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说课逐字稿.docx
3页大家好,我今天说课内容是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节课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的设计构思1、 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像矩形、菱形、正方形这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我们今天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则是这些特殊图形的奠基石本节课大量的运用了平行线和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可以说是这些知识的应用与延伸,对今后即将学到的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具有指导意义,也便于学生弄清这几种图形之间的特性、共性、从属关系,有利于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应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并运用它进行简单的论证和计算在定理的推导过程中,蕴含着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难点为定理的推导过程在推导过程中,需要学生经过观察,猜想,实验,推理,交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要求比较高,加之他们思维的差异性和局限性,将五条判定定理找全也十分困难,想要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节课的关键应该是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课堂的实验研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
为了落实这几点,我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从知识与技能方面来说,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判定定理解决相关的问题从方法与过程方面来说,让学生自己探索由三角形组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由此发现判定定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说,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从交流中获益这样制定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让他们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增强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提高他们对问题的理性认识,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顽强的学习毅力等三、教学过程分析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了落实这几点,我按以下五个阶段完成本节课第一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接受挑战首先我放映一段学校场景的小录像,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这种实际的图例以及它们性质的运用,复习曾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接下来请学生上演一个小话剧,提出问题如果把三角形的玻璃残片补成平行四边形呢?这样设计通过图片与小话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及挑战性,让学生在进入新课之前其情感和认知都达到最佳的准备状态。
第二阶段:教师启发探究,学生启迪思维我们将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就是我们几何中的一道作图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ABC求做第四个顶点D的位置,这样设计是想告诉学生,当以后我们面临实际问题,应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学过的方法与技巧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接下来,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请学生尽可能多地拿出修补平行四边形的方案,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中有意制造矛盾,设疑问难,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创造的激情之中到了一定的火候,教师可以到各小组巡回参与学生的讨论,有针对性的启发和指导,鼓励他们提出疑问,这时必定会有学生会对一些画法的正确性提出争议,此时他们已经开始发现并分析问题了,我们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对学生进行了类比、探索、发散、联想等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消除了原有定式思维的束缚总之,这阶段是学生合作性学习的阶段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合作性学习中,学生不再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而是共同提高的合作者,这不仅对他们的学业会有帮助,在人格的培养上也很有可取之处第三阶段:教师引导落实,学生完成作答鼓励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来介绍他们不同的画法,并予以相应的证明,他们可以派多名同学上台选用尺规或者几何画板软件工具进行作图,让学生明白,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达到共同的学习目的。
学生在课堂上寻找出四种修补方案应该是不存在问题的,寻找出修补方案之后,应上台来向大家验证他们修补方案的正确性,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及时赞扬学生创造性的成果,增强学生立志创新、进行创造活动的热情和勇气,让学生意识到现代技术手段对于学习的帮助,也使得我们的多媒体教学在课堂过程中显示的更为恰当第四阶段:教师小结深化,学生建构认知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画法进行点评,由此小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我们将得到的判定定理与学过的性质定理进行类比,可以补充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判定定理这一阶段设计的意图是教师升华数学知识,指出类比转化的思想,这符合数学教学暴露过程的原则,不但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也有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第五阶段:教师实习发展,创设新情境,学生实践创新,接受新挑战本节课我设计两道例题一道是基础训练,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要求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巩固新知识第二道题是创新训练,这是书上的一道必做题,仍然让他们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利用尺规几何画板作出图形,使学生明白假命题应该举反例说明。
这两道练习题,一方面求同,另一方面求异,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四、教法分析这节课更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采用情境教学法、课堂研讨法,让学生处于具体的数学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这就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场所,让他们亲手去做数学实验,从多种感官获取信息,体验数学活动,达到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得到体现:首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整个课堂来看,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再有,采用这样的教法,可以切实的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的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我们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和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产生浓烈的兴趣,由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和性格特征,从而带来行动上的主动,带来学习成效的提高采用这样的教法还可以弥补我们接受式教学的不足,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五、学法分析从整个课堂来看,这节课关注学习者的发展,关注学习者在课堂上学习习惯、能力、态度的养成,关注学习者性格特征、价值观念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条件。
古人说,学贵有方,教给学生如何学习是我们教师的职责通过这节课,我想指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让他们明白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指导学生通过类比,联想,推理等思维进行数学研究,让学生明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明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数学有很大的帮助六、课堂评价这节课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通过基础训练,创新训练两道题,从识记、掌握、运用、迁移四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动手实践、小组讨论、上台发言来观察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观察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整个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情绪和态度,是否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着顽强的学习毅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各位老师,这就是我对这节课的设想,如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