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春)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鄂教版.doc
8页2019年(春)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鄂教版一、课前预热:师:肖老师是第一次到阶梯教室来上课,你呢?生:我也是第一次到阶梯教室来上课师:除了上课的地点不同,还有什么和平时不一样的地方生:平时是唐老师给我们上课,今天是肖老师给我们上课,平时教室里没有那么多老师来听课,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听课师:人不同生:平时我是比较放松的,换了个地方,今天我觉得有点儿紧张师:心情不同不错!我也有点儿紧张,你能说一两句安慰我的话吗?生:肖老师,你要深呼吸,这样可以放松心情生:我们会认真听讲,大声发言,你要放心师:你们都能这么做吗?生:能师:那好谁来告诉我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是?生:第20课《古诗二首》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猜字解题:师:先请同学们猜一个字,答案就在诗题中出示篆书“送”字)生:我认为这是个“楼”师:你可真会说话,没有把握的看法你能加上“我认为”三个字,表示仅仅代表自己的观点生:我认为是“鹤”字,因为这个字看上去比较复杂师:还把自己猜测的理由讲出来啦,很好不过你们猜的不对,这个字是篆书的“送”字,这个字原本是指两个人打着伞送新娘出嫁,后来演变成了送别的意思,字的左半边读“cuo”,意思是走走停停。
你有过送别的经历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生:我去年送我外公回北京,当时我心里特别舍不得?生:我去年送我表姐回老家,当时我心里特别难过?师:有过送别的经历,有过同样的情感的同学举手,那我们就不一一细说,带着这样的心情把“送”字放到诗题里读一读生:(声情并茂读诗题)师:题目用现在的话来说意思就是------生:在黄鹤楼这个地方,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去师:“之”就是-----生:“去到”的意思师:你怎么知道?生:我预习时知道的师:看来预习是学习知识的好方法广陵就是----生:扬州师:课文中有句诗叫做“烟花三月-----”生:下扬州师:对了,同学们预习真好课题中还有个表示地点的词语是----生:黄鹤楼师:说说你对黄鹤楼的了解生:(略)黄鹤楼,天下江山第一楼位于湖北武汉武昌长江南岸蛇山峰岭之上相传始建于三国,唐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生:(略)师:在诗题中,还有两个人物的信息,一个是李白,一个是孟浩然说起这两个人,还有一段故事:话说李白年轻的时候,那是风流潇洒好,挎着一把宝剑,背着一壶美酒,离开家乡,云游天下,路过湖北襄阳的时候遇到了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打了整整十二岁,但是年龄的差距丝毫不影响两个人之间的交往,两个人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他们成天在一起听风赏月,游山玩水,吟诗作对,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天,孟浩然接到上级的一纸批文,要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扬州去任职,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即将分别,心里一定是难舍难分,于是李白就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送别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
三、初读古诗:师: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试着读出诗的节奏生:(自由连读)师:谁来读生:(读)师:读得字正腔圆,字字有交代,很好!谁再来读,读出节奏,生:(读)师:读得有板有眼,有点儿味道谁能再慢一点,让我们感觉到古诗的意境生:(读)师: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老师读前面四个字,你们读后面三个字师生轮读)师:读出节奏读出意境还不够,还要读懂四、理解古诗:师:学贵有疑,同桌交流,你是怎么理解这首诗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问问同学,也可以问问老师生:(交流讨论)师:你们有什么问题?生:“西辞”是什么意思?师:好,你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按照这样的方法,学生逐一写上:烟花、孤、天际、尽)师:同学们问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理解故人”就是-----生:老朋友,这里是指李白和孟浩然师:他们是“志同道合”的老朋友,还可以说是什么样的老朋友?生:(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心灵相通、生死与共……)师:这样的好朋友在哪里辞别?生:黄鹤楼师:为什么说“西辞”?(通过链接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弄清位置及含义师:什么时候送别?生:三月师:为什么说是烟花三月?烟花三月是怎样的三月?(播放音乐及图片,让学生想象烟花三月的景象)生:是鲜花盛开的三月。
是杨柳依依的三月是花团锦簇的三月是鸟语花香的三月,是草长莺飞的三月师:还可以用哪些诗句来形容这样的三月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生: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师:说得真好,就是这样的三月,花团锦簇,绣户珠帘,可是李白的眼中却是-------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什么意思?生:孤零零的小船越来越远最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滚滚江水浩浩荡荡向天边流师:大唐盛世,长江两岸应该是游人如织,江面应该是千帆竞渡才对,怎么可能是孤零零的一艘小船呢?生:这里表现了李白的不舍师:还有别的感受吗?生:还有难过生:悲伤生:失落生:惆怅师:千帆过尽皆不见,一心只有孟浩然,此时此刻,他的眼里只有----他的心里只有-----所以他看到的只是一只孤帆师:文字是诗歌的外衣,情感就是诗歌的灵魂,全诗28个字,没有一个情字,同学们却读出了各种各样复杂的情感读读全诗,用声音表情读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最好是能背下来,还可以加上动作生:自演自背五、欣赏古诗新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六、课堂练笔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心里一定有很多想说去没有说出来的话,请你想一想,写一小段话。
也可以用上我们学过的送别的诗句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师:好的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师:好的生:滚滚长江东逝水,不及我送孟兄情师:能模仿古人改诗,真棒!师:下课的时间快到了,人虽分,情永在,一样的深情,不一样的故事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送别诗,同学们也在课后收集送别的古诗,回来跟大家交流分享下课,谢谢同学们附送:2019年(春)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鄂教版教材解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意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了一个诗意的情节;孤帆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谊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选取这两首诗的意图,一是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二是让学生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热爱之情教学目标 1、学习“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工具书、注释、图片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1.初步感悟诗歌的内容,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歌曲《送别》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及诗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与作者的关系,背景轻音乐《泪花》学生准备: 回忆或搜集写送别之情或其他真情的古诗,选自己最喜欢的几首背下来搜集李白和孟浩然相关内容的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歌曲导入,揭示主题1播放歌曲《送别》2 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3 师:这首伤感惆怅的音乐能不能激起你情感的浪花,让你想起送别的诗来?4 学生在说时,教师用“你觉得他们的情谊深厚吗?诗中的哪几句可以表现出来?”这样的话来引导学生说出诗中表达情谊深厚的诗句5 师: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一旦分离,再见非常不易,甚至可能从此再也见不到了,因此,在分别的时候,往往以送诗相赠,这已成为当时送别的一种习俗古人流传下来的送别诗非常多,那么今天我们将学习其中的一篇传世佳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介绍背景资料 1.齐读课题你从题目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说 3.齐读 4.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观察教师一笔一划认真书写的情景,并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用手写5.师:你们读一读课题,看看它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能不能从中看出这是首送别诗?学生回答,互相补充,教师适时指导,归纳并板书如下信息:时间:阳春三月地点:黄鹤楼人物:李白和孟浩然事件: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6.师:黄鹤楼位于武汉的长江边上,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最早建于三国时期,有“天下绝景”之称,历代诗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诗篇广陵,它在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汉朝时称“广陵”,隋唐时称扬州,它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之一由此可见,孟浩然是选择从此处起程去广陵的,也使我们更加明白孟浩然此次起程去广陵的路线是自西向东,沿长江而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黄鹤楼的样貌吧!(播放课件)7.师:了解了黄鹤楼和广陵这两个地方,我们再来看看李白和孟浩然这两个人,对于他们的关系,有谁知道?同学们分别说出他们所了解的资料和信息,老师再加以补充三、听古诗朗诵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和老师走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注意听老师朗读,注意字音。
四、学习生字 1.我们先和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容易读错的再给大家提个醒 2.齐读五.品读诗句,进入诗境1.师:李白在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送行,他的心情如何呢?请大家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学生自由读诗2.指名一学生:老师看你读的很有滋味,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学生读3.师:真不错,你第一次就能读的这样好大家快给这位同学鼓鼓掌谁还想试着读读?多名学生朗读4.师:大家读的真是太精彩了,只是诗句中的意思你们明白吗?请同学们对照着课文注释来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也可以查阅资料,和同学一起讨论点名几个学生来说说古诗的大意5.师:大家真的太聪明了,没有老师的指导就能大致理解了诗的意思对于诗中的诗句和他所描绘的景象,你们有没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归纳或通过体温的方式点出重点的字和词,如“故人”,“西辞”,“烟花”,“下”,“尽”,“唯”等6.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上述字词的意思和妙处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故人”时,可讲述李白和孟浩然相识相知的故事,体会二人之间的深厚感情,配合图示来解释“西辞”和“下”的含义;让学生展开想象,去描绘和感受烟花三月的繁华似锦,想象江水流入蓝天,一只小船慢慢消失在远方的画面,品味“孤帆”,“远影”,“尽”和“天际流”的准确与生动等。
7.师:大家凭借着我们的经验去估计一下,在没有阻挡物的情况下,帆船从离去直到消失在天尽头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呢?学生估计出时间8.师:李白一个人站在江边,目送朋友的船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天边你从中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从目送朋友时间之长,体会情谊之深板书:目送远9.师:“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帆船是尽了,可在诗人的心中,他与友人的情谊永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