作如此之多、展示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如此广阔和全面,是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1844年,列宾出生在乌克兰哈尔科夫省的楚古耶夫镇其父是一个屯垦军军官全家人在屯垦地辛勤劳作,童年的列宾亲身体会到了生活的贫困和艰难,他也不只一次亲眼目睹了囚犯如何被驱赶着由此经过,这些印象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素材但列宾的绘画才能是受到了在画坊当学陡的表哥的影响表哥时常给他带回一些纸张、颜料、画笔,耳濡目染,列宾逐渐对绘画着了迷1864年他考入彼得堡美术学院,习画6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了大金质奖章和公费到意大利、法国留学的机会1876回国并开始了坚持不懈的创作俄罗斯一些具有进步民主思想的写实派画家和雕刻家组成的“巡回展览画派”主张真实地描绘俄人民的历史、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揭露沙俄专制制度1878年列宾加入该画派,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他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其现实主义绘画杰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画家的成名之作画面上展示的是:烈日酷暑下,漫长荒芜的沙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前进着列宾在油画中塑造了11个纤夫,他们的年龄、身材、性格、体力、表情各不相同,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不仅是沙俄专制下普通民众奴役般的生活,更体会到了他们的智慧、善良和力量这也正是画家的创新之处,巡回画派艺术家以往的作品都是把人民当作同情、可怜的对象,而列宾在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人物的神态和姿态来充分体现人民身上所蕴藏的巨大能量,给人以激励、震撼。
19世纪80年代以后,列宾被公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泰斗,成为巡回展览画派的旗帜二、 作品简介《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这是画家亲眼目睹的情景,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纤夫共11人,分为三组,每个形象都来自于写生,他们的年龄、性格、经历、体力、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对此都予以充分体现,统一在主题之中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头上的天空,使气氛显得惨淡,加强了全画的悲剧性在19世纪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就是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画完成在他取得公费赴奥地利、法国和意大利考察之前(因他的毕业创作、油画《眶鲁的女儿复活》一画而获彼得堡美术学院的金质奖》),也是他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最初艺术体现在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农民运动虽然风起云涌,但国内的农奴制残余依然严重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有平民知识分子参加的强大的民主解放运动,终于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2月宣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可是,根深蒂固的封建剥削势力丝毫没有让步,俄国农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得到改善1869年,还在学生时代的列宾去涅瓦河野游,看到了一幕使他吃惊的景象:远处一些黑黑的、闪着油光的东西在向前爬动,渐近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群套着绳索在拉平底货船的纤夫那些蓬首垢面、衣衫槛楼的形象使他感到震颤涅瓦河上纤夫的沉重劳动也引起了列宾的同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描绘一幅表现纤夫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的作品,以提示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对社会的不平1870年夏季列宾与同班同学华西里耶夫(他后来也画过有关纤夫的画)再次去伏尔加河旅行写生,典型的俄罗斯风光和纤夫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为了创作这幅画,列宾花了3年时间,作了两次伏尔加河之行,和纤夫们交朋友,对纤夫生活作了长时间的观察,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写生,最后终于完成这幅享誉世界的佳作,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三、 作品赏析这篇作品作者把苦役的劳动场景表现出来,酷热的阳光、被炙烤的土地、穿着破烂的纤夫和沉重的货船,这些全都表达了作者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不满画中共有十一个纤夫,他们一队人蓬首垢面、衣衫褴褛,他们中有老有少最前一组共四人,领头的名叫冈宁,他的表情温顺,然而性格坚韧,具有一种内在的意志力,此人约有四五十岁。
他那双深陷的眼睛使他的前额更加突出,显出了他的智慧列宾在他的头上添画上一块包头的破布,似乎要把他塑成古希腊哲学家的样子他原是个神父,后来被教会革职,一度充任过教堂唱诗队的指挥他身体结实, 两手下垂胸前那一条纤索绷得很紧,而身上的麻布衫却满是补钉这是一个俄罗斯农民长者或智者的典型,他忍受着肉体与精神的痛苦,是这些纤夫形象中的悲剧性主角在他右边的一个是身材魁梧的憨直的农民汉子,他赤着脚,头发蓬乱,满脸浓密的胡子,似乎在低低地向冈宁絮叨着什么这个形象起着衬托冈宁的前倾的身子的作用在他后面是一个细长的瘦子,年近40,身子大部分被挡住了他头戴麦秆帽,叼着一只土烟斗,头显得尖小一些他挺直着身子,这样可使纤索松弛,好像是想省点力气这个瘦子的左侧,则是一个躬背弯腰的纤夫,他原来是个水手,叫伊卡尔他的两手向下握拢,神色严厉,眼神凝注,直对着前方显然,他的脾气一定很倔强,是个农村硬汉子汗水已把他的上衣腐蚀得百孔千疮,结实的肩膀正从破洞处显露出来中间一组也是四个人:穿一身粉红色破衫裤的少年名叫拉里卡看来这个少年是初加入这支行列,他那还未晒黑的皮肤,紧蹙的眉头告诉观者,这种劳动对他来说是负荷过重了他正用于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那根据痛了皮肤的纤索。
作者在这个新的受压迫者身上似乎要找到一种希望,那就是不甘心受剥削,要反抗令人注目的是,在这个少年颈上还挂着一只十字架,这是父母给孩子的信物,祈求上帝能保佑他路上平安紧靠在拉里卡后面的,是一个受尽风霜之苦的秃顶老汉,他皮肤助黑, 脸色阴沉,一边斜倚在纤索上,一边在打开自己的烟袋,想偷闲抽口烟来缓解一下自己的苦闷他和前面的少年, 在色彩上构成了强烈对比两代人,不同的命运,却系在一根绳索上少年右边是个羸弱有病的纤夫,他步履艰难,全身虚弱,正在用袖口擦汗头发露在无檐帽的外边,颧骨耸起,泪囊水肿,他未来的路程意味着更 大的厄运,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他那急促的喘息在拉里卡与老汉之间,露出了另一个纤夫的脑袋顶,此人的脸庞发黑,鼻孔朝外,嘴唇很厚,看样子是个挞靼人最后一组三人,走在前面的是个退役军人,白色的衬衫外面加了一件坎肩,帽子压得很低;背后一个皮肤黝黑,巡回展览画派评论家斯塔索夫说他是个流浪的希腊人最后一个人只见到了他的低垂的头顶,此人似乎走得更加吃力,他正在往一个小坡上移动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等色调来描绘上半部的空白,使这条伏尔加河流显得更为惨淡了这是为了加强人物的悲剧性,烘托干燥炎热的天气我认为其中的少年纤夫是画作中最出彩的地方,因为这更能体现出沙皇俄国的农奴制的罪恶,这也是作者画这幅画的主要目的。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