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5.4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 鸡兔同笼.doc
4页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5.4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 有趣的中国古代数学题 会宁县桃林中学 常亚亚 一、 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已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熟练解二元一次方程,也能整体系统地审清题意,能从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中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也基本能够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二、 教学任务分析:1、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技能;2、使学生掌握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鸡兔同笼",把同学们带入古代的数学问题情景,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趣";进一步强调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显示数学教学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对祖国文明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信心.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教学难点1、读懂有趣的中国古算题;2、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环节活动内容:设计了两道估算题,根据同学们抽到的估算题,将学生分成了两个大组,请两个大组的学生代表作为小老师,给大家讲解了这两道估算题:第一组题: 以绳测井. 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五尺;若将绳四折测之,绳多一尺. 绳长,井深各几何? 第二组题: 盗贼在瓜分一批作为赃物的布匹,若每人分6匹,就剩5匹;若每人分7匹,就差8匹,问共有强盗几人?布匹多少? (说明:让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之处了?让学生先思考,后讨论,)二:引入课题活动内容1:例1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提问:(1)"上有三十五头"的意思是什么?"下有九十四足"呢?(2)你能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吗?写出解题过程,让学生讨论对不对,有没有不同的思路和观点;最后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用多媒体课件,给出正确的答案1.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解:设有鸡x只,则有兔(35-x)只,得 所以有鸡23只,兔12只.小结: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优点: 思维便捷些.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不足:计算较复杂.2.用二元一次方程求解:解:设有鸡x只,兔y只,则x+y=35, ①2x+4y=94. ② ① ×2,得 2x+2y=70 , ③ ②-③,得 2y=24, y=12, 把 y=12 代入①,得x=23.所以有鸡23只,兔12只.小结: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优点:思维快速简单.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不足:计算复杂些.活动目的:体会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维过程,通过比较算术方法、列一元一次方程方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三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感受方程模型思想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并从列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中,领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思维方式的简洁明了性和在解一些等量关系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时体现的优越性。
根据上面几例,总结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1) 审清题意,设未知数;2) 弄清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3) 列出方程,联立方程,得二元一次方程组;4)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5) 作答.三:课堂小结活动内容:1. 通过前面几个题,你对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掌握的怎样?2. 这里面应该注意的是什么?关键是什么?3.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不能解决求两个量的问题?(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的4.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步骤是什么?说明:通过以上四个问题,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可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及疑问.活动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使知识系统化.四:布置作业习题7.4 1,2四、教学设计说明与反思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动脑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作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路人;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大脑去亲自探索,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探讨思考讨论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予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通过提问,给学生更多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揭示思维过程和反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效果.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