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课标说教材演讲3稿.doc
4页九年级化学科上册第三单元说课标说教材大荔县户家初中 梁亚荣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户家初中的教师梁亚荣,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活动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对于本单元,我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说课标1、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2、本单元教材的内容标准二、说教材1、教材的编写体例及特点2、教材的内容结构及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整合三、说建议1、教学建议2、评价建议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方面、说课标1、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使学生了解化学的价值,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富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初中要求虽然不高,但内容抽象,涉及面广,对于初学者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是化学学科概念原理中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也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因此,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认识物质构成的微粒性,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和元素周期表,掌握原子的结构,学会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常见现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主要是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运用观察、推理、实验、判断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第二方面、说教材1、编写体例和特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课本内容的编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种形式:(1)图片,为老师提供导入新课材料,使学生预习时获得感性知识(2)主课题,包括正文、合作、正文边空、练习与应用等部分正文形式灵活,分别以实验、探究、讨论、练一练、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等形式给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
教材中还有一些资料卡片、调查与研究、课外实验、化学、技术、社会等资料可以共给学生合作交流,以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正文边空有一些小字注释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正文的问题练习与应用是对学生所学内容的巩固与延伸3)实验活动,体现了化学课的开放性、实践性与综合性4)单元小结是以知识结构图,表格对比法,回顾与思考等方式呈现有助于学生系统的整理本单元知识结构2、教材的改变顺序变化——单元序由4提至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离子内容移元素知识之前内容变化——分子和原子移此,化合价和化学式移至4单元课题变化——4个课题改3个课题图和资料变化——资料增加、合并、移正文, 增加图示 3、编写意图(1)优化了教材内容,初中化学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实际,使化学变得生动有趣2)优化了学习过程和方式,教材编写上主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只起引导作用3)优化了情感价值,主要体现在使学生意识到,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是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创新实践精神和科学的学习精神4)优化了学习的评价方式,教材的编写逐渐转变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多样性,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4、内容结构本单元知识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了解物质的,使学生掌握,在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课题三中介绍有关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以及元素的分类等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在微观上,让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重点介绍了原子的内部结构,让学生从五彩缤分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5、逻辑关系,纵向联系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初步认识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这样就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打下了基础使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对化学变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为今后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做好铺垫同时,也为第四单元化学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的学习,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及计算埋下了伏笔,进而也对下册第十单元复分解反应的学习有所帮助这样就把整册知识有机的贯穿在一起,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认识到化学的本质第三方面、说建议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一个能动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课堂上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自主学习,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构建高效课堂。
教师应该在课前认真研读课标,做好充分的准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挑练习题,做到因材施教师生相互配合,构建轻松课堂,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我们学校,在学习应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教学模式,即“三学一导”模式正体现了以上教与学的关系2、评价建议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学业评价,其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因此,对于评价活动提以下建议:评价的主体应该包括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组内评价和自我评价评价的形式应灵活多样,教学过程中最有效最直接的评价方式有:口头提问和书面考试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要灵活,可以采取定性的方式,就是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与肯定,或鼓励性的评语也可采取定量的方式,就是以分数或等级给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准确的评价总之,评价时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以同一种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以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评价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已全面考察学生的化学素养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4)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确保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时应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和课外资源来服务与我们的课堂,利用教材上的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进行探究活动,选学栏目等引导学生学习,还可从课外去寻找有利于我们教学的资源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去图书馆借阅杂志,报刊等收集资料,也可利用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去发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也可因地制宜合理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和药品等总之,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实际,开发、利用和管理好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有利于把化学课程学习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