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内容和课后习题整理.doc
8页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中心思想和课后练习课文 1 《北京的春节》《北京的春节》 一文作者用充满“京味儿”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期间的民风民俗画卷, 表现了春节的隆重和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祥和,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1.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文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详写,其余略写 这样写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展现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传递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2. 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课文中有多处描写孩子过春节的部分,例如第 3 自然段写了小孩过春节要做的几件大事,过年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日 子,因为在这段日子里,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吃,尽情地玩儿,作者把这些事情说成是“大事”,写出了孩子们内心的欢喜和对春节的期盼我每年除夕都和爸爸贴对联,贴窗花,晚上放鞭炮,看春节联欢会,守岁。
正月初一早上要吃饺子,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3. 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①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 ——风 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加点词是北京口语中的“儿化音”,这些词展现地域特色,富有艺术表现力②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闲在”是清闲自在的意思,这是北京方言,这些词展现地域特色,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4. 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老舍《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给我们展示的是老北京的民风民俗的全景画卷舒乙《北京的春节》 详细地介绍了腊月二十三祭灶的风俗和春节的食物,写得十分有情趣斯妤《除夕》这篇短文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既写了家乡的习俗,更写了自己的亲人,传递的是浓浓的亲情课文 2 《腊八粥》《腊八粥》中作者用细膩的笔触,通过八儿的视角,写了等粥和喝粥的过程,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 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亲情的眷念,给人无限回味。
1. 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粥的部分详写,喝粥略写详写等粥的部分,通过八儿在等粥过程中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最能表现对腊八粥的期盼,这个部分详写突出了重点,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2. 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交流感受①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感受: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一锅粥当人来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②八儿猜想栗子稀烂,饭豆肿胀,花生仁儿面面的,枣子大了三四倍,糖放多了会起锅巴感受: 这是一种美妙的猜想,反映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向往,进一步突出了他想快点喝到腊八粥的迫切心理课文 3 《古诗三首》《寒食》描绘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食节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的讽刺《迢迢牵牛星》 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十五夜望月》通过描写中秋节望月冷清、寂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1. 古诗词中委婉地表达游子的思念之情的诗句还有哪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明月有情应识我,念念想见在他乡袁枚《随园诗话》)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2. 《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还有那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了解资料《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还有 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村居》写了春季放风筝的习俗; 《元日》则写了春节饮屠苏酒,插桃符的习俗……课文 4 《藏戏》 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围绕藏戏的主要特点,从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 等方面进行介绍,让读者对藏戏有了基本认识和了解,同时感受到藏戏所折射出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 以及趴蕴含的艺术魅力《语文园地一》·词句段运用1. 注意加点部分,说说你的发现①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 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是近义词,是“都,全部”的意思。
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表达同样的意 思,词汇丰富可以避免重复,让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②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 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句子中加点的部分 “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是近义词,是“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意思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表达同样的意思,词汇丰富可以避免重复,让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仿写:①节日期间, 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人潮汹涌,南锣鼓巷摩肩接 踵,什刹海熙熙攘攘②花园里, 各色的月季欣然怒放,艳丽的桃花吐露芬芳,热情的杜鹃绽放笑容,美丽的海棠傲然盛开,到处花香醉 人2. 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吉祥寓意的习俗?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气盈门我还知道:①新春扫尘,寓意除陈(尘)布新;②给孩子发压岁钱,寓意压祟(岁);③张贴有大公鸡的年画,寓意大吉(鸡);④春节前倒贴福字,是寓意福气已到(倒)⑤除了谐音,还有其他一些习俗,比如:⑥中秋节吃月饼,寓意幸福团圆;⑦冬至的时候吃饺子,是寓意耳朵不受冻;⑧春节的时候贴对联,是寓意辞旧迎新、驱邪保平安;⑨过年的时候守岁,寓意辞旧岁迎新年。
课文 5 《鲁滨逊漂流记》梗概部分记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克服种种困难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最终回到英国的故事,赞扬了鲁滨 逊乐观、顽强、勇敢、勤劳的优秀品质节选部分主要写了鲁滨逊初到荒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表现 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敢于正视现实、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1. 默读梗概,想想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流落荒岛— -- 建房定居— -- 畜牧种植— -- 救“星期五”— -- 回到英国2. 读节选的片段,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和同学交流鲁滨逊克服的困难: ①缺少纸笔,就用刀子刻柱留痕记录时间;②缺少衣物,但不久就习惯了;④缺少建木栅栏围 墙的工具;④每天要为自己寻找食物⑼鲁滨逊心态发生的变化:他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找到了值得感谢的东西,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好感,然后开始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鲁滨逊 是一个不畏艰险、机智勇敢、聪明能干、乐观坚强的人课文 6. 《骑鹅旅行记(节选)》讲的是尼尔斯被变成小狐仙后,先后遭到麻雀和公鸡的嘲笑、大黑猫的羞辱、牛群的控诉,以及骑着雄鹅飞向 蓝天的故事。
文中的尼尔斯是一个调皮捣蛋、冲动莽撞、屡犯错误的男孩,在经历了动物们的报复后,认识到做坏 事要遭到报应的道理,他逐渐转变成一个懂事、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课文 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讲述了汤姆和贝琪走失后家人的痛苦,以及归来后汤姆讲述山洞历险经过的 故事,成功塑造了汤姆这个“顽童”的形象,表现了他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精神《语文园地二》·词句段运用1.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句子中加点的部分都运用了夸张 的修辞手法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可以更加鲜明地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感情,还能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扩大夸张 是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的夸张形式;缩小夸张 是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的夸张形式;超前夸张 是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仿写:①饿……我饿得可以吃下一头大象②安静……山林里可真静啊,静得可以听到阳光洒落在树叶上的声音③厚……他的眼镜片厚得像块砖④盼望……我的眼睛就望穿了,想着出差在外的爸爸赶紧回家⑤喜欢……我喜欢你,我喜欢你到整个世界森林里的老虎全都融化成黄油。
2. 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汤姆 . 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了解和赏析不同的译者具有不同的翻译风格和语言风格①译者张友松 笔下的句子浅显易懂,描写生动细腻,喜欢用长句,适合普通大众阅读②译者俞东明、陈海庆 笔下的句子文艺范儿一些,喜欢用短句,适合文化层次高一点的读者阅读③译者 成时 笔下的句子口语化一些,描写生动,喜欢用长句,适合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 课文 8 《匆匆》《匆匆》 是一首文情并茂、寓意深邃的散文诗作者以细腻的文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感伤却并不颓废, 虽苦闷却并不消沉1. 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第一自然段“但是,聪明的,……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和第四自然段整段第一处突出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却无法挽回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之情第二处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 逝的惋惜和感叹,既是他不甘虚度光阴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力求上进的真诚呼唤作者在不断的设问、反问、追问中,层层推进、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唤醒人们珍惜时间意识2. 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读了课文,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 触?仿照课文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作者把自己在特定处境里的感想,寄托于大自然多种可感的景象之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抽象转为具体形象, 一开篇就以独特的诗意创造,产生动人的效果,使人不由得跟随,对人生问题进行思考读了课文,我的感触是——时间流逝,悄无声息,无法挽留我们应当珍惜时间,努力有所作为,留下痕迹 仿写:写作业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下划过;踢球的时候,日子从脚下匆匆跑过;看电视的时候他就悄无声息地从荧屏上走 过去傍晚时,我凝望天空,看变幻莫测的流云,日子便轻轻悄悄地跟随流云,从我的眼前飘过;太阳渐渐西移, 天际慢慢呈现夕阳红,太阳不刺眼了,把最后的余晖柔和地洒向大地;等眼前变成闪烁的星星,才发觉今天的时光, 已经从我手中溜走了课文 9 《那个星期天》《那个星期天》 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里等待母亲带他出去玩的故事通过大量细节描写,细腻而生动 地表现了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1. 默读课文,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我”的心情经历了“满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