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词赏析(九).doc
4页宋词赏析(九)——周邦彦苏幕遮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赏析:此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词之上片描写盛夏晨景,下片抒思乡之情全词天然真美,不事雕饰,别具风韵陈延焯《云韶集》称此词“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王国维《人间词话》赞其中景语“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这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由此而引入故乡归梦作者面对着象征江南陂塘风色的荷花,很自然地会钩起乡心,词的结尾用“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古人也称荷花为芙蓉)绾合,上下片联成一气,融景入情,不着痕迹这首词的极妙之处当“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所写荷花的神态写当宿雨初收,晓风吹过水面,红艳的初日照耀下,圆润的荷叶,绿净如拭,亭亭玉立的荷花,随风一一颤动起来这样作者用十分生动的素描一个活泼清远的词境,再现于读者面前作者只用寥寥几笔,就达到了这种境地,只一个“举”字,便刻画出荷花的动态王国维《人间词话》赞扬它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实乃一语中的此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
全词语言自然明丽,淡雅素洁,别具一格,词境清新而爽朗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度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天北凄恻,恨堆积!惭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赏析:此词写于作者最后一次出京时词中托柳起兴,抒写了伤离别恨之情和身世飘零的喟叹词写欲留不得,非去不可,以柳发端,以行为愁,回想落泪,极回环往复之致,具沉郁顿挫的风格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写的是作者此离开京华时隋堤上所见的柳色所谓“柳阴直”,极类绘画中的透视画面: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地上,而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烟里丝丝草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象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它们的美,而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为汴河是隋朝开的,所以称隋堤。
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柳”拂水飘绵“如送行色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这个厌倦了京城生活的客子的凄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接着,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设想,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 “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而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意思是:想当初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这里的“又”字是说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的回忆,如今坐船上又一次回想到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天北这四句是作者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的身影望人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第二叠写乍别之际,第三叠写渐远以后凄恻,恨堆积!”“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词开头的“柳阴直”看来,启程中午,而这时已到傍晚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小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
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自悲伤此词构思和章法布局上颇具匠心全词由实入虚,实虚不断转换开篇景起,由堤上柳引出对往昔送别的回忆和久离京师的身世之感,又由回忆和久客淹留之感折回到目前的离席;由离席再生发开拓出去,预为行者设想别后愁思,又由预为行者设想为归入现实中自己的别后之思;最后,又由现实引发出对昔日相聚时的回忆未别之时,回忆离别之苦;己别之后,则又回忆相聚时的欢乐,而诗人的久客淹留之感,伤离恨别之情,完全这种回旋往复的描叙中展示出来浣溪沙楼上睛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赏析:这是一首风致深婉的怀乡词上片写空间之广大,以表现乡愁之深广,下片以眼前物色的变化来表现词人的迟暮和滞留之感全词由天而地,由远而近,缘景入情,把游子的情怀表现得深婉动人,缠绵悱恻,情真意切开篇“楼上”句,言晴空寥廓,四面下垂,是对环境、气氛的渲染一个“垂”字能人们心头唤起一种自高而下的辐射状的空间之感来楼前”句以接天的芳草借指通向故乡的道路,富于形象美,含蓄蕴藉地表达出黯然别恨和悠悠乡思劝君”句是自言自语的独白。
此句一反“远望可以当归”之意言作者正是由于怕触动这无法排遣的乡心,才不敢凭高眺远这是翻进一层的手法,却吞去后半不予点破,可谓深沉委婉下片三句写阑珊春事引起的乡思一、二句对起,写新笋已长成绿竹,春花却落为燕泥此二句以花木消长,时序推移,这对比鲜明的景物触发词人的羁怀旅思、暮感悲心忍听”句语出李中“忍听黄昏杜宇啼(《钟陵禁烟寄从弟》),而运典自然,一如己出林表“,即林梢杜鹃啼声哀苦,如唤”不如归去“,故亦称催归鸟词人的一片归心,于结句点出,然亦点到即止,不作过分渲染,而寄兴深微,自成妙诣此词的结构颇具匠心:上下片均为前两句写景,后一句缘景入情;上片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下片写近景,发抒时光流逝之慨这样的布局谋篇,把作者的乡愁表现得荡气回肠,淋漓尽致六丑蔷薇谢后作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峰媒蝶使,时叩窗槅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赏析:此词咏写对蔷薇的怜惜并表现伤春之情,寄寓了作者自己的身世飘零之感。
《蓼园词选》评价此词谓:“自叹年老远宦,意境落寞,借花起兴以下是花,是自己,己比兴无端,指与物化,奇情四溢,不可方物,人巧极而天生工矣!结处意致尤缠绵无已,耐人寻绎这一评论,对于理解、欣赏此词是大有裨益的起句“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是伤别:“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是伤春元陆辅之《词旨》说:“对句好可得,起句好难得,收拾全借出场这首词的“出场”即如所证,开头起得突兀,又笼罩全篇,读后使人产生一种十分凄切、紧迫的感觉愿春暂留”三句紧承慨叹春光将尽,客里光阴虚费而来,从感情上再加强一层周济评这三句:“十三字千回百折,千锤百炼”,的确如此这三句一波三过折,一句一转:不是愿春久留,而只是愿春暂留,一转;春不但不能暂留,而去如飞鸟之疾,二转;不但去得疾,而且影迹全无,三转这感情上一层进一层、一层紧一层地反映出词人对将去之春的痛惜留恋之情,所以说是“千回百折”同样,词人要写的内容很丰富,原要用许多话才能表达,但经过锤炼,删成少量的字句,却“字少而意多”,同样能把丰富的诗意表达出来愿花长好,月长圆,春长,这是词人过去的少不更事的天真的想法,而实际上是事与愿违,花开必谢,春来必去,要她长是空想,要她久留也不可能。
现经过长期的、惨痛的经验,自动把愿望降低了,故云即使是“暂留”一下也好吧!但是,不但愿春暂留片刻而不可得,而且她转瞬即逝,杳如黄鹤这多愁善感的词人是何其伤心难过之事如此曲折委婉的意思用十三个字就表达清楚了,所以说是“千锤百炼”接着就用“为问春何”提问,淋漓尽致地描绘蔷薇花凋尽时的惊心动魄风雨摧花落是敏感的诗人们常用的题材这里词人听风听雨,彻夜无眠,也已经横下了一条心,硬着头皮“拚花尽”了他虽没有出外行走,但想象中,无数蔷薇花片,已桃蹊柳陌上乱点轻翻,可怜玉碎香消,有谁怜惜,只有蜂媒蝶使,一起忙乱了一番,屡叩窗,算是给倾国佳人哭泣送葬罢了这是何等“意夺神骇,心折骨惊”的场景啊!下片开始写词人经过了情绪十分紧张的不眠之夜,清早起来,步入东园,他绕着无花的蔷薇,踽踽独行,凭吊谢后的蔷薇,发出轻轻的叹息声一个“岑寂”,一个“静”字,用复笔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凄冷和词人心头凄冷的交织接着作者以生花之妙笔描写花之恋人写他静绕蔷薇丛下,已经脱尽残红的柔条却牵住他的衣服,似有无限离别之情要向他倾诉蔷薇茎有刺,挂住人的衣裳,本是常事,但词人用一比拟便生生将花写活了其次写人惜花:正当词人心灰意冷时,偶然瞥见枝头上一朵残花,就顺手把它摘下来,插自己的头巾上,她瘦小憔悴得可怜,但有花终胜无花,不料这样一插,却勾起了旧事,当此花盛开时,那时还有玉人同,鲜艳的花朵插上美人的钗头,是何其绰约多姿。
所以词人惜花,也只能“强簪”了最后一个形象更是奇情异采,匪夷所思落花的命运,无非是堕溷飘茵,遭人践踏,还有一部分则是随流水飘去,漂泊无踪此处断红即残红,“尚有相思字”,似用“红叶题诗”的典故花落水流红,残红本身也无能为力,但词人却满怀痴情地嘱咐说,“漂流处,莫趁潮汐否则你如有“相思字”,我怎能见到呢?此结不但回应了上片的“愿春暂留”和下片的“别情无极”,而且花去人留,两美相别,仿佛死别生离真有余音袅袅不绝之感日之感此词采用了层层铺叙、曲折锯的艺术手法作者捕捉一些富有特征性的细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复铺陈花尽春空之境和惜花悼春之情,使主题逐步深化词人又巧用曲笔,不说人惜花,却说花恋人;不从无花惜春,却从有花惜春;不惜己簪之残英,偏惜欲去之断红,把人与花之间的感情,写得缠绵深婉,回旋往复作者还成功运用拟人手法,把落花之态、长条之情、残英之神形象可感地描绘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