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复习历史教案(九).doc
2页第九课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考点9)基础网络江南经济发展较快,中原发展相对缓慢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开发的地区从江南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扩展到岭南地区与闽江流域江南农业的开发表现南方耕地面积增加;耕作技术有很大的进步,施肥技术与牛耕、铁农具得到推广;水利兴修十分突出;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的产量也大有提高农业三吴地区发展最快,逐渐成为富庶之地,洞庭湖、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有较大的发展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他们共同开发南方,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统治者实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北方粟麦等作物南移丝织业曹魏在纺织业中心襄邑,洛阳等地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手工业孙吴时,人们培育出“八辈之蚕”,产丝质量很高冶炼业蜀国盛产蜀锦,成都“机抒相和”,织锦业发达,蜀锦远销魏、吴,驰名全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冶炼技术有了进步,百炼钢工艺相当成熟,发明了灌钢法南方各地盛产青瓷,造型美观南北朝时期,青瓷制作技术传到北方制瓷业北方不仅会制作青瓷,而且还制成白瓷东晋南朝时,造纸技术有了进步,纸张白度增加,表面平滑,质地细薄。
造纸业纸的产量也更大,东晋后期,纸张逐渐代替简牍,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北方的洛阳、长安,南方的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萎缩,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商业的发展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南方商业比北方要发达一些屯田制推行:曹操总结汉朝西域屯田经验,在许下屯田成功以后魏、蜀、吴三国都实行过做法①招募流民,按军事编制,几十人一屯,开垦荒地,并设官管理②屯田民享有土地使用权,按比例向官府交纳部分收获物评价:属封建土地国有制流民与土地结合,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485年,北魏孝文帝实行,前提是不触动官僚地主的土地占有利益①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给农民一定数量土地,奴婢、耕牛也相应受田内容②土地不得买卖均田制③官吏在任时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④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丁男还要服摇役和兵役①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土地制度评价②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状况③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④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族人民的融合重点、难点、考点1、江南经济开发意义六朝以前,北方黄河流域一直是全国经济的重心。
东晋、南朝江南农业迅速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交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基础因此,隋统一全国后,才有必要开辟大运河把南北经济联为一体2、六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呈现什么样的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对古代经济发展格局有何影响?趋势:江南经济开发,经济发展迅速六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朝,江南农业开发,其地区扩大,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而且波及岭南及闽江流域;江南农作物品种增多,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水利工程得到兴修,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流域、成都平原成为重要产粮区手工业也有迅速发展,丝织、冶铁、制瓷、造纸等技术不断改进、创新,产品质量好,品种多影响:秦汉时期,江南经济落后于黄河流域六朝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为后来隋朝的统一准备了历史条件,也为后来全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的各自特点及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1)北方经济的破坏和恢复经历从东汉未来的破坏时期,到曹魏到西晋初年的恢复时期;从西晋后期到十六国的破坏时期,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的恢时期南方经济的特点是持续的开发,在三国的孙吴政权统治时期,南方地区得到初步的开发,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地区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2)出现上述特征的原因是 北方地区战乱频繁,东汉末年和西晋至十六国时期的大规模战争,导致经济的严重破坏从战乱中先后统一北方地区的曹魏和北魏政权,分别采取了重视农业、实施均田制的措施,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江南地区末发生严重的战乱,社会秩序相对安定,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的开发4、用政、史、地的知识分析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从政治角度看,南方统治者重视农桑、兴修水利等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从地理角度看,南方水源充足,河网密布,交通便利;北民南迁带来人口的逐渐增多,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历史上,由于少数民族与汉族居,民族融合加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5、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井田制: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它兴于商,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国有土地制度的典型特征封建土地所有制: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封建地主土地所的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 第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这是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直至民主革命后的土改才被消灭第二封建土地国有制,其主要形式有王田制、屯田制和均田制 第三,农民土地所有制。
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主要地位,但却是对封建生产关系内容的重要补充考点9-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