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原卷版.docx
5页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0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译文】秋水大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赏析】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描写洞庭湖全景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三、四句实写湖描写湖水声势,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
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先说诗人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尾联化用典故,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卒章显志”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主题】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写法】(1)运用比兴手法2)活用典故3)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考点】一、理解性默写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 ,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 , 。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 ,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句子是: ,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 ,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 , 二、阅读鉴赏1.这首诗的体裁是 ,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2.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 和 的特点4.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5.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 ,现在的意思是: 6.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
8.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 9.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10.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1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12.品味“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与“撼”。
13.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14.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15.从诗的最后两联中,我们可以窥见诗人怎样的心曲? 16.结合诗歌的尾联(最后两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7.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19.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以登览为题材的抒情诗,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 20.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B.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21.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B.第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2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23.下列诗句中描写洞庭湖景象的是(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B.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24.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B.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投靠张丞相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D.尾联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25.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的雄伟壮观景象和磅礴气势B.颈联隐喻诗人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字里行间流露出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C.颔联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D.全诗意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26.下列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5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