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七上课时练习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解析版).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gu****iu
  • 文档编号:428430910
  • 上传时间:2024-03-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5.50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1.(2023·天津中考)根据考古发现,远古农耕时代的河姆渡人最有可能吃到的是( )A.粟 B.水稻C.葡萄 D.甘薯【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河姆渡人”和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B正确;半坡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粟,排除A;葡萄是在汉朝时期传入中原地区,排除C;甘薯是在明朝时期引进,排除D故选B项2.(2023·山西中考)下图中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人土曰耜,耜柄曰耒”据此推测,“耒耜”可用于( )骨耜及装有木柄的复原图A. 取火 B. 耕地 C. 纺织 D. 制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 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人土曰耜,耜柄曰耒” ”可知,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用骨耜耕作,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河姆渡人的农耕,未涉及取火,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河姆渡人的农耕,未体现纺织,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河姆渡人的农耕,未阐述制陶,排除D项。

      故选B项3.(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能反映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C. 山顶洞人遗址 D. 河姆渡人遗址【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居民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河姆渡人遗址能够反映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D项正确;元谋人遗址发现在云南元谋县,且尚未进入农业文明时期,排除A项;北京人遗址发现在北京周口店,不属于长江流域,且尚未进入农业定居生活时代,排除B项;山顶洞人遗址发现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中,也不属于长江流域,且尚未进入农业定居生活时代,排除C项故选D项4.(2023·江西中考)给下图拟定标题,合适的是( )A. 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B. 山顶洞人采集场景想象图C. 河姆渡人生活场景想象图 D. 半坡人农耕场景想象图【答案】C【详解】根据图片可知,图片中的原始先民具有的特点有:住着杆栏式的房屋,会使用火,驯养小动物由此可见该原始先民是河姆渡人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该图片的合适标题为河姆渡人生活场景想象图,C项正确;北京人居住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当中,排除A项;山顶洞人居住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当中,排除B项;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排除D项。

      故选C项5.(2023·山东滨州中考)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下列选项中能证实这一说法的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山顶洞人遗址 D. 河姆渡遗址【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住宅是干栏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河姆渡人的生活特征符合题干“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的描述,D项正确;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处在旧石器时代,未从事农业生产,排除ABC项故选D项6.(2023·山东济宁中考)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中有大量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接近现代的栽培稻这可以证明河姆渡人( )A. 懂得人工取火 B. 人工栽培水稻C. 饲养多种家畜 D. 使用铁制农具【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河姆渡遗址中有大量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接近现代的栽培稻。

      可知,河姆渡原始遗址出现大量的稻谷说明河姆渡人已经掌握人工栽培水稻的技术,B项正确;人工取火、家畜饲养与水稻种植无关,排除AC项;铁制农具最早使用是在春秋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7.(2023·湖北武汉中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 )A.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 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C. 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D. 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居民属于长江流域的居民,题干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D项正确;河姆渡居民不是黄河流域居民,排除A项;手工业没有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排除C项故选D项8.(2023·广东中考)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 )A. 原始农业形成 B. 社会分化出现 C. 禅让制度盛行 D. 中央集权确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象牙梳、象牙雕筒”“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表明这一时期出现了装饰的物品、手工艺品等,说明社会分化出现,B项正确;“象牙梳、象牙雕筒”“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与农业无关,排除A项;禅让制度是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项;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

      故选B项9.(2023·四川宜宾中考)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运用图中所示文物可研究( )A. 早期人类起源 B. 原始农耕生活C. 远古炎黄联盟 D. 早期国家产生【答案】B【解析】根据“河姆渡骨耜、河姆渡猪纹陶钵、半坡彩陶盆、河姆渡遗址稻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半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距今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居住干栏式房屋,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使用磨制石器,会制造陶器所以题干图片反映的是原始农耕生活,B项正确;早期人类起源与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相关,排除A项;远古炎黄联盟生活在距今约四五千年,图片没有涉及,排除C项;早期国家产生是在夏商周时期,图片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10.(2023·云南中考)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如果要研究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下列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A. 史书记载 B. 考古发现 C. 神话传说 D. 主观推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可信度最高,考古发现属于一手史料,B项正确;关于我国原始农业的史书记载是后人所作,属于二手史料,排除A项;神话传说的真实性有待考究,属于二手史料,排除C项;主观推测不属于一手史料,排除D项。

      故选B项11. (2023·陕西A、B卷中考)陕西西安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下列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半坡人生活的是( ) A. 甲骨文 B. 商鞅铜方量 C. 人面鱼纹彩陶盆 D. 司母戊鼎【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前,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在半坡遗址出土了人面鱼纹彩陶盆,C项正确;甲骨文主要出现在商朝,排除A项;商鞅铜方量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铜器,排除B项;司母戊鼎是商朝时制作的青铜器,排除D项故选C项12.(2023·甘肃金昌中考)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 建筑技术进步 B. 生活方式的转变C. 饲养水平的提高 D. 生产工具的改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和所学可知,制造和利用生产工具是人类进人文明时代的标志, 而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原始人类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 从狩猎到饲养家畜这个演进过程的决定力量,D项正确;采集到种植等的转变和建筑技术的进步无关,排除A项;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推动人类的演进,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项;饲养水平的提高与从采集到种植无关,排除C项。

      故选D项13.(2023·甘肃平凉、天水中考)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天水秦安)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该遗址发掘房址241座,还采集到已碳化的黍和油菜籽据此推断,大地湾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 集体群居 B. 采集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该遗址发掘房址241座”表明大地湾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的生活,“还采集到已碳化的黍和油菜籽表明大地湾原始居民已经有原始农耕,C项正确;“该遗址发掘房址241座”不能说明是集体生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采集渔猎,排除B项;铁犁牛耕是春秋时期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C项14.(2023·新疆中考)在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 )A. 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 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C.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D. 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分析可知,出土的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证明贾湖居民已经学会水稻种植和畜养,他们过着原始的农耕生活,C项正确;已经学会保存火种,与材料反映的从事原始农耕生活无关,排除A项;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与材料反映的从事原始农耕生活无关,排除B项;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与材料反映的从事原始农耕生活无关,排除D项。

      故选C项15.(2023·江苏苏州中考)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考古学者在长江和黄河流域发现了一些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如浙江余姚的________遗址和陕西西安东部的________遗址答案】①. 河姆渡 ②. 半坡【解析】依据所学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可知,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其中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和陕西西安东部的半坡遗址是典型长江和黄河流域发现的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所以①处应该填写河姆渡,②处应该填写半坡1.(2022·山西、晋中中考)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A. 会农业种植 B. 具有朴素审美观念C. 会制作陶器 D. .开始饲养家禽家畜【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原始居民图案中有猪、鸟和舞蹈等体现出朴素审美观念,B项正确;材料中属于手工业,排除A和D项;材料是强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