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课件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25 挑山工.doc
3页25* 挑山工一、说教材《挑山工》是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的大致内容是,作者在泰山上几次遇见一位挑山工,每次都是作者先出发,但后来总被挑山工赶在前面通过攀谈,作者明白了一个道理回到家里,他画了一幅画挂在书桌前,并以挑山工的精神来激励自己课文借此赞扬了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品格这篇课文条理清晰,以“生疑——解疑——明理”的顺序安排材料,文风朴实,含义深刻,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这篇文章的训练重点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泰、杖”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了解挑山工负担重、路程长,但走得比游人快的道理 4.理解挑山工说的话中蕴含的哲理和最后一段话的含义5.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三、说教学重难点1.理解含义深刻句子,了解挑山工负担重、路程长,但走得比游人快的道理重点)2.感受挑山工朴素而平凡的人物形象,学习挑山工不畏艰辛,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目标如一才能顺利达到终点的人生智慧。
难点)四、说教法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等,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感受挑山工的人物形象 2. 朗读体会法《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并相机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书的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理解,再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鼓励、欣赏法教师及时的点评、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探究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五、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泰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山岳,有许多人前来游览在游览的同时也会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奋力前行,他们就是挑山工这些挑山工在登山时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却比游人先达极顶,这是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跟随作家冯骥才的脚步,去认识这个特殊的群体——挑山工齐读课题3.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二)初读感知,自主质疑1. 让学生带着任务,充分地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打开智慧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2.组织交流: (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觉得自己说不好,也可以说一说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或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解疑释惑各小组选择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准备在全班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会有如下几个:①“我们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②挑山工肩背重物,走折尺形路线,可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③课文最后一句里的“它”指什么?……) (三)细读文本,感受挑山工朴实的形象1.挑山工是一个怎样的职业?2.挑山工的行走路线? 什么是折尺形?用简笔画,一目了然为什么要走折尺形?(归纳出三点)折尺形的有没有缺点?“走的路程大约比别人多一倍”暗含着挑山工的辛苦和不易3.品读有关于挑山工外貌、神情描写的句子,体会挑山工不畏艰劳,乐观开朗的精神比如“一天一个来回”“二十年”、“黑黝黝”、“长不高、又矮又粗”等生活这么艰辛,工作这么辛苦,他们是怎么面对的?笑对人生4.体会挑山工所揭示的深刻道理过渡语:这样的挑山工多吗?对,从“随处”一词可以看出来,但就是这样毫不起眼的挑山工却让“我”感到奇怪,“大吃一惊”,还"心悦诚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挑山工说“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引导学生能过对比,认识到游人轻装上山走直线,挑山工肩挑重物上山走折尺形路线。
游人上山是玩赏,挑山工则是工作游人是走走停停,玩玩闹闹,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 这就是挑山工所说的“理”勾画出挑山工说的话,反复朗读,读出那种厚道质朴的口气挑山工这些话我们可以不可以把它想得更宽一点,例如做事上是否也跟走路一个理儿呢?进而揭示出挑山工话中包蕴着的深刻的普遍哲理: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看准目标勇敢直前,就能达到成功的顶峰能不能举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个“理儿”?正反两方面的例子5.挑山工的话对“我”有没有什么影响?你是从哪看出来的?理解“需要”“它”等词四)布置作业,搜集分享 1.作者需要挑山工精神,你需要吗?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2.搜集与泰山有关的诗歌、名篇,与同学分享 六、说板书设计25* 挑山工挑山工 游人 走得慢 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标 不想目标步步扎实 总停下来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