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壹画
  • 文档编号:349692564
  • 上传时间:2023-04-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长治市黎城县南委泉中学 刘志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2019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对《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这一区域地理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本节教材以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为主题,由“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四个部分组成,教材紧扣“黄土”这一区域中心事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黄土文明”、“黄土风情”、“黄土景观”、“黄土成因”、“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等内容,突出具有鲜明“黄土特色”的区域地理特征,强调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对本区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影响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让学生正确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太行山山区农村,生源主要来自周边几个村庄,多数学生认为地理是非中考科目,对地理课的学习重视度不高虽然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有关区域地理方面的知识,但由于部分地理内容很抽象,就需要在教学中充分借助于地图、图片、录像和阅读材料等,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以及富有特色的高原文化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   4.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   5.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和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   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教学准备】相关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和信天游——《黄土高坡》作为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欣赏一段音乐,看一看这是哪个地区?(引出新课) 学生:黄土高原教师:对,听着信天游那高亢嘹亮的歌曲,仿佛将我们带到了图片上展示的那片神秘而独特的区域──黄土高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设计说明:通过图片、音乐的欣赏,学生能直观的了解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黄土风情,从开始就把枯燥的知识生动的展示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了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能快速进入课堂二、讲授新课(一)文明的摇篮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景观图和在全国的位置图>教师: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区域?   学生:北方地区   教师: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以及所跨的省区   学生: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所跨主要的省区有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青、内蒙古、豫的部分)   设计说明:在图中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以及所跨省区,在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同时,又为后面分析黄土高原的黄土成因奠定基础 2、古代文明与黄土风情教师:阅读24页第二段和图6.25,思考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因何而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学生: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因为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曾经林草茂盛,环境宜人,很早就出现了农耕文明,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教师总结:黄土高原的先辈们依赖黄土高原,创造了世界上源远流长的文化,曾经的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古代文明都起源于这里  教师:看6.28一组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黄土高原的“黄土风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生1: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学生2:白羊肚头巾,冬春可保暖,夏季防晒,另高原风大,还可以擦拭脸上的沙尘和汗水     学生3: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陕北民歌,其歌腔高亢而悠长,这与高原环境和地形特点有密切关系教师:补充并总结设计说明:通过古代文明、黄土风情等方面内容,认识黄土高原厚重的文化积淀,黄河和黄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过渡:黄土高原共跨越了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总面积达60多万平方公里,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么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成因<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1000~2019米,除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那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教师: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读26页阅读材料及27页活动第1题,小组讨论,分析“风成说”证据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其证据是: ①“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②“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说明黄土流动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③“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的,而是外来的 设计说明:关于黄土高原的黄土成因的讨论,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其发表自己的观点,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2、地貌景观<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不同地貌景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学生:黄土高原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教师: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地表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了哪些地貌景观呢? 学生:形成了塬、梁、峁、川   教师:引导学生读6.29,6.30图片下的说明,了解四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是怎样形成的设计说明:通过图片,引导学生一步步了解黄土高原多种地貌的发育变化情况,加深学生对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特点的理解。

       同学们,这不同的地貌类型是被流水侵蚀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课堂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什么?(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知道了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黄土高原上深厚黄土的成因,现在最认同的是“风成说”;以及不同的黄土地貌景观布置作业:问题解决导学方案P36-40板书设计: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文明的摇篮1、位置与范围: 2、古代文明与黄土风情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成因“风成说”2、地貌景观:塬、梁、峁、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到,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的不同地貌类型,是被流水侵蚀的结果,那么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水土流失教师:对,那水土流失会给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呢?设计说明:通过对话提问,很自然地将上节所学内容过渡到本节内容上,并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二、讲授新课(三)严重的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原因<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图片>教师:过去我们学习地形时,知道高原的特点是边缘陡峭、内部平坦,但黄土高原的地表却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图6.31)。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教师:那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又有哪些呢? 学生: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6.34“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以及人为原因从土壤、植被覆盖率、坡度、降水、人口、工农业活动等方面来分析课件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① 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土壤)   ②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植被)   ③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降水)   ④ 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产活动)   ⑤ 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生产活动)   教师:以上五点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哪些是自然原因,哪些是人为原因?   学生:土壤、植被、降水是自然原因(①②③),人类生产活动是人为原因(④⑤)设计说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出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例子来寻找、探究,在不断的探索交流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水土流失的后果<多媒体展示:三门峡泄洪排沙图6.35>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泥沙来自哪里?学生:黄河的泥沙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本29页活动第3题)思考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学生: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

         教师:结合图6.33“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学生: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教师: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思考黄河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将带来什么后果?   学生:流向黄河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  师总结: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阅读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进而认识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过渡:水土流失如此严重,我们该如何保持黄土高原的水土呢?(四)水土保持  教师:黄土高原的水土确实很难保持,但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并且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讨论活动一:(课件展示当地山坡地图,标注好了坡脚、陡坡、缓坡)我们地处太行山区,坡大沟深,想想我们在治理水土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既有效地利用坡地增加收入,又防止了水土流失呢?生:坡脚垒石堰(坝);陡坡栽种连翘、荆条灌木、金银花等药材;缓坡修梯田。

      <多媒体展示:6.37打坝淤地示意图和6.38林草护坡示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做简化总结:   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例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设计说明: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人人参与的积极性,养成人人动脑的好习惯,并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并建设自己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2-2023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工程问题部分(含答案).docx 2022-2023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应用篇其二:百分数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结合问题(含答案).docx 24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全册写作专项练习题.docx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2024-2025学年下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图片版无答案).docx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图片版无答案).docx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图片版无答案).docx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图片版无答案).docx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图片版无答案).docx 2022-2023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化简比和求比值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2022-2023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稍复杂的量率对应问题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2022-2023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提高卷二(含答案).docx 2022-2023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应用篇(含答案).docx 2022-2023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2022-2023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部分提高篇(含答案).docx 2022-2023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口算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2022-2023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计算篇(含答案).docx 2022-2023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寻找单位“1”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2022-2023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求比的问题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2022-2023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的应用部分基础篇(含答案).docx 2022-2023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计算篇(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