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谐音对联.doc
4页谐音对联就是对联中有一些不恰当的字,利用语言文字同音、同义的关系,使一句话涉及到两件事情、多件事或两种内容、多种内容,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目录1概述2表现形式3修辞作用4案例赏析5常见谐音对联概述所谓谐音对联,就是利用对联对仗工整这一特点,在上下联对应位置,分别嵌入同音不同义的字或词,以取得一种语言睿智或暗喻效果这样一种对联表现形式 1、谐音替换利用音同音近的字词来替换,就是谐音替换例如:清代乾隆皇帝有一次与文学才子纪昀对句为戏乾隆说:两碟豆;纪均对道:一瓯油乾隆改口说:我念的是——两蝶斗;纪昀应对道:我念的是——一鸥游在两人的戏对中,“碟”与“蝶”、“豆”与“斗”、“瓯”与“鸥”、“油”与“游”都是同音,音同而义不同,属于异形谐音,对得十分工整,读之妙趣横生2、谐音双关利用音同音近的字词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这个意思,实际上是指另一个意思,这另一个意思才是说话的真意所在,所以,谐音双关是由表层涵义联想到深层涵义例如:上联: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下联:壁上几行大字,哪个汉书?上联中“庄子”是谐音双关,一是说庄园,一是指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下联中的“汉书”也是谐音双关,一是说“汉子写的”,一是指汉族文字。
3、谐音藏词利用现有的人们熟悉的词语,故意隐藏本词,只说出其他部分,人们只要从其他部分去产生联想,就可以理解说话人的本意,叫做藏词由谐音构成的藏词就是谐音藏词例如: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该联上联中的“一”字,下联中的“十”字和横批中的“东西”二字都被隐去,真正的寓意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此联影射出当时人民生活的穷困潦倒,表达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的不满4、谐音仿词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词语中的某个词或语素,临时仿造新词语叫仿词利用音同音近的字词构成的仿词就是谐音仿词例如:上联:民国万税;下联:天下太贫!由“万岁”仿出“万税”,由“太平”仿出“太贫”,此联深刻揭露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黑暗5、谐音回文回文的意思是顺念倒念都可成文利用音同音近的字词构成的回文就是谐音回文例如: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下联:书临汉帖翰林书这里“上”与“尚”、“荷”与“和”,“临”与“林”、“汉”与“翰”都是谐音,所以上下联不论顺读、倒读,字音都一样,可称“绝对”修辞作用1、运用谐音,可收到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例如:上联: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下联: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吾亦无忌。
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大臣,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家上联中“相如”是谐音双关,一是指其名“相如”,一是指“相同、相似”的意思魏无忌是战国时魏贵族“信陵君”,长孙无忌是唐初大臣下联中“无忌”也是谐音双关,一是指其名“无忌”,一是指双方“不要忌讳”的意思谐音妙用,双关两意,别有一番幽默情趣2、运用谐音,可表示深刻的揭露与辛辣的讽刺例如: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孝悌忠信礼义廉这副对联把“八”和“耻”字隐去,属谐音藏词,言外之意是深刻揭露和讽刺了“满口里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袁世凯是“忘(王)八”和“无耻”,语言犀利,入木三分3、运用谐音,可增强含蓄曲折、生动活泼的表现力例如:上联:因荷(何)而得藕(偶)?下联:有杏(幸)不须梅(媒)!这副对联巧妙地利用“荷”与“何”、“藕”与“偶”、“杏”与“幸”、“梅”与“媒”构成谐音双关,表面上说的是宴席桌上摆的果品,实际上包含的是李贤招程敏政为婿之事4、运用谐音,可让人产生联想,给人想象的空间例如:上联:贾岛醉来非假倒下联:刘伶饮尽不留零案例赏析对联一:塘上李,塘下鲤,李打鲤,鲤沉李起;园内蜂,园外风,蜂撞风,风进蜂出故事背景:金秋时节,话说南方某地乡村有一农家娶媳妇。
按照当地风俗,新郎发轿前往新娘家里接亲时,须在轿子门楣的上首即右边,出一上联,交由新娘家里发亲时对当新郎等一干人马走过路边的一口山塘时,随行的秀才看见塘边的李树上掉下一颗李子,刚好砸在塘里的一群游鱼上,鱼儿们受到惊吓,“哗”地一声就游到水底去了秀才受到启发,于是口占一联:“塘上李,塘下鲤,李打鲤,鲤沉李起”轿子到了新娘家后,新娘的父母亲和其它亲属们看到这个上联,一时犯了难,因为这是对联中最难对的谐音联按照当地风俗,如果新娘家对不起下联就发亲,就说明新娘家没有人才,是一件很丢脸面的事于是新娘的父母也请来村里的读书人,并以酒饭款待之酒席就设在自家菜园内饮酒当中,读书人发现新娘家的屋檐下,养了一窝蜜蜂蜜蜂在菜园中飞来飞去,不时有微风拂过读书人自此获得灵感,于是信笔拈来:“园内蜂,园外风,蜂撞风,风进蜂出”新郎家带来的谐音对联难题顷刻间就破解了,大家好不高兴!于是,新娘家终于顺顺当当发了亲对联二:眼珠子,鼻孔子,珠子忝列孔子上;眉先生,须后生,先生不比后生长故事背景:话说以前某村有两个读书人,一个老者,一个年轻人老者是过了乡试的秀才,每以正宗读书人自居,瞧不起年轻人年轻人虽未经乡试,但也读了不少书,是才高八斗之辈,则以自己文思敏捷而看轻老者。
某日,两人约定比试才学,比试的项目是对对联老者出的上联是:“眼珠子,鼻孔子,珠子忝列孔子上”在这一联中,“眼珠子”暗喻诸子百家,“鼻孔子”暗喻孔夫子中国封建社会尊孔的时间居多,历来孔子的声誉都在诸子百家之上老者自比孔子,而把年轻人比作诸子百家,讥讽年轻人不识相年轻人看了此联后,完全明白个中含义,于是也出一联:“眉先生,须后生,先生不比后生长”在这一联中,“眉先生”暗喻老者,“须后生”暗喻作者自己眉毛虽比胡须先发生,但后来还没有胡须长得长年轻人试图以此自然现象提醒老者,虽然你比我年长几岁,但你的才学并不见得就一定比我高在此轮对联比试中,两人实际上打了个平手常见谐音对联 一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清代江南一酒馆生意萧条,有书生为题此联,生意渐好管”谐“馆”,“罢”谐“吧”二闵子牵白牛,过王子店;白公骑乌马,赶公冶场某学童集孔门弟子戏对闵子牵”谐“闵子骞”,“白牛”谐“[冉]伯牛”,“白公骑”谐“百公琦”,“公冶场”谐“公冶长”三上海秀才下第,只为落书;华亭百姓受灾,皆因孽报明上海知县郑洛书、华亭知县聂豹戏对落书”谐“洛书”,“孽报”谐“聂豹”四顺风帆逆风帆,帆迟帆快;涨潮橹退潮橹,橹直橹扳。
祝允明对某友帆迟”谐“樊迟”,孔子弟子;“帆快”谐“樊哙”,汉初大将;“橹直”谐“鲁直”,宋黄庭坚字;“橹扳”谐“鲁班”,古代巧匠五船尾拔钉,孔子生于舟末;云间闪电,霍光出自汉中解缙对某友舟”谐“周”,“霍光”谐“火光”六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气;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来暑”谐“鼠”,“风”谐“蜂”七披衣靸鞋而走,急事急事;弃甲曳兵而走,常输常输兵部尚书夏元吉、给事中周大有戏对急事”谐“给事”,“常输”谐“尚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