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教案.doc.docx
4页《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教案 林则徐 教学目标 .感受诗歌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感悟诗中深厚的爱国情思,陶冶情操 3.了解作者,背诵诗歌 作者 林则徐(公元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谥号文忠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嘉庆进士1838年12月底,清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次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协同两广总督邓廷桢、水师提督关天培,与英美鸦片贩子进行了坚决斗争,迫使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及外国烟贩缴出鸦片,共237万多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同时,林则徐等大力整顿海防,加强战守,组织团练水勇,并多次打退英军武装挑衅 840年,英国借口保护通商,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林则徐等在广东指挥军队坚决抵抗,多次击退英军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妥协投降,反将林则徐撤职,另派琦善到广州与英军谈判 841年英军攻陷广州,占领香港,次年又攻陷上海、镇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842年,林则徐被遣戍x疆伊犁,在西安与家人告别时,做了题为《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律二首,这联佳句是第二首的第二联诗人气概昂扬,明确表示:纵是被贬遣戍,只要对国家有利,不论生死,也要去干;岂能因为个人祸福而避后趋前。
此时此境诗人深怀忧民之心,忠君之意,难忘报国 背景 林则徐在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期间,抗击英军,震撼中外,成为一代民族英雄然而,清政府昏庸腐败,丧权辱国,反移罪于林则徐1842年8月,林则徐忍辱负重,自西安启程赴x疆戍边 赏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千斤重担,激烈斗争,使自己心神长久疲惫力微”则是谦词如果再一次用尽衰弱的体力和平庸的才智,那一定支撑不下去了这显然是安慰家人的话,言外的意思是贬赴x疆,就不会再“久神疲”了,否则反而会“定不支”的,你们放心吧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难道林则徐安于戍边赋闲吗?当然不是如果利于国家(的事),自己就会不顾生死(去做的),岂能考虑祸福而躲避或者追逐呢? 迫于时局,自己只能退一步,韬光养晦这是政治家的政治智慧,于是有下面两句生死以”,即“以生死气份“避趋之”,即“之避趋”,这里“之”同“以”,“以避趋”来对待“祸福”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谪贬在家(而不治更重的罪)那是皇恩厚重,而当戍边之卒刚好适宜退隐在家 这是在皇权高压下的官场话,只能这样说,也是退一步宽慰家人,言下之意是:比坐牢杀头好多了,自己戍边养拙也不算坏啊。
这样说,可见诗人宽慰家人的拳拳之心终于,诗人化苦难为一笑,特地对妻子说了知己话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诗人特地给老伴讲了古人的故事,请妻子试吟一首诗,来“断送老头皮” 堂堂钦差大臣,同老伴讲故事,还戏说“老头皮”,可见诗人对家人、对妻儿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厚感情,也显示了自己的宽广胸怀 小结 这首诗,从自己“久神疲”的身体说起,既述自己的心情和追求,又说容易为家人接受的宽慰言语,最后还戏说老伴,表现了诗人在蒙难背景下的为国为民的情思和眷恋家人的浓浓亲情诗中有警句,有戏语,亦庄亦谐,富有魅力 练习 .林则徐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2.1842年,林则徐被贬戍x疆伊犁,在西安家人告别时宽慰家人的诗句是: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3.能够表达诗人“纵是被贬遣戍,只要对国家有利,不论生死,也要去干;岂能因为个人祸福二避后驱前”的诗句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表达了诗人对家人深厚的感情,也显示了自己的宽广胸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