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虎丘区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doc
15页江苏省虎丘区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5高二上·安阳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打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无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B . 去年年底,一位名叫奇尔莱德的英国男子在其任职公司组织的圣诞聚会上狂跳“骑马舞”时,因急性心力衰竭突然猝死,真可谓乐极生悲C . 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D . 岁末年至,中央纪委针对公车私用、舌尖上的浪费、公款印制寄送贺卡等问题突出,发出通知要求坚决刹住腐败之风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徐汇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科幻作品的价值①近几年,随着刘慈欣的《三体》获雨果奖,以及《黑客帝国》《阿凡达》等科幻电影迸发出炽烈的“科幻热”,科幻作品拥有了数量庞大的受众,但这依然未能改变科幻作品的尴尬地位:它既不是科学领域的主流,也不是文学领域的主流,而是被大部分国人习惯看作“科普读物”沉沦在边缘状态。
如何定位科幻作品,我们似乎应该厘清一个基本问题:科幻作品的价值到底是什么?②1866年,人们在海上发现了一只被称为“独角鲸”的大怪物,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应邀参加了捕捉这只“怪物”的行动历经重重艰险,最后发现这只怪物原来是一艘构造奇妙、名为“鹦鹉螺号”的潜水船……这是“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在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所构想的潜水艇因风而起浪 , 几十年后,英国建造的第一艘蓄电池动力潜水艇和美国建造的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问世,值得一提的是,这两艘潜水艇都被命名为“鹦鹉螺号”③科幻“美梦成真”的故事不仅发生在潜水艇上凡尔纳笔下的直升机、留声机、太空旅行,威尔斯笔下的基因改造技术,克拉克笔下的同步通讯卫星都已成为现实,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世界凡尔纳的科幻创作持奉科学主义信念,这一信念相信科学技术能解决所有问题,激发了科学家们探索人类共同经验之外的事物的热情④在跨过19世纪末凡尔纳“科学颂歌”的时代后,当代西方世界的科幻创作者——小说作家、漫画家和电影编剧导演们,几乎不约而同地以反思科学技术为己任进行创作作品中普遍展示科学技术过度发展的荒谬后果,反复警示科学狂人滥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祸害,不断警告资本借助科学技术疯狂逐利,最终将极度危害地球环境和公众安全。
⑤A但是,被誉为“中国科幻第一人”的刘慈欣,偏偏没有汇入这个潮流之中相反,他以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坚持他的科学主义创作纲领,他的《三体》系列作品反复表达和图解了这个信念而值得深究的是,刘慈欣虽然持有强烈的科学主义信念,他的创作并没有科学主义纲领之下应有的乐观粉丝们怀着复杂的心情发现,刘慈欣对未来是越来越悲观了,《三体》更走向了大悲极致——人类文明被轻而易举地毁灭了⑥刘慈欣《三体》获雨果奖之后,赞美声之外也有许多争辩,不过争辩的焦点都纠缠在“黑暗森林”法则能不能成立、光速能不能被超越之类的具体问题上,而有一个议题未被认真谈论过——刘慈欣抱持科学主义信念,又有着极大的反潮流勇气,为什么他的作品竟然与当代科幻主流殊途同归了呢?⑦刘慈欣曾说他受英国科幻小说家克拉克的影响很深克拉克的墓碑上有一句话:“我从来没有长大过,但是从来没有停止成长这种信念有一个天真的核心在里面,内植于刘慈欣的创作中,就是坚信科学可以创造未来,未来的悲观不是由科学导致的在“反思纲领”的科幻作品里,我们常常看到人类在科技挤压下的无力与无能,或是人性在先进科技面前的挣扎,而与此不同的是,刘慈欣在他科幻小说特设的“思想刑讯室”里,对人性的自私、自大进行了科幻所特有的严刑逼供,这种对于现实世界惯性思维的冒犯与刺激,让读者看到人性的黑暗。
正是人性的黑暗,拖曳着刘慈欣笔下的角色们,走向无可避免的悲观未来,揭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朴素伦理⑧有许多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语境中是不会被思考的,或者受到现有社会结构等的制约无法展开思考科幻能够创设虚拟语境,跳脱当下、跳脱“此在”的束缚,把当下放在更广阔的时空维度下去面对,在种种貌似“不可能”的戏剧情境中,引发不同寻常的新思考,为我们开启一场又一场蕴含着哲学意味的思想与伦理实验,激发人类想象、创造、预测、反思,以启发我们在真实世界中的思考与行动⑨将科幻视为“科普”读物,或认为科幻“多提供了一种文学样式”,都是对科幻价值的低估科幻作家们想象构造的前瞻与忧思,让人们理性地思考未来而人类的未来,正是基于今天种种思想实验所取得的成果以此来观照科幻,就可以理解为何科幻作品因其不可替代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 第②段“因风而起浪”中的“风”“浪”在文中各指“________”、“________” (2) 把下面一段话放入第⑤段中,合理的位置是( ) 一般来说,持科学主义信念的作品会向读者许诺一个美好的未来,像凡尔纳科幻中国版本的标志性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就是如此A . A处 B . B处 C . C处 D . D处 (3) 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动力都来源于科幻。
B . 反科学主义创作已然成为科幻作品的主流 C . 科幻因不属于科学领域而不具备科普价值 D . 只有科幻的虚拟情境才能揭示人性的黑暗 (4) 第⑦段论述了第⑥段提出的“为什么刘慈欣的作品与当代科幻主流殊途同归”这一问题,评析其论证效果 (5) 本文依照科幻作品发展流变来展开论述,分析其意图 3.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不懂外文的翻译家林纾出生时,大清王朝已病入膏肓青年时代的林纾被乡里视为“狂生”,这与他的秉性有关,更因为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蔑视1882年,林纾作为以文名显于乡里又不断赴京应试的举人,出入于士流之中,奔走于南北之间他感受着时代风雨和民族的危难,强烈地意识到自身的责任1884年,甲申中法之战在林纾故乡福州海面上爆发停泊在马尾港的法国舰队突然向中国的船只发起进攻,一个多小时就击沉了中国全部船只,摧毁了洋务派苦心经营的马尾造船厂,福建海军全军覆没林纾悲愤莫名,与挚友林崧抱头痛哭,引以为奇耻大辱1884年11月,左宗棠来福州督办军务,林纾与好友拦马告状,控告当时主持福建军务的人谎报军情,掩盖败绩当时林纾目光如炬,纵谈败状,未尝有所顾忌。
告状后,林纾与友人相约“不胜,赴诏狱死”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思潮高涨林纾走进维新派的行列,不过他凭的是文学1897年,林纾出版了第一部诗集《闽中新乐府》,这是在他“每议论中外事,慨叹不能自已”的特定情况下写成的这部诗集实际上是仿照白居易的讽喻诗为儿童创作的带有启蒙性质的通俗歌诀每日国仇似海深,救国须鼓儿童心”,由于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现实性,“养蒙者奉为金科玉律”,影响甚大,后来流传到海外1897年,这位不懂外文的落第举人,正式走上了翻译西洋文学的道路这是维新思潮影响的结果,也是林纾成为维新派的有力标志戊戌变法前后,伴随着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的兴起,维新派发起了具有革新意义的文学改良运动他们倡导“诗界革命”,又倡导“小说界革命”译介西洋文学正是“小说界革命”的一大方面这年夏曾佑(学者、诗人)、严复在《国闻报》上主张译介欧美小说以“使民开化”,次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又主张“特采外国名儒所撰述,而有关切于中国时局者,次第译之”林纾在实践上从事小说翻译,与他们在理论上倡导小说翻译是同步的颇具传奇色彩的是,第一部在近代文学翻译史上引起巨大反响的《巴黎茶花女遗事》,竟是友人王寿昌手捧法文原著,口译小说内容,林纾“耳受手追”,摇笔整理成篇。
小说发表以后,引起了轰动接着他不惜重金,通过各种渠道,购置欧美文学原著然后请人给他“口译”,再由他进行“笔述”其用力之勤,搜罗之广,译作数量之多,都是惊人的1899年,林纾举家移居杭州他眷爱杭州的湖山之美,曾尽力维护西湖的旖旎风光他每游西湖,就留心查看何处缺树,一一记在心头第二年清明节前,他亲购垂柳幼苗千株,着人补栽在缺柳之处,此事在杭州传为佳话,他以此自号“西湖补柳翁”他和魏易又进行了《黑奴吁天录》的翻译他们认为中国刚刚经历八国联军入侵之辱,亡国灭种之祸迫如燃眉,此小说深刻地暴露了种族压迫的罪恶,可以警醒国人他们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小说的翻译工作林纾在《跋》中指出“非巧于叙悲以博阅者无端之眼泪,特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不能不为大众一号”显然,林纾已自觉地把自己的文学翻译与中国的反帝斗争结合在一起了这时他已是举国瞩目的文学家了:用“新学”的眼光来衡量,他奉献给国人的是西洋小说,因此维新派为有这样一位翻译家而自豪;用“旧学”的眼光来衡量,他的译文是文言,颇有马班韩流的神韵、传统文学的风采,因此嗜好“旧学”的人也对他刮目相看无论新派旧派都承认林纾的文学才华和地位林纾的译笔有其独自的特色,又颇能保有原文的情调,人物也能传原著之神。
他借助他人口译来翻译的小说,其成功译作至今还具有生命力这些西洋小说向中国民众展示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此后的十六七年间,他几乎是无间断地在译坛上辛苦耕耘,译作的总数达179种,涉及11个国家的98位作者,被誉为“译届泰斗”然而,从政治立场看,辛亥革命之前的林纾,一方面强烈要求反帝救国、热血澎湃,一方面却不赞同以改朝换代谋求救国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伴随着政治立场的落伍,林纾身上亦新亦旧的二重色彩更明朗化了辛亥革命后,林纾对“共和”制下的民国是否优于那个未曾实现的“君主立宪”产生了疑惑,对于民国初年的乱哄哄的“共和”渐渐不满、失望乃至绝望他写道“时局日坏,乱党日滋天下屹屹,忧心如焚无暇作谑,但有深悲”前清已矣,现实又给他当头棒喝,他的立场复归到辛亥革命前的立宪派那里他成了一位可叹的“遗老” (摘编自张俊才《林纾评传》)(1) 林纾受维新思潮的影响在材料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分析2) 林纾为什么被誉为“译界泰斗”?请简要分析4. (12分) (2019高三下·凯里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玉米的馨香邢庆杰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散发着一股特有的馨香。
黄昏了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三儿站在名为“秋种指挥部”的帐篷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郁的玉米早晨,三儿刚从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一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采了半晌明天一早,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你抓紧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必要时,可以动用乡农机站的拖拉机强制三儿知道,那片唯一还站着的玉米至今还末成熟,它属于“沈单七号”,生长期比普通品种长十多天,但玉米个儿大籽粒饱满,产量高三儿还是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一个五十多岁,瘦瘦的汉子,佝偻着腰三儿一说明来意,老汉眼里便有浑浊的泪涌落下来俺还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哩,这……汉子为难地垂下了瘦瘦的头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三儿也是一个农民,因为稿子写得好,才被乡政府招当了报道员,和正式干部一样使用,三儿进了乡政府之后,村里的人突然都对他客气起来,连平日里从不用正眼看他的支书也请他撮了一顿所以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三儿回到“秋种指挥部”的帐篷时,已是的晌午了三儿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在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