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四年级乘法结合率和交换率教学设计.doc
4页青岛版四年级乘法结合率和交换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9-20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在具体运算中了解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对运算定律的认识由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合理构建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一、 温故知新师:说说你掌握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生可以用字母公式表示,也可举例说明用结合率进行简便运算复习环节要快,不要举例说明)(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145+78+55 (不要)师:运用这些加法规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今天我们来看看乘法运算中是否也有什么规律。
二、 新知简要介绍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引入信息窗1师: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社么数学问题?生1:大巴车周一至周五共运送旅客多少人?生2:……活动一:探索乘法结合律师:中巴车周一至周五共运送旅客多少人,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让学生简要分析一下信息和问题)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1)960×20×5 (2)960×(20×5)=19200×5 =960×100=96000(人) =96000(人)观察上面的算是及得数,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生2:第一个算式是先乘前两个数,第二个算式是先乘后两个数生3:三个数相乘谁和谁先乘都可以……师:根据上面的发现,你有什么想法?生:我们学过加法的结合律、交换律,我想这也是乘法的一个运算规律…….师:这是不是一个规律呢?咱们想办法验证一下好吗?(学生分组探究,汇报交流)一定指导学生先写2个已计算结果的算式,再将2个算式用等号链接生1:我们小组举了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2×5×3=2×(5×3)真名乘法也有结合律生2:我们小组举了很多例子,发现3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先乘前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在和第一个数相乘,得数都是相等的。
因此我们认为乘法也有结合律……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乘法的一个运算规律,即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先乘前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在和第一个数相乘,得数都是相等的,这叫做乘法的结合律如果分别用字母a、b、c表示三个数,那么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的结合律吗?生:(ab)c=a(bc)师:乘法还有别的运算定律吗?××××活动二:探索乘法交换律1.谈话:加法中有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乘法运算中除了乘法结合律还有其他规律吗?2.小组猜测举例验证3.汇报交流4.学生总结:用一句话表述乘法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教师板书:乘法交换律 a.b=b.a)5.试一试:25×□= a×2543×□= b×□ 三、巩固练习 运用所学1、做第21页自主练习第2题,网络连接,说题中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先让学生独立连线,通过交流订正,对每道题目进行辨析注意:其中a+b=b+a a+b+c=a+(b+c)是运用了加法的运算律2、补充练习⑴⑴不计算比较每组两个算式结果的大小(132×8)×125○132×(8×125)4×150×25○4×25×150125×(8×40)○125×8×40⑵火眼金睛辨对错。
25×(8×7)=(25×8)×7 200×b=b+2015×9×4 =9×(15×4) 48+2×10=50×103、挑战:口算下面每组花叶上面3个数的积42925451112534⑴多媒体出示3道题,师生比赛⑵谈话:这里边会不会有什么秘密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四、课堂总结 畅谈收获板书设计: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7×5)×8=7×(5×8) 3×5=5×3 (a×b)×c=a×(b×c) a×b=b×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