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思想品德《人格不可辱》教学设计(教案).doc
4页附件2人格不可辱—教学设计(教案)基本信息学 科思想品德年 级七年级教学形式教 师左敏单 位东津新区中心学校课题名称人格不可辱学情分析根据调查,全体班级情况有所区别,优生、差生差别大有些男生、女生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这样的原始是:错误的意识形态,扭曲变形的价值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懂得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正确方法,培养提高依法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能力 2.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增强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尊重他人人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不断增强公民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用自己的行动为法制建设和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力量教学过程维 护 人 格 尊 严[一] 信息点击:(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内容:人格尊严权,是指公民的人格有依法受到尊重、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人格尊严权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等2)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侵犯人格尊严权的,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或请求人民法院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二]过渡:在日常生活中,侵害人格尊严的案件时有发生,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收集到的案例案例展示:由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各类案例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教学中主要起三个作用:一是使学生分清哪些案例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案例,就是要使学生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内容;二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案例主要发生在哪些领域;三是使学生明确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案例时时发生,我们每个公民都要学会维权方法和途径[三]学习新课:一、劳动者的尊严案例分析:教材P35“要饭碗还是要尊严”讨论:(1)朴某的做法侵犯了张文的哪些权利?(2)如果是你,会选择“私了”吗?理由是什么?问题提示:在自己的人格受到侵犯时,不应简单地选择“私了”,因为“私了”等于放弃了法律和政策对自己的保护,而且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如果非常希望保持这份工作,就要去找老板表明自己的态度,要求他必须给自己一个交待,让自己觉得可以接受如果遭到拒绝,就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不应以饭碗换尊严,以出让自己的尊严来获得一份相对丰厚的收入设计意图:案例讲述了一位外企员工在面临“要饭碗还是要尊严”的选择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故事通过对这一事件的讨论,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观念,使他们明白,只有法律才是维护自己人格尊严和物质利益的惟一利器,让学生从中体味到依法维权所蕴含的无穷价值。
悍卫劳动者的尊严是每一个普通的劳动者都会面临的选择作为初中学生,虽然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劳动者,但在不久的将来走上社会后,同样会面临这样的问题3)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判决?你判决的依据是什么?课前准备:教师要收集一些劳动者、消费者依法维护人格权利的案例,也可布置学生通过走访相关部门、上网等形式收集相关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公民的人格尊严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律是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犯的武器,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师小结:从张文的案例告诉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权二、消费者的人格案例分析1:教材P36-37“野蛮的保安”(1)该商场的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2)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应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问题提示:超市无端怀疑消费者偷了商店的东西,进而将消费者强行拉到保安室,采取搜身的办法对消费者进行检查,这种做法是十分不妥的,它侵犯了消费者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遇到类似的情况,应理直气壮地与当事人进行交涉,要求澄清事实、赔礼道歉,或找商场有关负责人要求恢复名誉,也可以直接诉诸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法律保护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在消费生活中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可以直接诉诸于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因此,作为消费者,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权案例分析2:某顾客购买家用电器后因使用不当造成电器损坏,要求商店退赔在商店营业员不同意退赔的情况下,顾客对营业员进行了辱骂,并动手打了营业员一个耳光1)结合这一案例谈谈你对“顾客永远是上帝”这一经营理念的认识2)通过案例分析1和案例分析2的讨论,两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确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人格是平等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市场竞争过程中,特别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顾客永远是对的”、“顾客是上帝”体现的是一种对顾客的礼遇,但从法律上来说,经营者的权益,特别是人格尊严同样应当受到尊重,侵犯经营者人格的行为同样应当受到制裁问题提示:(1)因为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竞争使经营者越来越认识到顾客的重要性,“顾客永远是对的”、“顾客是上帝”成为许多经营者的理念顾客是上帝”体现的是一种对顾客的礼遇,是一种服务的心态作为“上帝”的消费者理应得到足够的尊重和礼貌,但尊重和礼貌都是双方的,顾客也不能违背顾客与商场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
2)启示;对于公民来说,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遵纪守法,既是公民良好素质的表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教师小结: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经营者和消费者是平等的,作为经营者,应尊重消费者,而作为消费者也应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做有损于人格的事,不能因为自己是“上帝”而割裂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因此,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首先要不做有损于人格的事拓展天地一:外企工人张文、消费者王某,如不依法维权,可能会有哪些做法?这些做法会造成什么后果?设计意图:进一步使学生明确,运用法律武器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正确方法教师小结:可能的做法,一是忍气吞声,不仅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会纵容侵权行为,有可能使自己的合法行为受到进一步的侵害;二是以暴制暴,不仅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会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正确方法是运用法律武器拓展天地二:教材P38“被同学、朋友、老师、家长误会或遭到故意羞辱时”设计意图:被人误会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的事,有些误会甚至可使一个人的名誉受损,而当误会你的人是你的同学、朋友、老师、家长时,是不是也一定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呢?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依法维权是正确方法之一,当因被亲朋好友误会而造成自己受辱,并这种侵害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时,还有许多正确的方法,如加强交流与沟通,消除误会,增进理解,并不一定事事都要通过法律“讨个说法”,这实际上也是与人交往中的一种智慧。
即使对那些故意施辱者,有时也需要忍耐,大可不必理会,更不要因此而烦恼,或失去理智地以牙还牙忍耐是一种修养,是智慧和能力的集中体现你虽受了一时之辱,但时间会证明你的才干和成就,证明你的高尚人格,这实际上也是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教师小结:我们应当学会用包括法律武器在内的正确方法,消除误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板书)板书设计维护人格尊严 一、劳动者的人格尊严 1、宪法对公民人格尊严的规定 2、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的措施 二、如何正确看待消费者的人格尊严 三、维护人格尊严对我们的要求 四、当被人误会时,应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作业或预习1、什么是人格尊严?人格尊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3、一天,某中学初一年级两名女生,在一超市选购了一台复读机,当她们付完款准备离开时,被该超市的保安拦住,声称她们偷了化妆品,两位女生被怀疑为小偷,与保安争执起来超市保安不但不听她们的解释,反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她们带到保卫科,强行搜身事后,两位女生将超市推上了被告席,该超市被判处对她俩公开道歉,并付给一定的精神损害费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超市保安侵犯了两名女生的什么权利?请列举两条法律依据。
2)两位女生将超市推上了被告席的做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问题提示:(1)超市保安侵犯了两名女生的人格尊严法律依据: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2)我们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人格尊严权受到侵犯时,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或请求人民法院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自我评价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