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三年级古诗鉴赏校本教材.docx

21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70755669
  • 上传时间:2022-12-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09M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目 录1. 悯 农 …………… 第 2 页2. 春 晓……………第 3 页3. 所 见……………第 4 页4. 山行 ……………第 5 页5. 望庐山瀑布……………第 6 页6. 鹿柴……………第 7 页7. 静夜思……………第 8 页8. 古郎月行……………第 9 页9.回乡偶书.……………第 10 页1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第 11 页11. 绝句……………第 12 页12. 江雪……………第 13 页13. 风……………第 14 页14. 赠汪伦……………第 15 页15. 早发白帝城……………第 16 页16. 望天门山……………第 17 页17. 春夜喜雨……………第 18 页18. 绝句……………第 19 页19. 游子吟……………第 20 页20. 望洞庭……………第 21 页1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1. 悯 农【唐】李绅锄 禾 日 当 午,汗 滴 禾 下 土谁 知 盘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一、作者我知道,李绅(772—846)唐朝亳州谯县(今亳州人) 字公垂27 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 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二、译文注释1. 禾 : 禾 苗 2. 日 当 午 : 太 阳 当 头 直 晒 的 时 候 , 指 中 午 3. 餐 : 饭 4. 皆 : 都 是 三、原文大意这 首 悯 农 诗 ,写 出 了 农 民 劳 动 的 艰 辛 和 对 浪 费 粮 食 的 愤 慨 在 盛 夏的 正 午 ,农 民 顶 着 火 辣 辣 的 太 阳 锄 地 ,汗 水 淼 淌 滴 在 庄 稼 地 里 可 是 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啊 !四、诗文赏析这首悯农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浪费粮食的愤慨在盛夏的正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锄地,汗水淼淌滴在庄稼地里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啊!这首悯农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浪费粮食的愤慨在盛夏的正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锄地,汗水淼淌滴在庄稼地里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啊!2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2. 春 晓【唐】 孟浩然春 眠 不 觉 晓,处 处 闻 啼 鸟夜 来 风 雨 声,花 落 知 多 少。

      一、作者我知道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二、译文注释1.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2.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3.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4.夜来:夜里三、原文大意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四、诗文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 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

      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3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3. 所 见【清】袁 枚牧 童 骑 黄 牛,歌 声 振 林 樾意 欲 捕 鸣 蝉,忽 然 闭 口 立一、作者我知道袁枚(1716--1798)清初诗人、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市)人乾隆进士,曾官江宁知县不久辞官,定居江宁(南京市)之小仓山,故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对于诗文的创作,他反对传统的儒家礼教的束缚,主张直抒性情这就是他所首创的著名的“性灵说”不过,从他的创作实践来看,他的作品大多数是抒发闲情逸致的他的作品集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和笔记小说《子不语》等。

      袁枚自成一家,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二、译文注释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⑷ 欲:想要⑸ 捕:捉⑹ 鸣:叫三、原文大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四、诗文赏析夏天的傍晚,太阳已不那么刺眼,放出柔柔的光树林深处,远远地望见一个身影, 噢!那是放牛的牧童瞧,他戴着斗笠,身穿黄色的无扣马夹,那件亚麻布马夹对他来说确实 挺合身的,一件短得不能再短的短裤,上面还有许多补丁,这大概是他哥哥们穿剩下的赤着脚丫的他,坐在摇摇晃晃的牛背上,那模样就像是田里顺风摇摆的稻谷,悠悠颤颤的他的精神很好,口里还唱着:“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这歌声配上鸟儿的鸣叫和蝉儿的哼唱,成了一组悠远、令人心情舒爽的歌,在辽阔茂密的大树林里隐隐回荡,回荡„„4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4.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作者我知道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

      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二、译文注释1.山行:在山里走2.寒山 : 深秋时节的山3.石径 : 石子小路4.径:小路5.白云生处 : 指山的深处6.坐 : 因为、由于7.霜叶:经霜的枫叶8.于:比三、原文大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四、诗文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 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 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5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5.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作者我知道李白(701—762 年),生于 701 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又称为“诗仙”二、译文注释(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3)生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 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紫色,所以说它“生紫烟”4)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5) 疑:怀疑6)银河:晴夜所见环绕天空呈白色的云状光带,由大量恒星构成7)九天:天空,极言其高古人以为天有九重,最高一层称九天三、原文大意太阳照射香炉峰升起淡淡的紫烟,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悬挂在山的前面飞速流淌的瀑布足足有三千尺,令人怀疑那是银行倾落于九天四、诗文赏析李白生平游历好多名山大川,他非常喜爱庐山的风景,从他的“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望庐山瀑布》之一)等诗句可以看到他晚年曾经有过退隐庐山的念头。

      这首诗可能就是他接近晚年的作品《望庐山瀑布》共有两首,第一首是五言古体,这里选读的是第二首,为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诗人在庐山香炉峰下,远远地观赏这里的风景他先从上面的香炉峰看起,“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的光辉照射在香炉峰上,“香炉”中在升起紫色的烟雾烟,一般呈灰白色,这儿的烟怎么会是紫色的呢?因为香炉峰下有瀑布,水气蒸腾,混入云气,透着日光,反映出紫红色,远望过去,在形似香炉的高峰上盘旋缭绕的就是紫色的烟云了这样的风景多么美妙啊!香炉冒烟是极为平常的事物,诗人借它来描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观6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一册6. 鹿 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作者我知道王维,字摩诘,生于公元 701 年,卒于公元 761 年(另一种说法认为王维生于 699年,卒于 759 年,据考证,前一种说法为是),山西祈县人二、译文注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My first class 复习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ello复习课件.ppt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5长横 |通用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5.撇|人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7课 悬针竖 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15《 边学边用 巧识字形写美汉字》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2.执笔与姿势 |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全册6 通用版.docx 三年级上册 英教案 Module 7 Unit1 What's this 外研社(三起).docx 三年级上册 美术 教案 第11课《各式各样的鞋》人教新课标(秋).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9课 捺的练习》 粤教版.docx 三位数的加法笔算(连续进位加)(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2课 姿势与执笔》西泠版.docx 三位数加减法(问题解决 例3)(教案)2025-2026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docx 三年级上册 美术教案 - 第11课 《各式各样的鞋》人教新课标.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 数学教案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苏教版).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教案)2025-2026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docx 三年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docx 三、投掷 纸球投准(教案)2025-2026学年体育与健康四年级上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