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说课稿.doc
6页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三角形 三边的关系”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是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 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的基础上,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进一步探究本节内 容的设计是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 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通过摆三角形,引出研究 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数学问题再通过动手实验验证,以帮助学生理解“三 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特性学生能运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 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能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的生 活问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 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渗透探究方法,培养发现规律的能力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的分析,我为本课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1)通过“摆一摆、比一比、算一算”等数学活动,探究三角形三边 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数学学习的 快乐3.教学重难点- 1 -依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有的放矢,特制定了 以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二、说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着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制定了以下教法:1. 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置身在情境中学习,引入生动情境,激发学生 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2. 直观演示法:直观是手段,抽象才是目的利用教具、课件等直观 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问题,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3. 课件辅助法: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可以实现原有教学 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三、说学法《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 的过程据此设计以下学法:1. 动手实践法: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直接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 过程,并发现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及探究方法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 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 能力。
2.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发挥集体的智慧3. 自主探索法:自主学习让学习到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是我 们应该追求的目标此处,在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学空间,给学生提出 问题的机会,给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都是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四、说教学准备需要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小组按照教科书 P62 例 4 提供的长度准备 4 组小纸条,“三角形三边关系”实验记录单 2 -五、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 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教科书 P62 例 3 情境图,引发思考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 (2)在这几条上学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 叫做两点间的距离2.开门见山,引出主题1 )请大家看 , 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 , 连接后近似一个什么图形 ? (三角形)(2)那请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三角形呢?(3)是不是只要有三条线段就一定可以围成三角形呢?三角形三条边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和疑问,我们 一起通过实验来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从而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设计意图】教学情境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来设计的 ,借 助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 门见山地引出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在猜想中探索:任意三张纸条能否摆成三角形?(1)我们来做个实验——用三张小纸条围一个三角形请同学们拿出 课前准备的小纸条,从中任取一组纸条,看看能否在桌子上摆成一个三角 形,并把选用的纸条的长度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课件出示表格)(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2.在探索中交流同学们已经摆完了 ,表格也填写完成了,咱们先一起欣赏一下摆得的结- 3 -果请大家边看边想:什么时候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时候不能围成三角形?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做实验探究规律,比教师平铺直叙更有利于知识的内化摆一摆、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与第 三边的关系3.数形结合,在交流中发现1)为什么要加“任意”呢?能举例说明吗?预设:这组纸条不能摆成三角形,4+9>5,5+9>4,可 4+5=9,这两条 边的和等于第三边,所以摆不成三角形2)你还能举出其他反例吗?预设:(3、6、10)这组纸条也不能摆成三角形。
尽管 3+10>6,6+10> 3,但是 3+6<10,这两条边的和小于第三边,所以也摆不成三角形3)能摆成三角形的情况中,两条边的和都大于第三条边吗?检验一 下预设:学生很快会用(6、7、8)和(8、11、11)这两组数据为例来验 证:6+7>8,6+8>7,7+8>6;8+11>11,11+11>于 84)教师小结并板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巩固运用,提高认识1.教科书 P66“练习十五”第 6 题1)说说去兴华小学有几条路线2)比一比:哪条路最近?(3)指名学生回答,说明理由2.教科书 P66“练习十五”第 7 题1)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提问: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判断的速度非 常快,有什么窍门吗?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用两条最短边相加的和跟长边进行比较最快 4 -师:其实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爷爷所倡导的优化思想这 种优化思想将伴随着我们以后的数学学习,帮助我们揭开一个又一个数学 的奥秘!【设计意图】一组习题和短短几句话点明了判断方法中运用优化的数学 思想方法可以更快捷,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提升了本节课的高度3.教科书 P66“练习十五”第 8 题。
1)学生自由读题后和同桌说说题目的意思2)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你能摆出几种三角形?(3)全班交流,教师要注重有序思考的指导四)回顾过程,梳理方法我们一起来回忆回忆大家是怎么知道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小结:大家先做了实验,得到了很多数据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和对数据 的分析,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情况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不能围成,最后 概括出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验数据对我们的帮助很大设计意图】短短几句话点明了本节课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强调了 数据分析、数形结合方法在探究过程中的作用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 同时更注重梳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初步研究问 题的方法六、说板书设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七、说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 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地位 通过大量的实践和交流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积极参与的 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比如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环节:学生用手中的- 5 -学具 (小纸条等)按要求摆三角形,将所有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数据 集中记录在一张表上,学生通过数形结合,交流自己的想法。
这个活动为 每个学生提供了平台自主参与——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讨论交流、抽象 概括,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数学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在此基础上观察、 发现、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