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流行歌曲的经典化.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07855051
  • 上传时间:2023-09-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流行歌曲的经典化【摘要】流行歌曲作为流行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深受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欢迎而中国古典诗词,虽然与现代流行歌曲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但是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却存在着许多一脉相承的关系本文将通过对古典诗词由流行到经典演变的归纳,试图为流行歌曲的经典化建构提供思路关键词】流行歌曲,经典化,古典诗词将中国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联系起来并试图从古典诗词的经典化建构过程中汲取营养运用于前者,似乎有些于理不合毕竟按照时下的说法:中国古典诗词高雅精致,有固定形式,相对严整;而流行歌曲则通俗平易,无拘无束, 可任意挥洒概括地说,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其间泾渭甚是分明参考文献:张海明:《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第64-70页殊不知,古典诗词在出现时也是以音乐的方式,在演变上也体现出由流行到经典的趋势,种种迹象都与当下的流行歌曲有惊人的相似一.古典诗词和流行歌曲的同质性(一)诗词是歌曲,曲中有诗词——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源流关系分析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瑰宝之一,而我国自古就有“诗乐舞混沌不分”的传统如西汉学者毛亨为《诗经》所作的《大序》里写道:“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再如近代中国音乐文学史研究的开山之作——朱谦之先生的《中国音乐文学史》:首论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并详细讨论诗乐、楚声、乐府、唐诗、宋词、剧曲等文学体裁的音乐性《诗经》、《楚辞》、乐府诗歌中的古诗大都吟唱,作为音乐性更强的词在历时性和共时性上均体现出歌曲的特征:词的创作是先有曲后有词,在流传下来的词中也是乐曲为主,同一曲牌可谱多首词皆是明证流行歌曲,是流行的歌曲歌曲”,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理解,作偏义复词讲,应当偏向于“歌”,更侧重于演唱这一表现形式考虑到“曲”又可以包含声乐和器乐两大块,“歌曲”也可作同义复词讲,但显然指的是“声乐”而“流行”,虽然很难给出一个标准化的定义,却是在现实生活中处处能感知的的一种现象,因而不做赘述流行歌曲(pop music)区别于严肃高雅的古典音乐,在西方的发展已百年有余,包括爵士乐、乡村乐、摇滚乐等等,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上海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国际化大都市20世纪20年代西洋古典音乐、美国的爵士乐、中国的民间小调、戏曲汇集于上海,经过近十年的融合,最终促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的诞生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至今近90年,越发受到大众的喜爱,其中常见中国古典诗词的身影,主要包括主题内容上的延续和表现手法上的继承两方面。

      李群英:《奏中虽有前朝曲却是新翻杨柳枝——试谈现代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和创新》,《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82-88页1.主题内容:爱情、思乡、田园牧歌的主题纵观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历史,其题材广阔、形式多样,所表现的主题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诸如感时伤世、爱国思乡、亲情友情、孤独忧伤、山水田园、怀古悼亡等等李群英:《奏中虽有前朝曲却是新翻杨柳枝——试谈现代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和创新》,《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82-88页在这众多的主题当中,被现代流行歌曲继承并延续下来的主要有爱情主题、思乡主题、田园牧歌主题如《月亮代表我的心》、《梦醒时分》、《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爱的箴言》等歌曲对爱情主题的继承;《故乡的云》、《我的中国心》、《外婆的澎湖湾》等歌曲对思乡主题的继承;《橄榄树》、《弯弯的月亮》等歌曲对田园牧歌式主题的继承2.表现手法上:比兴、复沓、直抒胸臆的手法源远流长的古典诗词,除了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世界,还为我们在诗歌创作方面提供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艺术模式,包括风格韵律、语言技巧、表现手法等这些也为流行歌曲所继承和借鉴如《青春舞曲》:“太阳下去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天还是一样地开。

      美丽小鸟飞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用了比兴的手法;《跟着感觉走》:“跟着感觉走,让它带着我,希望就在不远处等我跟着感觉走,让它带着我,梦想的事哪里都会有用了复沓的手法;《大约在冬季》:“没有你的日子里,我将更加珍惜自己没有我的日子里,你要保重你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继承还有一种更明显的方式,就是为诗词重新谱曲,方便现代人的传唱专辑《淡淡幽情》中的作品,则是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融合的典型代表,由艺人谢宏中邀请刘家昌、梁弘志、谭健常、陈扬共同谱曲,于1983年面世其中有苏轼的《水调歌头》、范仲淹的《苏幕遮》、秦观的《桃园忆故人》等最经久不衰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经梁弘志谱曲成《但愿人长久》,配上邓丽君那婉约清丽的唱腔,可谓是珠联璧合 舒耘华,王莹莹:《浅谈当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时代文学》2015年1月,第137页沙先一,张宏生:《论清词的经典化》,《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第96-119页沙先一,张宏生:《论清词的经典化》,《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第96-119页二)古典曾经流行——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性质分析流行歌曲是流行文化中引人瞩目的一种,它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通俗性在音乐形式上,流行歌曲往往旋律简单、音域不宽,那些没有经过专业音乐训练的人也能一听就会另外,流行歌曲的表现内容也是大众化和生活化的题材,非常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2.娱乐性流行歌曲的目的是宣泄内心情感,它拥有自由多样的形式,接受主体也大多是些非专业的自觉自愿的普罗大众3.时间性流行歌曲的时间性体现在它随着时代的变化会出现一定的反复和循环,但这种反复和循环不是历史的还原,而是有了新的内容如歌曲《漂洋过海来看你》是歌手娃娃发行于1991年的歌曲,在当时就引起极大反响,也被很多歌手翻唱过直到去年在《中国好声音》的电视节目中,学员刘明湘重新深情演绎这首歌曲,又一次引发了观众的大范围的追捧而时间过去13年,这首歌的唱法引入了当下的流行因素,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4.商业性流行歌曲一般都具有功利色彩,通过唱片的销售量和网络上的试听量和点击率来牟利出于迎合受众的需要,难免庸俗,导致群众的尾巴主义在前文我们已论述过“古典诗词是歌曲”这一点,而将它放之于当时那个时代它又是否流行呢?我们知道,影响流行的因素包括权力、财富和社会声望等就唐朝来说,唐玄宗将诗歌纳入进士科考试内容,大大提高了诗歌的地位其实诗词自出现起,由于统治者和文人雅士的提倡,几乎在每个朝代都是风靡的。

      而它本身的一些因素也体现着时下流行歌曲的特性1.音乐:当时流行诗词的音乐性在上文已论述详尽,那么用来吟唱诗词的音乐究竟是怎样的音乐呢?《楚辞》与以四言为主的《诗经》不同,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是爱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既然是民歌,必然具有易于传诵的特点,自然是当时流行的曲调2.内容:诗意诗词不是文人墨客凭空捏造的,而是诗(词)人所思所想的物化无论是写景抒情、咏物言志、即事感怀、怀古咏史、边塞征战、闺怨离愁,都是与古代人生活密不可分的《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古典诗词和流行歌曲一样,都是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内容,抒发心中细腻的情感,力求诗意3.功能:交际、娱乐诗(词)人创作诗词不是束之高阁、孤芳自赏,而是有一定的交际和娱乐的功能,这点与流行歌曲类似唐代著名苦吟诗人贾岛通过与韩愈的交流,最终确定“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成就“一字师”的佳话另外,古时候文人们也常聚在一起郊游作诗,王侯将相也常加入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游览诗多是出于这种君臣宴游的场合通过上述比较分析,我们发现,诗词和歌曲在源流上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再加上古典诗词在其繁荣时又体现出与当下流行歌曲相类似的特点,因而,理清古典诗词从流行到经典的演变逻辑,能够为当下流行歌曲跳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窘迫命运,并走向经典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 古典诗词的经典化建构诗词在诞生之初并没有被奉为经典像《诗经》原本也只叫《诗》,是收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集子,直到西汉初期设五经博士,才成了儒家 “五经”之一词的命运更是悲惨,最初也只是由妓女传唱,在闺阁中流传,文人骚客多是羞于谈词而如今,诗词被收入经典文化教科书,成了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必须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文学经典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并在不断的阅读阐释中体现出新鲜生命力的作品经典的形成,主要是指作家、作品如何在动态演变过程中获得经典的地位一般说来,这一动态演变的历史过程愈长,则愈能检验其价值以中国古代文学而言,《诗经》、《楚辞》、唐诗名篇、宋词名篇等,无不经过长期历史筛选而成为文学的经典时代变化往往伴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诗词的结构功能都发生了改变其实词是诗的一种变体,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就统称诗体的演变和功能的变迁在结构上,古典诗词大体经历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从绝句到律诗的演变从《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再到《燕歌行》中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到杜甫的“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在功能上,由抒发个人情感体验、志向抱负拓展到关心民生疾苦、反映下层生活等方方面面从“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到“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功能进一步扩大《周易·系辞》下记载的:“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较早反映,说明了只有变化发展,才能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道理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固然有多种因素,但文学作品是否具有内在的经典的美质,应该是最为重要的尽管不同时代拥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对文学经典的选择与体认会有相应的变化,但那些思想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作品总能代代相传,所以,文学的经典又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来自诗词的“经典美质”,也就是它们经过不断地选择、发现、阐释和创造的自身条件这些条件包括:1.在诗词的技巧上应当是胜人一筹的如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到死才停止吐的春蚕丝,烧尽才停止流泪的蜡烛比喻成恋爱中的男女,让至死不渝的爱情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再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就以七个叠词吸引读者的眼球,表现出词人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孤独寂寞,如泣如诉。

      2.在诗歌题材上,最好反映永恒的主题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激昂的情感下是一颗燃烧的爱国心只要国家还存在,爱国就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再比如秦观《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把情人之间那种微妙的情愫勾画的惟妙惟肖3.诗词的创作者在文学史上有不可磨灭的特殊地位如李白杜甫,他们二人作为唐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的两座高峰,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同样,作为宋词界婉约词派和豪放词牌的集大成者,柳永和苏轼的作品也因而受到更多关注三. 从流行到经典:古典诗词经典化建构对流行歌曲的启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流行歌曲的创作者和传播者而我们看到,当今市场上的流行歌曲数量繁多、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究竟哪些会最终成为经典?我们又该如何为创作和传播好的流行歌曲而努力?本文以古典诗词的经典化建构为例,试图为此提供一些借鉴和古典诗词一样,流行歌曲要想脱颖而出、杀出重围,必然也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在这当中歌曲的结构和功能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发生改变中国流行歌曲经历了“西北风”、摇滚乐、校园民谣等几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My first class 复习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ello复习课件.ppt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5长横 |通用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5.撇|人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7课 悬针竖 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15《 边学边用 巧识字形写美汉字》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2.执笔与姿势 |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全册6 通用版.docx 三年级上册 英教案 Module 7 Unit1 What's this 外研社(三起).docx 三年级上册 美术 教案 第11课《各式各样的鞋》人教新课标(秋).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9课 捺的练习》 粤教版.docx 三位数的加法笔算(连续进位加)(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2课 姿势与执笔》西泠版.docx 三位数加减法(问题解决 例3)(教案)2025-2026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docx 三年级上册 美术教案 - 第11课 《各式各样的鞋》人教新课标.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 数学教案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苏教版).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教案)2025-2026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docx 三年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docx 三、投掷 纸球投准(教案)2025-2026学年体育与健康四年级上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