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剥豌豆.doc
3页中班数学《剥豌豆》活动目标:1、感知豌豆夹中豌豆粒的数量是不一样的2、学习用符号、数字记录豌豆粒的数量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豌豆、分类盒、黑色勾线笔、画有格子的表格、透明袋若干活动过程:一、 出示豌豆,让幼儿说出豌豆的特征二、 尝试用符号、数字记录豌豆荚内豌豆粒的数量1.师随手拿起一个豌豆:猜猜,这个豆荚中会有几粒豆?可让幼儿任意猜测后请一幼儿上前剥给大家看可进行两次)2.讨论:如果要把豌豆的数量记录在纸上,可以怎么记录呢?3. 请一两个幼儿来尝试记录针对幼儿的记录情况来交流、讨论引导幼儿如何记录得更清楚4.幼儿剥豆数数,并尝试用符号、数字来记录豌豆粒的数量1)引导幼儿每剥一次的豆粒放在分类盒中的每一格,不能混放在一起,剥的时候小心滚落2)根据粒数、用清楚的方法记录3)对能力不同的幼儿给予不同的要求:能力弱、动作慢的幼儿,可以剥2、3次,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式;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剥5次,用更清楚的方法记录三、交流、感知豌豆荚中豌豆粒的数量不同1.展示个别幼儿的作业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所剥豌豆的情况3.引导幼儿发现豌豆荚里的豌豆粒数量是不一样的四、亲子游戏:装豆子1.师:点心店需要一些豆子,我们把豆子装到袋里送到商店,好吗?2.幼儿装豆:把刚才自己剥的豆子都装在塑料透明袋里,一边装一边数,共装了几粒豆,家长协助孩子完成游戏。
3.送豆活动反思:中1《剥豌豆》是一节学习记录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之前,我准备了豌豆荚和记录纸,在操作中,幼儿分步进行、环环紧扣通过看、剥、数、统计等一系列的操作,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了问题培养了幼儿观察、思维、统计及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让孩子感受用数字或其他一些方式记录的简便、明了,体验记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所以整堂活动开展得十分有序,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操作结果也非常好在记录表上,能清楚地看到孩子们四次剥豌豆的结果,他们运用了数字、点子、数点结合等记录方法,纸面干净,记载清晰,相较之前的数学活动,孩子们在操作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通过本节活动的学习,孩子们的掌握情况较好,教学目标完全达到中2:导入新课时,我选入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谜语——两头尖尖,肚儿圆圆,脾气不小,内藏元宝学生兴趣高涨,热情第齐答出了谜底通过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从这个谜语中思考豌豆的特点,潜移默化第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回答出谜底以后,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交代这节作文课的目的和要求,这节作文课以记叙剥豌豆活动为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剥豌豆的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团结协作和准确表达能力。
中3:活动开始前,学生观察活动中的物品——豌豆的外形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形容学生们仔细观察后各抒己见,从颜色、形状、大小、外壳的纹理等特点入手,准确、生动地说出了豌豆的外形活动开始时,活动第一个环节——双手剥豌豆我先提出活动要求,从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双手剥豌豆入手,注意双手的配合,看清晰两只手是怎样剥豌豆壳的?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常做这类活动,感觉很熟悉、轻松、气氛活跃,许多学生仔细地观察了剥豌豆过程中同学们的方法,神态、动作等当我请同学上台演示时,台上的同学语言组织得很好,每一个动作分解得很到位而台下的同学听得认真,并积极参与到补充讨论中来,学生只见互相补充,将双手剥豌豆的过程更加准确、生动地叙述出来,中4:单手剥豌豆,我提出要求后,重点强调剥豌豆的过程只能利用一只手学生和第一个环节对比,马上发现了两个环节的不同之处,学生更加兴趣盎然,学生剥豌豆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之间互相借鉴,气氛热烈,在展示环节中,台上、台下讨论更加热烈,学生总结出的词句更加丰富,又许多学生甚至能通过活动联想到现实生活,抒发自己的意见活动中老师要求不用手剥豌豆,同样是先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开始感到新奇,不用手课怎样剥呢?学生之间先自己想办法试验,也又写学生观察别人,总结经验后再试,各种各样的方法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学生们各显神通,都想把自己的方法展示给别人观看,学生们边展示边准确、生动的讲述,当然,别的同学也不断地提示和补充。
学生们的兴趣特别浓厚当时还有很多同学联系生活谈了自己的感受通过这几个环节,使简单的活动更加层次清晰、有条理,学生记叙时也更能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边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边总结概括作文内容,气氛轻松、自然学生自己参加了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学生之间互评互议、总结概括,学生觉得这堂作文课又内容写,想写,也写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