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语文下册 早读学练课件(4)(新版)新人教版.ppt
26页早 读,16 社戏,一、字词积累 惮(dàn):怕,畏惧 踱(duó):慢步行走 棹(zhào):划着 归省(guī 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辈(háng bèi):排行和辈分 撺掇(cuān 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水(fú shuǐ):游泳二、重难点句子理解 1.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舒展”两词用得非常精彩,与上文的沮丧、压抑形成鲜明的对比,传神地表现出了“我”得以能去看戏时欢喜轻快的心情说不出的大”夸张地表现出身体的轻松2.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连山仿佛是兽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连山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又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语言生动形象从景物描写的角度看,这是以坐船人的感觉来进行描写,连山的形状像兽脊,在朦胧的月光下颜色淡黑如铁,因为高低起伏,又像是在踊跃飞跑,这句描写的精彩之处是用动词“踊跃”来写山,把静态的连山写活了这种以动写静,既衬托了船行之快,又衬出了“我”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3.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不舍的心情,“罩”字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再次以仙境比拟社戏,与来时呼应这句充满了梦幻般色彩的描写,表达了“我”儿时眼中社戏的美4.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这一句用了一个富有童话色彩的比喻,新奇而贴切,又有水乡特色,反映了儿童富于幻想的特点和愉快的心情写老渔父的喝彩则是通过旁观者的赞美来衬托孩子们驾船技术的娴熟高超,从侧面描写归航之快5.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17 安塞腰鼓,一、字词积累 戛然而止(jiá rán ér zhǐ):声音突然中止 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狂舞(kuáng wǔ):尽情地舞动 闪射(shǎn shè):闪耀;放射光芒 火烈(huǒ liè):火暴热烈。
飞溅(fēi jiàn):向四外溅亢奋(kàng fèn):极度兴奋 晦暗(huì àn):昏暗课文里指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绊(jī bàn):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蓦然(mò rán):突然,猛然 冗杂(rǒng zá):繁杂 搏击(bó jī):奋力斗争和冲击烧灼(shāo zhuó):烧、烫,使受伤 奔突(bēn tū):横冲直撞;奔驰 翻飞(fān fēi):忽上忽下来回地飞;自上而下地翻动或飘动 大彻大悟(dà chè dà wù):彻底觉悟或醒悟二、重难点句子理解 1.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以高粱地为背景,写他们的朴实,写他们难以掩饰的生命的活力,写出了极具陕北特色的风情 2.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 安塞腰鼓的奔放的力量打破了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之间,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放弃一切冗杂的思绪,与鼓声产生共鸣这句话突出表现了安塞腰鼓雄壮的力量3.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上的生活是艰苦的,条件是落后的,可是陕北人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琢的、没有半点污染、不含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
这是他们的力量源泉4.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多水的江南山清水秀,风景秀美,养育了纤柔细腻的江南人,他们是打不出这样气势雄浑的腰鼓的把江南和陕北作比较,突出表现了陕北人的精神和神魂 5.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里以“鸡啼”反衬寂静18* 竹影,一、字词积累 幽暗(yōu àn):昏暗 惬意(qiè yì):满意,称心,舒服 疏密(shū mì):疏落或细密 包罗(bāo luó):包括(指大范围) 参差不齐(cēn cī bù qí):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二、重难点句子理解 1.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弥漫”本用来形容烟尘、雾气、水等,这里用来形容幽暗的光,赋予光以特殊的形态,形象传神 2.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着映入我们的眼中 “她”是指月光,“切成”准确传神地描绘出竹叶的形状以及其在摇曳中与月光的关系19* 观舞记,一、字词积累 清扬(qīng yáng):眉目清秀,泛指人美好的仪容、丰采;(声音)清越悠扬 静穆(jìng mù):安静庄严 端凝(duān níng):端庄凝视。
颦蹙(pín cù):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粲然(càn rán):笑容灿烂的样子 嗔视(chēn shì):生气地看变幻多姿(biàn huàn duō zī):形容姿态变幻多样 本色当行(běn sè dāng háng):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离合悲欢(lí hé bēi huān):指离别、团聚、悲哀、喜悦的种种遭遇和心态 低回婉转(dī huí wǎn zhuǎn):回旋起伏,抑扬动听 叱咤风云(chì zhà fēng yún):形容威力极大 浑身解数(hún shēn xiè shù):全身的本领高视阔步(gāo shì kuò bù):形容气概不凡或态度傲慢 尽态极妍(jìn tài jí yán):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息息相通(xī xī xiāng tōng):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课文理解 本文和《安塞腰鼓》都是写舞蹈的,但是两种舞蹈的艺术风格不同:《安塞腰鼓》承载的是力量和生机,给人一种阳刚之美;《观舞记》承载的是高雅和优美,给人一种阴柔之美其次,两种舞蹈的文化背景不一样:《安塞腰鼓》以厚重的黄土高原为背景,体现了西北高原特有的文化特征;《观舞记》以源远流长的印度文明为背景,它具有印度文化的一般特点,又与宗教和政治关系密切。
两篇文章都运用了一些排比、比喻,但表达效果不同:《安塞腰鼓》的排比、比喻给人一种宏大、壮阔的气势;而《观舞记》则是给人一种细腻的感情抒发20 口技,一、重点字词解释 1. 会宾客大宴:适逢,正赶上 2. 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 3. 少顷:一会儿 4. 既而:不久,紧接着 5. 妇抚儿乳:抚,抚摸,安慰乳,喂奶 6. 众妙毕备:全、都7. 未几:不久 8. 意少舒: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9.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10. 虽人有百手:即使 11.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12. 奋袖出臂:扬起、举起 13. 两股战战:大腿 14. 几欲先走:几乎二、重点句子翻译 1.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只听见围帐里醒木一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人 2.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全场客人没有不伸长脖子,凝神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3.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走 三、重难点句子理解 1.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这个句子交代了口技表演者所用的道具极力渲染道具简单,衬托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寂然”“无敢”点染表演即将开始时全场肃穆紧张的气氛,为下文的精彩表演张本 3.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作者借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来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4.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与开头的句子呼应,重现道具,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点明题旨 四、课文理解 1. 精彩的场面描写本文的场面描写十分生动、形象、细腻文章的第1自然段就描写了表演的场面,对表演的典型环境、人物、道具、表演的效果都作了细腻的描绘从第2至第4自然段,作者依次描写了三个场面:夜深人静时一家四口被“犬吠”惊醒后的喧闹,场面;一家人由醒复睡的场面;深夜失火、救火的场面这几个场面描写使文章情节波澜迭起,摇曳多姿 2.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本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表演者和听众两个方面:一方面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另一方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这是侧面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