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教材解析.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57642309
  • 上传时间:2023-09-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虹桥第一小学校(一)学年(数学)学科教材研析单元主题认识人民币单元知识框架地位、作用单元教学目标《认识人民币》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重要教学 内容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 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现在流通的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 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年级学生 已有生活经验和掌握 100 以内数的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人民 币的目的有 3 个方面:一方面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基 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加深对 100 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还有一方面是为后面的学习,尤其是小数的学习作些铺垫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 元=10 角, 1 角=10 分2.认识各种常用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 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 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最常用 的主,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例题解析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方法《认识人民币及元、角、分》 主题图通过列举了购买文具、乘重点:认识 1 元及 1 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 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船买票、买报纸、存零钱等生活中使难点:理解 1 元=10 角,1 角=10 分的道理用人民币的例子,让学生知道“买东 西要用人民币”以此揭示了人民币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在们 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一位小朋友 存零钱的示意图,对学生进行一些理 财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合理用钱,明 白积少成多的道理人民币是我国的 法定货币而一个国家的货币也是一 个国家的“名片”,体现着国家的文 化和精神风貌,因此,爱护人民币是 爱国的表现例 1 认识面值为 1 元及 1 元以下 的人民币,包括硬币和纸币这里, 从学生最熟悉的小面额人民币开始 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便于 学生掌握其中对于分币的认识是为 了使学生完整地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体系,并为后续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学生能够认识即可例 2 通过换钱活动教学人民币 的单位以及单位间的关系这里,元 和角的关系、角和分的关系集中编 排,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也为后 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做一做”第 1 题配合例 1,要 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写出总钱数,既巩 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又为人民币的换 算奠定基础做一做”第 2 题配合例 2,通 过人民币单名数之间的简单兑换(以 元和角的兑换为主),加深学生对人 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的认识,为后 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兑换人民币》例 3 认识生活中常用的 5 元及 5 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使学生认识到 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在生活中占 主导地位突破方法: 关注已有知识经验,突出重点 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前三幅图的内容,同桌同学之间说说图意,使学生 知道买东西要用钱,这些钱就是我国发行 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然后再让学生结 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时候会用到人 民币,使他们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和在生 活中的重要作用最后结合第四幅图让学 生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在此 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 谈自己是怎样安排零花钱的,是否有存钱 的习惯,存钱可以做什么等,引导学生在 思考中了解应该合理花钱同时应结合相 关内容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渗 透爱国主义教育注意把握认识的层次,组织好分类活 动如,教学例 1 时应在课前准备好模拟 人民币供学生分类时使用交流时可将“纸 币”和“硬币”两个名称介绍给学生,并 突出按人民币的单位分类的结果,让学生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为教 学例 2 作好铺垫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例 2 的换 钱活动中,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把 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教材中硬币摆放的“三 角形状”只作为换钱活动的提示,不必作 为研究内容结合“做一做”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完成第 1 题后,教师应充分地让学生说 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明确:可 以先区分不同的单位,再按单位分别数出 钱数,然后合起来如果完成第 2 题有困 难(尤其将“大单位”转化为“小单位”), 可以让学生用学具进行具体兑换和操作, 以加深学生的理解重点:认识 5 元及 5 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知道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最直接的兑换关 系难点: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间的兑换关系 突破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教学例 4 进一步教学不同面值的元 币之间的兑换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经 常会遇到,其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社 会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进 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加深学生 对 100 以内数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 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做一做”第 1 题配合例 3,通 过模拟付钱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 悉人民币同时,由于同样的钱数可 以通过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组合得到, 也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使 学生逐步感受到“元”是日常生活中 常用的人民币单位做一做”第 2 题囊括了例 2、 例 4 中未涉及的人民币兑换的所有 情况(除与分币的兑换外),从而统合 了例 1 与例 3 中所认识的主要人民 币,使学生对人民币有一个完整的认 识。

      第 1 题和第 2 题配合例 1其 中第 1 题巩固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 识,使学生能够辨别面额相等的纸币 和硬币第 2 题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人 民币图写出相应的总钱数,进一步熟 悉小面额的人民币,并为后面的计算 作铺垫第 3 题和第 4 题配合例 2其中 第 4 题需要借助元和角的关系进行 判断,并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学生 判断时,可以只买一种东西,也可以 组合买,只要正确即可第 5 题是第 2 题的逆向练习通 过购物付钱的形式,不断提高学生对中,如果学生对人民币比较熟悉,有丰富 的生活经验,可以将例 1 与例 3 安排在同 一课时中进行教学准确把握教学的要求例 4 教学的重 点是让学生明确如下关系:一张 10 元可以 换 10 张 1 元;一张 100 元可以换 10 张 10 元此外就是加深学生对每种面额人民币 的认识,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间最直接的 兑换关系因此,在换钱的活动中,要根 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恰当的兑换要求 换的方法不必求全,也不必追求多样而复 杂的兑换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在这部 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 充分地参与活动的机会,避免枯燥地认识 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模拟情境,让每个 学生都有机会进行辨一辨、换一换等活动, 在活动中不断丰富认识、深化理解。

      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针对学生实际 需求开展有效练习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学生之间、不同学 生之间对人民币的认知基础存在较大差 异这就给班级授课带来了困扰为此,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并针对 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必 要时可通过具体操作人民币学具,来帮助 学生理解并解决问题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贴近学生 生活的问题情境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 学生接触钱的机会并不多因此,教师在 教学中设计问题情境时应尽可能地贴近学 生的真实生活,如购买食品、玩具、学具 等,让学生能够借助最熟悉的生活经验更 好地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充分挖掘“关系”的价值,培养学生 的数感第 6 题和第 7 题意在巩固学生对 人民币的认识教师在组织相关活动的过 程中,除了要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外, 还应通过关注学生活动中的思考过程,增 加“估一估”等活动,从而达到通过认识 人民币的教学加深对 100 以内数概念的理 解、培养学生数感的目的适度拓展货币文化,丰富学生的认知人民币面值辨认的熟练水平 第 6 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要先辨认给出的钱数有多少,再与右每个国家法定货币的设计中都会带有国家 的文化特色。

      人民币也不例外如,在人 民币上有国徽、有不同民族的文字、国家 领袖图像、多处风景名胜等将这些货币侧商品的价格去比较,进而作出判 文化适度地介绍给学生,有助于丰富学生断第 7 题是一个钱币兑换的活 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对人民币的 认识,能熟练地进行人民币之间的直 接兑换从而为学生在生活中应用人 民币打下基础教学时,此题可根据 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拓展兑换人民 币的不同方法你知道吗?”介绍了生活中用 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并展示了读价 格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在生活中表 示商品价格 ( 或钱数 ) 还有另外一种 方式,并知道用小数形式表示的价格 是多少钱这里只作简单介绍,能辨 认即可,不作更多、更高的要求《简单的计算》例 5 教学人民币复名数和单名 数之间的换算(主要涉及元和角两个 单位),教材从最简单的数据入手, 分为两个层次编排:复名数转化为单 名数;单名数转化为复名数第一个 层次中,教材以直观形式呈现并提示 了基本方法,即先将“1 元”转化成 “10 角”再与“几角”合起来在 此基础上,第二个层次直接借助逆向 思考得出“18 角=()元()角”,使 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为后续计算 的教学作好准备。

      例 6 从学生熟悉的买气球的情 境引入,教学关于元和角的简单计 算之所以说是简单的计算,是因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进而增进爱护 人民币的情感,并能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重点: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 简单的加、减运算难点 :有关数的计算突破方法:注重过程的指导,从直观到抽象学 生在这里是第一次接触对单位不同的两教 量进行计算,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 应注重对计算过程的细致指导,如开始可 以学生借助直观学具,并调动学生已有的 兑换经验完成计算以后逐步完成从直观 演示到抽象计算的过渡,让学生在充分理 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的方法突出单位的统一,先换算再运算 对于不同单位的量进行计算时,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而这就需要 在计算过程中根据情况进行单位的换算 教学时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同时, 这也是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认识加、 减法计算的本质的机会,即:在计数 (量)这里只包括了需要进行简单的单位 换算的单名数加、减法和不退位、不 进位的复名数加、减法计算不涉及 名数多样化的复杂计算,大大降低了 计算的难度《解决问题》例 7 教学解决问题:在钱数限 定的条件下买需要的东西例题中的 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因为这里主要是 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 程,重点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罗 列和尝试—调整策略。

      在阅读理解环节,体现了关键 词“正好”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知道“正好”就是所买的两种杂志 价格总和为 13 元单位相同的前提下才能对计数(量)单位 的个数进行加、减重点:解决在钱数限定的条件下购买物品 的实际问题难点: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体会有策略和 有序思考的优势突破方法:从实际问题引入,抓住“关键词”理 解问题这种问题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 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如: 妈妈的购书券中还有 13 元钱,正好可以买 下面哪两种杂志?引入后,重在让学生抓住 关键词“正好”,正确地理解问题重在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了解解决 问题的不同策略在本例题的教学中,由 于数量关系简单,数据也比较小,有些学尝试和罗列是解决问题最基本 生可能很容易找到答案此时,应引导学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My first class 复习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ello复习课件.ppt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5长横 |通用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5.撇|人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7课 悬针竖 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15《 边学边用 巧识字形写美汉字》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2.执笔与姿势 |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全册6 通用版.docx 三年级上册 英教案 Module 7 Unit1 What's this 外研社(三起).docx 三年级上册 美术 教案 第11课《各式各样的鞋》人教新课标(秋).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9课 捺的练习》 粤教版.docx 三位数的加法笔算(连续进位加)(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2课 姿势与执笔》西泠版.docx 三位数加减法(问题解决 例3)(教案)2025-2026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docx 三年级上册 美术教案 - 第11课 《各式各样的鞋》人教新课标.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 数学教案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苏教版).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教案)2025-2026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docx 三年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docx 三、投掷 纸球投准(教案)2025-2026学年体育与健康四年级上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