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叶儿(详案).doc
3页《柳叶儿》公开课详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引导学生发现、研究、解决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现在的天气已经渐渐转暖,你们看,窗外的迎春花正竞相开放,就连小河边的柳树上也抽出了嫩芽说到柳树,我不禁想起了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同学们都看过柳叶儿,但是你们尝过柳叶儿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吃柳叶的文章请大家打开课本,并拿出学教案二、检查预习,疏通字词在检查大家的预习作业时,我发现有这样一些字同学们容易读错和写错三、听配乐朗读,整体感知课文1.下面,我来为大家朗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教师配乐朗读课文)2.现在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明确:文章讲了在饥荒的年代里,人们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故事用“文章讲了一个 的故事”的句式)可见这篇文章是围绕什么来写的?那么这篇叙事散文的线索就是——“柳叶儿” 四、合作探究,赏析课文(一)感受“乐”1.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对于童年的我看说,感觉怎样呢?快乐——“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板书——“乐”)2.为什么在那时全家最乐的是我?下面给同学们自由阅读的时间,去体会作者儿时的经历和感受,思考这个问题,并在文中圈点标注学生阅读课文,教师进行阅读指导)3.集体讨论明确:一乐——可以显示自己上树爬高的本领二乐——可以美美的饱餐一顿3.除了这些,文中还有一些描写可以侧面烘托出“我”当时快乐的心情,你能发现吗? 明确:10、11节景物描写(二)品味“苦涩”1.同学们,柳叶儿的味道好吃吗?——苦中略带点涩板书——“苦涩”)2.柳叶儿是苦涩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今的“我”回想起这段往事,所感受到的那份苦涩恐怕不仅仅是柳叶儿本身的味道,也许还夹杂着生活的苦涩下面还是给大家自由阅读的时间,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品味作者现在的感受说说文中哪些语句渗透着生活的苦涩?独立思考后可以小组交流学生朗读课文,圈点标注,教师进行阅读指导 3.集体讨论(1)饥荒严重:第4节三个“吃光了”简介时代背景:1959—1961年是我国历史上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各地旱灾、洪涝、虫灾等各种灾害交替出现,最严重地区的受灾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在此期间因饥饿而非正常死亡的人数急剧增加。
从文中的三个“吃光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饥荒之严重2)第10节:“天天蒙蒙亮”——可见其早;“仰天看看”——可见其高,危险;“牙齿咯嘣嘣响”“通身又是一阵阴凉”——可见其冷;“冰凉的硬地上”——可见其凉;“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可见穿着之单薄所有的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艰辛3)第12节:“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这是极端饥饿的表现4)第13节:“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就是这样的东西,其他人也不能吃饱,侧面说明饥荒之严重;“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了”——可见“我”瘦弱、饥饿之极三)感受儿童心理既然抢柳叶儿吃充满了生活的苦涩,为什么当时的我感受到的却只有无穷的乐趣呢?(结合课后练习题一) 明确:当时只有八岁的“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感受不到生活的辛酸,体会不到家庭的窘境,“柳叶”带给“我”的只有无穷的欢乐,这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我们一起来朗读1—3和15节文中的“我”对柳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知道为什么了吗?(因为柳叶救过我的命)是啊!在那样的年月里,柳叶儿救过很多人的命,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柳叶儿的感激之情。
五、感悟生活,品味幸福 现在让我们把思绪从苦涩的年代拉回到眼前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想对身边的同龄人说点什么?提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老师也有一些话想对大家说:不管是“野菜”,还是“柳叶”,拿它们当饭吃的日子,都已经成为了历史今天,我们都在吃着美味又营养的饭菜,但还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听一听当年人们吃野菜,吃柳叶的故事这样我们或许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就会懂得珍惜幸福板书——“珍惜幸福”) 六、布置作业童年的生活都是难忘的,不管它是与苦难交织,还是同欢乐相伴,它毕竟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回忆的东西我们都曾拥有过属于自己的童年,那么就请同学们课后拿起笔,回忆、记录自己的童年故事,抒发真挚的情感教学板书 十 柳叶儿珍惜幸福乐 —— 苦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