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漯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7页河南省漯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a mol Cl2:2Fe2++2Br-+2Cl2=Br2+2Fe3++4Cl-B.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少量SO2:Ca2++2ClO–+H2O+SO2= CaSO3↓+2HClO C.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入少量的碳酸氢钠溶液:2HCO3-+Ca2++2OH–= CaCO3↓+ CO32-+ 2H2OD.向盐酸中滴加氨水:H+ + OH- = H2O参考答案:A略2. 稀土是工业味精,邓小平说过“中东有石油,我们有稀土”.稀土元素铈(Ce)主要存在于独居石中,金属铈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受热时燃烧,遇水很快反应.已知: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氧化性:Ce4+>Fe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熔融CeO2制Ce,铈在阳极获得B. 铈有四种稳定的核素Ce、8Ce、Ce、Ce,它们互为同位素C. 用Ce(SO4)2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Ce4++2Fe2+=Ce3++2Fe3+D. 铈溶于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e+4HI=CeI4+2H2↑参考答案:B考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专题:信息给予题.分析:A、电解反应中,阳极失去电子被氧化,阴极得到电子还原;B、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同位素;C、根据电荷守恒判断即可;D、氧化性:Ce4+>Fe3+>I﹣,不会生成CeI4.解答:解:A、电解熔融CeO2制Ce,发生了还原反应,铈应该在阴极获得,故A错误;B、四种稳定的核素Ce、8Ce、Ce、Ce中,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故它们互为同位素,故B正确;C、离子方程式中,Ce4++2Fe2+=Ce3++2Fe3+,左边总电荷为+8,右边总电荷为9,电荷不守恒,正确应为2Ce4++2Fe2+=2Ce3++2Fe3+,故C错误;D、由于氧化性Ce4+>Fe3+>I﹣,铈溶于氢碘酸,产物不会生成CeI4,应该是CeI3,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冶炼、金属性质、同位素等知识,主要是考查分析、利用信息,信息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3. 300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为1.62 g,在该溶液中加入0.1 mol/L Ba(OH)2溶液300 mL,反应后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4 mol/L B.0.3 mol/LC.0.2 mol/L D.0.1 mol/L参考答案:D略4. 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与50mL 1mol?L﹣1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 )A.150mL 1mol?L﹣1 NaCl溶液B.75mL 2mol?L﹣1 CaCl2溶液C.150mL 2mol?L﹣1 KCl溶液D.75mL 1mol?L﹣1 AlCl3溶液参考答案:C解:50mL 1mol?L﹣1 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2C(MgCl2)=2mol/L,A、150mL 1mol?L﹣1 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C(NaCl)=1mol/L,故A错误;B、75mL 2mol?L﹣1 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2C(CaCl2)=4mol/L,故B错误;C、150mL 2mol?L﹣1 K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C(KCl)=2mol/L,故C正确;D、75mL 1mol?L﹣1 AlCl3溶液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3C(AlCl3)=3mol/L,故D错误;故选C.5. 设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下 ,4gCH4 含有 个C-H共价键B 1 mol Fe 与过量的稀HNO3 反应,转移2 个电子C 1 L 0.1 mol ·NaHCO3液含有0.1 个HCO3 — D 常温常压下,22.4L的NO2 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 个O 原子参考答案:A略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01 mol·L-1氨水与0.01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H+)=c(OH-)B.氯水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c(H+)>c(Cl-)>c(OH-)>c(ClO-)C.25℃时,将pH=a的醋酸溶液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b,则a>bD.25℃时,=0.1 mol·L-1的溶液中,Na+、CO32-、Cl-一定能大量共存参考答案:D略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原因是胶体有丁达尔现象B.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C.光束通过胶体和浊液时都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溶液不能D.胶体的分散质可以通过过滤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参考答案:B略8. 室温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1.0mol/L的KNO3溶液:H+,Fe2+ ,K+,SO42-B. 与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Na+,CH3COO-,HCO3-,SO42-C. 加入甲基橙试液呈红色的溶液:NH4+,K+,SO42-,Cl-D. 饱和氯水中:NO3-,Na+,SO32-,Cl-参考答案:C略9.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1表示同温度下,pH=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其中曲线Ⅱ为盐酸,且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a点强B.图2表示0.1000 mol·L-1CH3CO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 mol·L-1Na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C.图3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D.据图4,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4左右参考答案:D10. 在浓盐酸中H3AsO3与Sn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nCl2+12Cl-+2H3AsO3+6H+=2As+3SnCl62-+6M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 氧化剂是H3AsO3;② 还原性:Cl->As;③ 每生成1molAs,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④ M为OH-A.只有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B略11. 把Na2O2投入到下列各浓度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不可能有浑浊产生的是 A.Ba(HCO3)2 B.FeCl3 C.NaHCO3 D.CuSO4参考答案:C12. 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同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B.1mol Zn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产生2gH2C.配制200mL 4.6mol/L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mLD.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9.2mol/L参考答案:CA.该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8.4mol/L,故A错误;B.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浓硫酸足量没有氢气生成,故B错误;C.设配制200mL4.6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的体积为xL,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0.2L×4.6mol/L=x×18.4nol/L,解得x=0.05L=50mL,故C正确;D.浓硫酸和水的密度不同,等体积混合后体积不等于硫酸体积的2倍,混合后物质的量浓度不是9.2mol/L,故D错误,故选C.13. 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五种离子:NO3—、SO42—、Fe3+、H+、X,其物质的量之比为:n(NO3—)∶n(SO42—)∶n(Fe3+)∶n(H+)∶n (X) = 2∶3∶1∶3∶1,则X可能为 ( ) A.Fe2+ B.Mg2+ C.Cl- D.Ba2+ 参考答案:答案:B14. 青花瓷,俗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某同学利用如下方法来粗略测定如图所示的青花瓷瓶的容积把32.76 g NaCl晶体放入到500 mL烧杯中,加入200 mL蒸馏水,待NaCl完全溶解后,将溶液(包括洗涤液)全部转移到该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完全充满容器从中取出100 mL溶液,该溶液恰好能与10 mL0.100 mol / L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青花瓷瓶的容积约为5.6 LB.常温下,该青花瓷瓶几乎能容纳56 kg H2OC.常温常压下,该青花瓷瓶能容纳70 g N2D.青花为高级瓷器,该青花瓷瓶可以盛装氢氟酸参考答案:B略15.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图1装置可以用于除去溶解在CCl4中的Br2B.图2所示装置微热稀HNO3,在广口瓶中可收集NO气体C.用图3装置在蒸发皿中灼烧CuSO4?5H2O晶体以除去结晶水D.实验室常用图4装置制取少量氯气参考答案:A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0分)甲醛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大量用于生产树脂、合成纤维、药物、涂料等,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的致癌物和致畸物质之一。
我国规定:室内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08 mg/m3(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甲醛法测定常见铵态氮肥的含氮量[资料:4NH4++6HCHO=(CH2)6N4H++3H++6H2O,所生成的H+和(CH2)6N4H+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采用酚酞作指示剂]用甲醛法测定含氮量,不适合的铵盐是 填字母) a.NH4HCO3 b.(NH4)2SO4 c.NH4Cl(2)滴定时取待测液于锥形瓶中,操作如下图所示(手持部分省略):正确 的操作是图 ,取溶液所用仪器的名称是 3)工业制甲醛的两种方法如下(数据均为298.15 K下测定):反应I:CH3OH(g)→HCHO(g)+H2(g) ΔH1=+92.09kJ/mol,K1=3.92×10-11反应II:CH3OH(g)+O2(g)→HCHO(g)+H2O(g)ΔH2=-149.73kJ/mol,K2=4.35×1029① 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反应 (填“I”或“II”)制甲醛原子利用率更高。
从反应的焓变和平衡常数K值看,反应 (填“I”或“II”)制甲醛更加有利② 反应Ⅱ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a.高温 。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