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蒹葭》同步练习-新人教版1.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52072012
  • 上传时间:2023-10-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十四课《蒹葭》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蒹葭》中用反复咏叹的形式营造可望而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执着、热烈的相思之情的语句是: , , 答案: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解析:分析:考查对古诗词的诗句默写,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注意 “坻”“沚”字的书写正确点评: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2.填空溯游从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诗经·蒹葭》)答案:宛在水中央|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解析:分析:此题属于承接性默写,默写时需识记清楚外,还要求字的书写要正确无误如“宛”不能写成“婉”点评:解答此类题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答案:C解析:分析:“琴瑟友之”的“友”是意动用法,以……为友故C错误点评:对于词语的特殊用法要记忆积累4.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答案:A解析:分析:运用比兴的手法,故A错点评:理解比兴是借物起兴之意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答案:A解析:分析: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A项的分析就是错误的理解了诗中诗人的思想情感。

      6.对全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答案:B解析:分析:“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虚写之词点评:学习古诗,对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写作背景要有所了解7.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答案:D解析:分析: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爱情诗点评:学习古诗,对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写作背景要有所了解8.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答案:B解析:分析:“白露为霜”写的是早晨的白露点评:分析诗句的含义,要根据全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来分析理解,而不能只概括字词来望文生义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答案:D解析:分析:D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这三句突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爱情的真挚和执著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故D错点评:体会回环往复的作用10.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答案:B解析:分析:B句中“伊人”是女子,也相当于“君子”追求的“窈窕淑女”点评:本题不难,《诗经》这两首诗学生学习过,比较了解古诗内容非常丰富,多读古诗对提高文化素养大有益处,学习古诗不仅要多读,还要注意理解诗意,了解诗情1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三个诗节的首句,分别写出了芦苇不同的状态:苍苍、萋萋、繁密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上。

      答案:B解析:分析:“白露为霜”的时间是清晨;“白露未已”的时间是太阳升起时三个诗节的第二句暗示着时间的推移,表现了主人公焦灼的心情点评:此题概括题要看清答题要求,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B.古诗中,“水”这一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C.每个诗节的前半部分是写景,后半部分是抒情,客观景物与主观感情浑然一体,构成了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句就出于此答案:D解析:分析:D项的后半句纯属杜撰,尽管二者都可以理解为“理想之路漫长多艰与对理想追求的执著”,但却是两回事自古以来,“风”“骚”并称《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被尊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典范就创作而言,《诗歌》、楚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的两大渊源点评:了解诗歌句子之间的联系1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_________ _________窈窕_________ _________好逑_________ _________答案:jū|jiū|yǎo|tiáo|hǎo|qiú解析:分析:汉字写拼音,注意声母韵母声调,注意“j q c ”,“n l ”的区别。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14.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答案:首先,它点明了时间和环境;其次,它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上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再次、以蒹葭、白露起兴,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解析: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和现代文阅读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相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等点评: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叙述1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寤寐_________ _________溯洄_________ _________坻_________荇菜_________答案:wù|mèi|sù|huí|chí|xìng解析:分析:汉字写拼音,注意声母韵母声调,注意“j q c ”,“n l ”的区别。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16.本诗选自《诗经》,《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本诗属于 答案:风解析:分析:《诗经》“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点评: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17.诗歌抒发了一种 的思想感情答案:敬慕、怀念与怅惘交织解析:分析:通过本诗所描写的景物,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等景物来抒发感情的点评:通过本诗所描写的景物,来体会全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二、诗歌鉴赏18.阅读《诗经• 蒹葭》,完成下面各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解析:分析:“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清雅高洁,可亲可爱,然而由于种种阻力,变得遥不可及,写出主人公望穿秋水、执著追求的形象点评:解答此题要抓住诗歌中的景物以及“伊人”这个词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季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气氛和色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My first class 复习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ello复习课件.ppt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5长横 |通用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5.撇|人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7课 悬针竖 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15《 边学边用 巧识字形写美汉字》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2.执笔与姿势 |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全册6 通用版.docx 三年级上册 英教案 Module 7 Unit1 What's this 外研社(三起).docx 三年级上册 美术 教案 第11课《各式各样的鞋》人教新课标(秋).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9课 捺的练习》 粤教版.docx 三位数的加法笔算(连续进位加)(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2课 姿势与执笔》西泠版.docx 三位数加减法(问题解决 例3)(教案)2025-2026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docx 三年级上册 美术教案 - 第11课 《各式各样的鞋》人教新课标.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 数学教案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苏教版).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教案)2025-2026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docx 三年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docx 三、投掷 纸球投准(教案)2025-2026学年体育与健康四年级上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