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
10页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七单元集体备课一、教材简析本单元教材是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进行编排的,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两篇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是综合训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故事,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那片绿油油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他家做客的故事《乌塔》讲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故事二、教学目标:1、 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和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 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4、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5、 能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6、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7、 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8、 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回忆成长中体验到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三、教学重难点1、 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 学习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3、 对文中的人或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的独特看法4、 学习书信的正确格式及写法5、 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6、 围绕成长的故事,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四、教学课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课时《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课时《乌塔》 1课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课时《语文园地七》 5课时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2、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3、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简介课文作者:肖复兴 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的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叶圣陶先生》,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是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 2、设疑:回忆了什么事情?二、预习探究1.学习词语:一篇 翻到 推荐、眼帘、几页 删掉、动词 燥热、握手 融洽、黄昏、客厅 模模糊糊用生字组词练习,开火车读读词语:规范、莫名其妙 堪称楷模 余晖 窗棂 沉郁 摇曳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暂时不解决,等到读课文时再理解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3.谈谈其他收获4.指名读课文,边读边理解部分词语5.练习朗读: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或自己认为最难读的段落然后展示朗读三、品读体验1.出示修改后的文章,幻灯迅速而过,问,叶老修改的怎样?2.学习第三节,肖复兴是怎样把你们讲的句子写下来的?指名读,说说,从哪个词体会到修改的认真,修改的多?3.看到这么多的修改,我当时一下子楞住了,愣住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愣住了?请用“居然”来说一句话我都获得北京市大奖了,居然还能改出这么多的毛病;一个大作家修改中学生的文章居然这么认真,真是从未见过4.朗读指导:吃惊、敬佩学习第四节——修改方法5.到底是怎样修改的?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修改方法?有几条,请标在书上默读第四节,批注阅读6.谈谈修改方法,并从课文中找到例句1) 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除课文已经举到的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把“书皮”改成“包书纸”外,(2) 把长句断成短句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3) 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再读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谈谈还有什么修改方法值得我们学习4) 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5)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6) 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7.总结:所有这些,叶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见叶老对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细、认真8.当我读完叶老修改的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出示句子: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理解:春风拂面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朗读句子四、巩固延伸写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 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五、其他作业:1书写生字指导书写:荐、翻、昏2作业本相关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主要内容2.修改方法六条二、合作交流运用修改方法自行修改肖复兴作文中的一段话画完后,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谁知看得正带劲,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画给拿走了我生怕让老师瞧见,就急忙说:“别闹,别闹,回头再让你开眼……”我刚一回头,哎呀,糟糕!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
我立刻紧张起来,新就像刚上岸的鱼,“扑腾、扑腾”一个劲儿地跳我看见他的粗眉紧皱着,像拧成了一股黑绳我的心在打鼓,想:“大祸临头了,这顿‘斥儿’算挨定了!”忽然他又把画放下,望了望了我,只轻轻地笑了一声,象开玩笑似的说:“?得不错啊,不过是个‘相似形’,我的胡子可没那么长说完走会讲台前就又泰然自若地讲起课来交流修改地方出示原文修改,再次领略到叶老的一丝不苟三、品读体验1.默读思考,为什么能树立我写作的信心?2.回答,我是从哪个句子感受到什么?3.引言,肖复兴从叶老的修改中感受到叶老是一个的怎样的人?认真、平和生活中的真人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快速默读6-10节4.交流句子5.课文到此为止,与课文题目好像一点关系都没有,题目应当取做什么比较好6.课文中几次写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都划出来7.细细的读,每一次,都是因为什么而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什么深刻的含义?(1)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句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句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2)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8.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借景抒情9.还在“借物喻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要点归纳:见到爬山虎就会想起叶老的教导,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叶老的风范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着他前进10、感悟“非凡”影响(出示句子): 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1)理解“意义非凡”:如果在作者15岁那年,没发生这两件事,你认为作者的人生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要点归纳:是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2)补充资料,感受“非凡”: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夏天以后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相信大家对“意义非凡”会有更多的理解——课件出示补充资料: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
近著有《音乐笔记》、《日子的回忆》、《总有一处让你感动》、《纸的生命》、《父亲的手记》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你们知道吗?他还是我们语文教材的编写委员会的委员呢!(提示学生翻阅语文教材中的《后记》部分)(3)练习说话,感悟“非凡”(课件出示):在肖复兴的的心中,他永远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 理解题意:(1)至此,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师指题)来赞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2)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蕴含了更深的含义当肖复兴的第一本作品集出版时,他忘不了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也忘不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当肖复兴的第一部作品获得大奖,他再次想起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眼前又再次浮现——(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3)1988年,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
1992年,时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往事历历在目,他满怀深情地写下课题——(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四、巩固延伸:1、背诵并默写片段2、推荐阅读:《我教儿子学作文》(肖复兴著)附: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