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docx
7页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1. 我国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②大洲大洋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③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 我国的领土面积和四端 ①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②领土四端: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135ºE);最西:帕米尔高原(73ºE); 最南:曾母暗沙(4ºN);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53ºN) 我国因东西跨经度大;东西时间差异大 我国因南北跨纬度大;南北气候(温度)差异大 3.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及内海、海峡 ①陆疆: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 ②陆上邻国(逆时针):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丹、缅老越(共14个) ③隔海相望的国家(由北向南):日韩菲马、文印尼(共6个) ④濒临海洋(由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⑤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主要海峡:台湾海峡(属于东海)、琼州海峡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1. 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 2. 34个省级行政的名称、轮廓、简称、行政中心。
见书本P7~8页的图表,需背记】重点 (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简称有两个的:四川-川、蜀; 云南-云、滇; 贵州-贵、黔 甘肃-甘、陇; 陕西-陕、秦 上海—沪、申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1. 数量世界第一(2000年:12.95亿,占世界21.2℅)人口最多的省:广东省 2. 人口增长特点:增长迅速; 我国人口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较快 3. 人口分布:①界线:黑河——腾冲一线,②特点:该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人口密度最大的澳门;人口密度最少的西藏),③城镇人口增长快,乡村人口数量大 4. 人口政策: ①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②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③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原因: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1. 民族构成:共56个民族,汉族最多;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壮族 2. 民族分布:①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②汉族分布最广,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分布:西南、西北和东北 ④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 3. 民族风情:①民族乐器:朝鲜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哈萨克族的冬不拉, 2 苗族、侗族的芦笙,傣族的两面鼓,维吾尔族的手鼓。
②民族节日:蒙古族的那大慕大会 傣族的泼水节 汉族的赛龙舟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一、我国地势特征及优越性 (1)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见八上P23图) ①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以高原为主(海拔4000米以上) ②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以北、以东,以高原、盆地为主(海拔1000—2000米) ③第三级阶梯: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海拔500米下) 第一、二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优越性: ①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②大河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③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二、我国地形特征及优缺点 (1)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优缺点: ①优势:因地制宜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森林、矿产、旅游、水力资源丰富 ②劣势:地形崎岖,耕地少,交通不便 三、我国的主要山脉(请对照八上P21的图掌握)重点 ①东西走向:共3列(北:天山一阴山 中:昆仑山一秦岭 南:南岭) ②东北一西南走向:共3列(西: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 中:长白山一武夷山 东:台湾山脉) ③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六盘山 ④西北一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 ⑤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主峰世界最高:珠穆朗玛峰8844m) 四、 我国主要地形区(请对照八上P23的图掌握)重点 (1)四大高原: 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我国最大,世界最高:“世界屋脊”) ②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我国第二大高原,我国最平坦的高原) ③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黄土广布(水土流失严重) ④云贵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我国最崎岖的高原) (2)四大盆地: ①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大),石油天然气丰富 ②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中部是沙漠。
西北部有缺口,降水略多(大西洋的水汽) ③柴达木盆地——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④四川盆地——我国最湿润的盆地,也称“紫色盆地”,其西部的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3)三大平原: ①东北平原——我国最大平原,地势坦荡,有大片肥沃的黑土 ②华北平原——也叫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一望无际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密布,“鱼米之乡” (4)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两广丘陵、闽浙丘陵)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一、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1. 气温分布特点: ①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原因:受纬度和冬季风的影响) ②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原因:受太阳高度角和白昼时间的影响) Ø 1月份0 º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Ø 冬季:最热----曾母暗沙(纬度因素),最冷----漠河(纬度因素); Ø 夏季:最热----吐鲁番盆地(地形因素),最冷----青藏高原(地势因素) 2. 温度带(作物熟制及主要农作物): 分布地区:(见八上P31图) ①寒温带(一年一熟)——春小麦、马铃薯 漠河附近 ②中温带(一年一熟)——春小麦、甜菜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 ③暖温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棉花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 ④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稻、油菜 秦岭—淮河以南 ⑤热带(一年三熟)——水稻、天然橡胶 西双版纳、雷州半岛、台湾南部和海南省。
⑥青藏高原区(一年一熟)——青稞、小麦 青藏高原 二、降水与干湿地区 重点 1.降水分布规律:(主要是季风的影响) ①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②时间分配——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Ø 800mm年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Ø 我国降水最多----台湾火烧寮(为地形雨);降水最少----吐鲁番的托克逊 2. 干湿地区分布及天然植被(请对照八上P33图和表掌握) ①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以南、东北山地——森林 ②半湿润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森林、草原 ③半干旱地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草原 ④干旱地区——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盆地——荒漠 三、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 1、气候复杂多样:(见八上P34图)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见八上P36图) 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② 季风对降水的影响:夏季风的进退影响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4、5月——东南沿海雨季; 6月——长江中下游“梅雨”(7月该处为“伏旱”); 7、8月——华北、东北雨季; 9月——南撤;10月——雨季结束 (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夏季风强——“南旱北涝”;夏季风弱——“南涝北旱”) 3.气候大陆性强: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四、多特殊天气: 寒潮: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它会引起急剧降温、霜冻、大风、雨雪 梅雨:发生在6月份的江淮地区(或长江中下游地区)台风:发生在夏秋季节的东南沿海 沙尘暴: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五、多旱涝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第 7 页 共 7 页 ★内部绝密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