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别式”在三个“二次”中的应用.doc
2页判别式”在三个“二次”中的应用学生在初三后期复习时,作业和练习中,综合性题目型较多,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感到迷惘而又不知所“错”在这里简单谈谈“判别式”分别在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中的应用,以便教师在复习时开门见山地给学生提出,学生在完成这类题目时不会出错 一、“判别式”在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中的运用,主要用于判断一个式子在实数范围内能否分解只要是“△≥0”时都能分解,而“△<0”时,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 如:分解因式:(X+1)(X+2)(X-3)(X-4)-50 分析:若按整式乘法打开括号,那将出现高次(四次)故应组合成“双二次”来分解但要注意,组合时要保持二次项和一次项的系数相同X+1)(X+2)(X-3)(X-4)-50解:原式=[(X+1)(X﹣3)][(X+2)(X﹣4)]﹣50 =(X2﹣2X﹣3)(X2﹣2X﹣8)﹣50 =[(X2﹣2X)﹣3][(X2﹣2X)﹣8]﹣50 =(X2﹣2X)2﹣11(X2﹣2X)+24﹣50 =(X2﹣2X)2﹣11(X2﹣2X)﹣26 =(X2﹣2X﹣13)(X2﹣2X+2)………… =(X﹣1﹣ )(X﹣1+ )(X2﹣2X+2) 二、“判别式”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主要用于判别有根、无根,根是否相等。
在某些由已知条件求值时,判别该实数存在与否如:已知a是实数,且满足a2+a﹣1= ,求代数式a2+a+1的值分析:本题的关键是求出a2+a的值,但同时应注意a是否存在 解:∵a2+a﹣1= ∴(a2+a)2-(a2+a)=6∴(a2+a-3)(a2+a+2)=0∴a2+a-3=0或a2+a+2=0而a2+a+2=0中△<0,故a不存在∴a2+a=3∴a2+a+1的值为4 又如:已知方程X2+(2K+1)X+K2-2=0的两实数根的平方和是11,求K的值分析:本题用韦达定理可解出,但注意必须保持该方程有根,即符合“△≥0” 解:设X1、X2是方程X2+(2K+1)X+K2-2=0的两实数根,∴X1+X2=-(2K+1)、 X1X2=K2-2而X12+X22=11∴(X1+X2)2-2 X1X2-11=0∴(2K+1)2-2(K2-2)-11=0∴ K2+2K-3=0∴ K1=1 K2=-3又当K=-3时,使方程△<0,方程无实根,不合题意故K=3 三、“判别式”在二次函数中用于判别与X轴有无交点当“△>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如:m为何值时,抛物线y﹦﹙m-1﹚x2+﹙m-2﹚x-1在x轴上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分析:本题目直接用判别式可得出结论,但应注意二次函数的定义:y=ax2+bx+c﹙a≠0﹚解:Δ=b2-4ac =﹙m-2﹚2+4 ﹙m-1﹚=m2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Δ>0,即m2>0∴m≠0 由二次函数的定义可知 m≠1∴当m≠0且m≠1的任意实数时,该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另要特别提醒学生,不要生搬硬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上三种运用只是大方向,而在实际中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