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7页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西华小学 张江瑞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教学准备主题图、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目标导学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3、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4.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设计意图:从猜老师的体重和蓝鲸这一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初步建立吨的观念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一)初步认识吨1)小组活动:第一小组提水,第二小组提米,第三小组背一背师:课前同学们都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多少千克?同桌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一袋米,一桶水,一个同学到底有多重2)小组汇报(3)师: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多少千克?40个同学有多少千克?(4)加深认识吨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一袋大米25千克,每次呈现4袋大米(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边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让学生感受: 40个25千克就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二)教师用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到河边去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小熊说:“等等,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师:谁知道1吨等于多少千克? 学生通过预习可以说出:1吨=1000千克。
师:那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三)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例子,可以说“两头牛大约重1吨也可以说“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 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还需要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其他实例 1、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师出示例8: 3吨=( )千克 6000千克=( )吨学生自主学习,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说理、说方法设计意图:进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学生独立完成 “做一做”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一块橡皮重约10( ) (2)1头猪重约120( )(3)1袋水泥重约50( ),1拖拉机水泥约重2( )。
三、阅读课本,类化训练1、阅读课本并补充2、独立完成练习第1题 这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受采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3、做一做的第2题 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可以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只要这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2000千克也就是2吨就可以四、释疑解惑,点拨提升这节课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梳理知识)那么老师有问题:大家来帮帮我!出示(小明的数学日记)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香菜,2吨西红柿,3千克鸡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设计意图: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五、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3吨=3000千克 6000千克=6吨 《吨的认识》的教学反思西华小学 张江瑞 对于《吨的认识》这一课来说,“吨”是一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离学生生活遥远,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何拉近1吨与学生的距离,本课以“感知—活动—体验—应用”为主线展开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体验,在丰富的活动中闪光 “吨”的抽象性是在它最终形成概念才具有的,而在形成概念中往往以大量的素材为基础本课通过创造大量的体验活动,从“量”和“形”中认识“吨”的质量单位 1、从“量”上体验1吨之重从40个学生的体重,100桶10千克的水,一头犀牛的重量等,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丰富的想象,在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中,深刻感受1吨之重、1吨之大 2、从“形”上体验1吨之多从40名学生的体重,堆积如山的1吨矿泉水,一个个展示的形体,把学生吓了一跳,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1吨之多 二、知识,在不断的在内化中升华如何沟通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在生活化的问题解决中不断认知、不断升华本课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在不同层次认知中内化新知 1、实践活动为探究通过个人提水活动,小组合作计算、估算等过程,在身体、视觉、想象中内化1吨之重、之大、之多 2、情景应用为升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拓展思维,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整堂课,学生心情激动、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整个认知过程是体验不断丰富,概念不断形成,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