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科版 (1).docx
3页课题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教学内容:1、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教材及学生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将观察和实验作为科学独特的研究方法贯穿全课,来矫正学生原有的对“溶解”不准确的理解把食盐、面粉、沙子做比较,用过滤、沉淀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支架,通过不同侧面、多角度收集到更多的溶解事实,来使学生对“溶解”这一概念的理解逐步清晰和丰富,从“看不见”到“不能被过滤、沉淀”,这期间使学生在思维上产生矛盾冲突,有意义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展开在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时,教师要重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重视收集客观事实的态度和能力,分辨客观事实和自己的推测,不人云亦云,尊重自己观察到的客观事实的态度教学目标指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屏风2.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技能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异同过滤实验的操作教法学法:讲授、讨论、观察、实验、演示等教学准备:小组:透明塑料杯6个,盛有水的饮料瓶1个,托盘1个,食盐、面粉、沙各一袋,筷子1根、小匙1把;滤纸1张、漏斗1个、支架1个教学过程个性修订一、故事导入:1.讲故事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食盐在水中的状态1.我们经常用到“溶解”这个词,那么溶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2.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一个盘子(介绍托盘中的实验材料),取一小匙食盐,观察:食盐是什么样子的?把它放入盛水的杯内,仔细观察,盐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再搅拌,再观察,把观察到的现象在组内描述出来,作好记录3.交流:食盐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4.那水的颜色,有没有什么变化呢?5.通过观察到的现象,你们认为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二)沙在水中的状态1.那沙子在水中会怎样呢?让我们像刚才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那样来观察一下沙子在水中的状态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3.集体交流沙在水中的状态。
4.通过观察、比较,描述、记录,哪些现象使我们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溶解?”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三)面粉在水中的状态(出示面粉)1.它能不能溶解在水里呢?猜测一下!2.怎么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用事实说话3.用观察食盐和沙的方法进行实验,描述并做好记录观察时,可以对着光线观察、也可以静置一会后再看4.交流:哪组来说一说自己的观察结果?集体交流5.通过观察,你们认为面粉溶解了没?(四)混合物的过滤过渡:为了进一步帮助我们观察,大家一起来做一个过滤实验1.打开课本24页,阅读资料,了解实验方法2.(出示过滤装置)简单介绍我们将利用过滤装置对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进行过滤,然后,观察比较食盐、沙和面粉是否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3.师演示操作方法4.提出要求,完成实验5.交流:哪组先来说说你们的过滤情况?其他组过滤的情况与他们一样吗?你们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三、小结:1.这节课,做了三个的实验,请根据你组的记录和板书整理获得的信息,用一句话描述你对溶解的新认识、新理解2.你知道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吗? 板书设计水能溶解多少物质食盐 看不见 均匀分散 不能分离 溶解了沙 在水中 面粉 看得见 沉在底 能分离 没溶解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