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3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
32页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01.3 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学设计 1 教材简析:《清平乐 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江西上饶带湖闲居时,写的一首表现农村 生活的词作全词不用“人在图画中”的咏叹来直接抒发主观感受,而是置身 局外,静处闲看,移步换景,客观摹状,摄取了特具画意诗情的人物活动镜 头词中以“溪”萦回映带,意脉连绵,情思不断,组合成了江南农村的清秋 风景画和劳动风俗画,字里行间表达了词人对安宁平静的农村田园生活的喜 爱,抒发了对安居乐业的生活的陶醉之情设计思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又只能通过言语实 践活动来激发所以在教学中,我在言语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 行表达,创设了多处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 化,充分实践“以读为主线,以口语表达为核心”的组块教学,同时注重引导 学生读图,让学生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向课文的更深处行进,受到美的熏 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在教学的时候,由于本词的语言平白而清新,情感真挚而朴素,所以教学时以 诵读为主,引导学生以“溪”带人,在情景交融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从 “醉”中体会翁媪的“喜”,在“其乐融融”中体会出“稼轩词的别调”。
目标预设: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 3 个生字,理解有 生字组成的词语2 .凭借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并写下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 .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达到 熟读成诵是本课的重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1.这节课我们先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欣赏几幅功力非凡的国画播放一组国画图片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它讲究用墨的浓淡,线条的疏密,有时它还留有 许多空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国画上一般还题上字,盖上印章,使之成为一幅完美之作2 .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 容,如果请你给这幅画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 板书课题时边板书边说“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所以中间要空一格)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 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 叫词牌。
4、指导读题:要把课题读好,你认为要注意什么?你能给大家提个醒吗?(“乐”的读音“yuè”,词牌与词题中间要略有停顿)5.题目的意思能理解吗?(乡村人家)6 、过渡: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里描写了怎样的乡村 ?怎样的人家呢 ?让我们 打开课文,来读读这首词设计意图:第一,在悠扬舒缓的音乐中欣赏精美的国画作品,倾听老师的抒情 解说,使学生既放松了心情,又了解了国画的特点——空白,为后面的训练: “抓住空白,展开想象,扩写句子”埋下伏笔第二,由课外国画引入课文插 图,让学生给画取名,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处于兴 奋、活跃的状态,从而轻松地说出了各具特色的画名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 .师:老师本来想范读,可今天嗓子不好,你们愿意代老师读吗 ? 代老师读, 一个要求“读得正确、流利”为了确保能读得正确、流利,谁愿意给大家提 个醒,哪些字词或哪些地方要注意?你们马上就要代表老师读了,预习时读了几遍 ? 为了替老师争光,把小老师当 好,你们把这首词再读两遍,怎么样?2 .自读课文3 .指名读,师生评设计意图:老师以自己嗓子不好创设了一个特殊的情境——请学生做小老师代 老师读,为老师争光。
这样就给了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情绪 高涨,为了能当好小老师都能积极主动地去读三、二读课文,读出节奏1.古诗词的朗读,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词的节奏美要读出节奏 美,就要体会在哪些地方需要停顿比如,第一句“茅檐/低小”,停顿的地 方,读时要做到“停而不断”(老师范读),而不能……(举反例)2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来,你觉得在哪些地方需要停顿,用“/”划出,然后 试着读出词的节奏美,我相信小老师一定会比刚才读得更好3 .指名读,师生评设计意图:这一块的教学对学生阅读有了新的要求,为了让学生领会“读出节 奏”,老师通过两种范读,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然后摹仿直至掌握对于整 首词的节奏,老师没有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出不同 的节奏,读出自己的理解四、三读课文,熟读成诵1 .师:这 46 个字的词,如果老师范读,一定不用看书,站在讲台前背诵出 来,那多自在,多潇洒,也更能体现老师的风采,你们做小老师,要么不做, 要做就要做好,能背诵出来吗?你们再准备准备,好吗?2 .指名背诵设计意图:老师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高效率地 熟读成诵,展示小老师的风采。
五、学生质疑,理解词意1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已经读了这么多遍了,再将图文结 合,一定理解了很多但古诗词毕竟难懂,到目前为止,你还有什么字词难以 理解?2 .质疑如果学生能解答,可让学生说说你怎么知道的3 .老师点拨吴音:江西上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国还包括现在的苏州上海等地方听 过苏州上海说话吗,听懂吗 ? 他们说的是地方方言,称为吴侬软语,又叫“吴 音”板书:吴音无赖的古今义:现在多指奸刁、撒泼等恶劣行为;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耍无赖、无赖之 徒此人乃是远近闻名的无赖卧剥莲蓬设计意图:教学内容疏密有致,学生质疑时提出了很多不理解的词,老师没有 一一作答,只让已理解的学生很快地一说而过,重点放在理解“吴音”和“卧 剥莲蓬”上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吴音的特点,使学生真正领悟了 白发翁媪的亲密、浪漫又通过儿童化的语言描述了吃莲蓬的滋味,让学生感 知了小儿的“无赖”教学节奏张弛结合,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陶冶了 学生的身心六、四读课文,读出画面1 .读书时,如果一边读脑海里能一边出现与之相关联的画面,那就真正读进去 了,老师能做到,我相信你们一定也能做到下面你们就低低地吟诵,甚至可 以闭起眼睛来吟诵,感受一下,你好像看到了什么?2 .学生试着边低声吟诵,边想象画面。
3 .指名学生说说好像看到了什么4 .配乐朗诵设计意图:学生说出画面,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另一方面又介绍了 这首词的意思,一举两得七、五读课文,读出情趣1 .读到现在,你觉得哪一句最有情趣?为什么?(一老一少)2 .老师范读动作表情适当夸张,展现出老人的亲昵、小儿的顽皮)3 .各自练习可设计动作)4 .指名读5 .这么有情趣的生活,辛弃疾先生是什么态度?6 .对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谁了解?(课件:介绍辛弃疾)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南宋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 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 苏辛 ” 有《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山东已经被金人侵占他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 人亡,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宁的生活他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一生主张 抗金但他的主张不仅没被采纳,自己却遭到奸臣打击,在江西农村闲居了 18 年!这首词就是在那个时候写的7 .谁能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说说辛弃疾“喜”什么? 联系写作背景想想为什么“喜”?8 .刚才我们给这幅图起了个名,现在能不能在这幅图上题一句话?9 .小结: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 葩。
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延不绝 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对宋词有了新的感受,希望同学们以 后在宋词中尽情遨游,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设计意图:老师的范读,把这首词内在的情趣外化了,也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原 来古诗词还可以这样读,并努力尝试着把自己心中的感受也通过朗读外化出 来八、作业:抓住空白,展开想象,扩写句子古诗词是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在表现手法上与国画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 古诗词语言含蓄,给读者留下许多空白,也就有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能不能 把你认为最有情趣的句子,通过你的想象使它变得更加具体呢 ?比如“几杯酒下 了肚,老两口的话也多了起来,老爷爷笑着对老奶奶说:……”当然,你也可 以写乡村的景色,还可以写大儿、二儿、小儿设计意图:训练继续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为主,并把内在的言语 转为书面语言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正确 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 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对词这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同学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化中的 瑰宝对于古诗我们已经不陌生,今天我们到文化的长河中采撷另一颗璀璨的 珍珠“词”2 .齐读课题二、解诗意引入新课:我们看看辛弃疾笔下的村居生活是什么样的1 .自由读文2 .指名读3 .男女生分上、下阙对读4 .配乐读5 .引导学生想象词句所描写的画面,并进行朗读指导师:不知不觉中我们读 了这么多遍,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仿佛看到了什么?青青草和青草有什么不同,怎 样读出这样的感觉?把美好的感觉送到里面读一读还有怎样的画面?在整个画面中我们忘了重要的一处景物,它把整个画面连为 一体,那就是小溪这是怎样的一条小溪呢?放溪流声,小溪在——流着,在 ——流着,在——流着……在静静的溪流声中让我们在一起读词,感受村居生 活的美好三、入诗境1.抓词眼,品味“相媚好”和“醉”1) 这里有如画的风景,有劳作的美好,有晚情的温馨,读着读着就产生了感 慨,我们给这幅画送一个字,所有的景物都汇成了诗中的一个字(醉),我们 都醉了,难怪辛弃疾会醉,在沉醉中,在陶醉中他又听到了什么呢?“醉里吴 音相媚好”2) 谁在说话呢,说些什么,相媚好是什么意思?突出翁媪亲热唠嗑,说着贴心 话的样子。
3) 翁会对媪说些什么,媪又会对翁说些什么呢?句式训练读 着 “ 醉 里 吴 音 相 媚 好 ” , 我 仿 佛 听 见 翁 ( 媪 ) 夸 赞 媪 ( 翁 ) 说 : “ 4)真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啊不由得想起了一首歌:“我能想到最浪漫 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微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 聊这么大年龄了还亲亲热热的,难怪辛弃疾忍不住问了,白发谁家翁媪,这是谁 家的老公公老婆婆呀?看着他们如此的恩爱,诗人感动了,于是更加的陶醉 了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这句话2.研读描写三个孩子的话语1)“这么多年,你跟我在一起受苦了现在孩子们大了,咱们俩可以好好地享 享清福了看,孩子们在干什么呢?翁媪是怎样夸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