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历史 1.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基础训练与能力测试 岳麓版必修3.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90750629
  • 上传时间:2024-01-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0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典型例题】例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的观点实质上代表 A统治阶级的利益 B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 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 D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首先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旧的奴隶主阶级正在退出历史舞台,新的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正在确立中,随着奴隶制的解体,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剧烈分化,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如墨家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法国则代表了新兴地主的利益;道家是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代言者所以诸子百家的观点,即不完全代表统治阶级利益,也不完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它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答案】B例2.联系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说明孟子“仁政”学说的社会根源,分析其积极意义谈谈你对孟子的“仁政”学说与当前的“以德治国”方略的认识解析】本题分两层,第一问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要结合孟子所处时代,结合当时经济政治状况,分析其政治学说产生的原因及其积极意义第二问则结合现实体现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要注意要有自己的见解。

      答案】(1)社会根源: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使社会生产飞跃发展,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主张民贵君轻他继承了孔子的仁学观点,发展成“仁政”学说2)积极意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利益,是一种民主性的精华3)认识:孟子的“仁政”学说,无疑打着封建社会的烙印,但其中包含合理的成分当前的“以德治国”是对孟子“仁政”学说的批判继承,是和“以法治国”相辅相承的,只有两者并举,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的稳定基础练习】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社会根源是A 生产力的发展  B 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C 诸侯国的支持  D 中国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B2.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A仁政学说 B人性本善说 C“兼爱”“尚贤”说 D以法治国说A3.在关于人的本性的认识上有着截然不同观点的两个思想家是 A老子与孔子 B孔子与孟子 C孟子与荀子 D荀子与韩非子C4.孟子认为国家有三件宝物,不包括下列哪一项所述 A土地 B人民 C君主 D政事C5.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B6.关于墨子思想主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墨子把“兼爱”也称为“仁”,它与孔子的“仁”的区别在于有无等级差别 B墨子主张“尚贤”,要求统治者任用有才之人,最高统治者的职位则是不可转让的 C认为“上天”和“鬼神”都是存在的,“兼爱”是上帝的意志 D提倡“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B7. 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

      这表达了A 新兴地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 B 新兴地主阶级渴望废除奴隶主特权C 小生产者怀念“小国寡民”社会 D 小生产者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D8.《墨子》一书中心:“贤者举而正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是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以谓进贤者可见,墨子主张的本质意图在于 A倡导建立地主阶级的政治和道德规范 B主张否定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思想体系 C按照小生产者的愿意建立理想的国家 D为了恢复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C9.与韩非子的政治主张不相符合的是A应当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 B应以古代圣贤的言行为准则C国家大权集于君主一人之手 D要用严厉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B二.材料解析题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墨子》材料二:“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孟子》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悉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韩非子》 回答:(1)分别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或主张2)简评材料2、材料4的观点3)上述材料体现的观点,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10.(1)材料1主张兼爱,兼爱则天下无争材料2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材料3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材料4认为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而进行改革,不应教条地遵循前代的传统2)材料2的观点是为统治阶级辩护,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工具材料4的观点反对墨守成规,主张改革,是进步的观点,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3)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重大变革三.问答题11.韩非子的理论为何受到当时统治者的推崇?有人认为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含有现代社会的“法治”的积极因素,你的看法如何?11.法家代表韩非子的变法思想主张具有务实和进取精神,推动了当时各国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备受推崇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与现代“法治”的概念截然不同,现代的“法治”是根据依照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宪法)及其他法律规定来治理国家,保证国家各项工作正常进行,不因领导人的更换而改变;而韩非的“法治”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其性质是专制主义。

      现代“法治”的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而韩非的“法治”显然不是为人民,完全是为了君主一人的利益现代“法治”是否定任何特权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韩非的“法治”则是对专制统治者有利,法律是用来镇压人民的总之,韩非提倡的“法治”是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其中并不含有现代“法治”的积极因素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地主阶级进行变法,封建制度确立 B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斗争激烈 C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思想冲撞激烈 D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D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的局面的改变④科技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C①正确,②③④不正确 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D3.墨子的思想主张有①“仁政”②“兼爱”“非攻”③选贤任能④希望人们互助互爱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B4.韩非子的主张是①历史是向前发展的②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③实行法治④减轻赋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在治理人民的方法上,下面两位思想家主张、观点相反的是 A老子和韩非子 B孟子和韩非子 C老子和孔子 D墨子和庄子A6.法律问题是诸子百家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下面符合儒家思想的是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 B “德刑并用,以德去刑”C “以法治国”、“法不阿贵” D “以天为法”、“循法而行”7.战国最为显赫一时的墨家,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 A墨子的主张得到人民拥护 B墨子主张选贤与能,深得天下支持 C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的壮大 D要求建立小国寡民的社会C8.韩非子的“法治”思想的实质是 A.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B.用法律来确立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C.以法律作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D.将法律奉为至高无上的准则B9.墨子、商鞅、韩非思想的相似之处是A反对兼并战争 B主张互爱互利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D主张中央集权C10.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思想倍受统治者推崇 D阴阳家最受欢迎C二.材料解析题11.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白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引自《论语》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予而政,焉用杀?予欲善而民善矣 ——引自《论语》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一一引自《韩非子》 请回答:(1)材料一中孔子所谓“礼”的实质是什么?(2)据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3)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在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对此你有何认识?11.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或适应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道德规范)2)维护奴隶制度3)相同: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不同:孔子重“德”,反对苛刻和任意刑杀;韩非子重刑,强调用重刑镇压人民反抗认识:无论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都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镇压人民反抗的工具,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三.问答题12. 战国时期儒、法两家的政治主张有何区别?各自的着眼点是什么?当时各国为什么没有采用儒家思想,而纷纷采用法家思想进行改革,并获得成功?1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和劳动时间,宽刑薄税;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本”治国,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孟子思想着眼于他的民本思想,即“民贵君轻”思想,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可忽视而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统治方法应根据时代的需要推行“法治”,实现富国强兵战国时期奴隶制进一步崩溃,封建制逐步建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大国长期争霸,实力与强有力的政权决定国家的存亡孟子的主张虽然有利于统治,但难以解决社会变革、国家统一的问题而法家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所以都采用法家思想进行改革,富国强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My first class 复习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ello复习课件.ppt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5长横 |通用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5.撇|人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7课 悬针竖 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15《 边学边用 巧识字形写美汉字》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2.执笔与姿势 |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全册6 通用版.docx 三年级上册 英教案 Module 7 Unit1 What's this 外研社(三起).docx 三年级上册 美术 教案 第11课《各式各样的鞋》人教新课标(秋).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9课 捺的练习》 粤教版.docx 三位数的加法笔算(连续进位加)(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2课 姿势与执笔》西泠版.docx 三位数加减法(问题解决 例3)(教案)2025-2026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docx 三年级上册 美术教案 - 第11课 《各式各样的鞋》人教新课标.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 数学教案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苏教版).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教案)2025-2026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docx 三年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docx 三、投掷 纸球投准(教案)2025-2026学年体育与健康四年级上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