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批评文本分析.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欣***
  • 文档编号:196579027
  • 上传时间:2021-09-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批评文本分析 nguistics),旨在把语言和语言使用与其意识形态意义联系起来的一种分析,使读者认识到语言和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批评语篇分析本质上是对语篇特别是大众语篇和官方话语进行的一种社会分析,以提高读者对语言的敏感程度,使他们认识到语言和现代社会生活之间微妙的关系以及语言运用和不平等的社会权力关系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促使读者实现批评阅读(critical reading) 作为维也纳学派(Vienna School)的代表Wodak指出critical就是指不把任何语言理所当然化,就深入分析文本蕴含的复杂性,去除简化论,教条主义,二歧论乖影响,在研究中不断自省,使权力关系结构和透明化三、理论框架 正如黄国文指出的,话语分析虽然没有公认的分析步骤,但语篇分析者都会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遵循一定的步骤进行研究同样的,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者们也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 CDA最初都是对西方主流语言学和早期社会语言学的批判,将文本分析和社会理论相结合,但因为语言学基础不同,分析的理论框架也不尽相同,国外批评语篇分析的主要流派包括以Fairclough为代表的兰卡斯特学派(Lancaster School)的社会变革论,以Wodak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Vienna School)的语篇历史法,以Kress和Van Leeuwen为代表的社会符号学,以Van Dijk为代表的社会认知法等等。

      国内代表有辛斌,陈中竺,丁建新,廖益清,田海龙,张迈曾,徐立新等,多是引进理论,并积极结合中国社会现状进行分析 虽然各学派的语言学甚而不同,但共同的目标都是实现话语分析的批评性,以其中最有影响的Fairclough为代表的社会变革论Fairclough(____)提出三维分析框架(three-dimentional framework),将包括系统功能语法在内的多种语言学、符号学理论与社会学理论结合起来他认为任何话语都是三维的:(1)语篇(te_t),口语或书面语;(2)话语实践(discourse practice),包括语篇的生成与解释;(3)社会文化实践(social-cultural discourse)话语的这一性质要求话语分析也必须是三维的,一般应包括:(a)对语篇的语言学描述(description)在语言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上Fairclough吸收了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简称SFL)的观点b)对语篇与话语过程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interpretation)c)对话语过程与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e_plantation),如图一所示: 他认为这三者是相互影响,但意识形态并不能完全决定语篇。

      语篇分析应该是多维的、多功 能的、历史的和批评性的他通过衔接、及物性、词义、词序、隐喻等研究了语篇与当今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语篇在英国社会的民主化、商品化、技术化进程中的作用Fairclough既重视对微观层面的新闻语篇的分析,也重视对宏观层面的方法论的探讨和理论框架的构建,重视对语篇与社会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其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用价值话语分析离不开语言分析,其主要工具是系统功能语法语言分析往往在词语、短语和句子结构以及语篇等层面上分析语言意义,例如,从主位结构(thematic structure),名词化(nominalization),话语预设,隐喻或修辞手段,语调、语气、人称代词的等这些文本形式上的选择都是受到意识形态影响的 Fairclough不仅就语言与权力的关系(1989)、批评性语言意识(1992b)、新闻语篇(____)、新资本主义(new capitalism)社会中的语言(____)等方面作了精辟的论述,他也在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使其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并推动CDA的发展 而其它学派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理论框架,并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具有实用价值,如Reisigl和Wodak(____)指出批评性的三维度:以文本为基础的批评性,以社会审视为主的批评性,以及反省式的批评性。

      这三个方面表明分析者为达到批评性的目的,应深入把各个层面的语境分析和具体的文本分析结合起来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自我批语式的进行自我修正:从选择研究对象到选择研究方法,从取样到为该样本建立合适的理论框架,再到对分析结构进行解释而社会认知学派的代表人van Dijk(1991)对英国媒体对种族关系的报道进行语言特征和结构上的分析,陈中竺(____)也分析了两篇关于罢工英文新闻报道中所使用的语言技巧,以达到心理控制——都是对批评性最好的表现 四、局限性 在语言学方面,Halliday的SFL很好的提供了描写(describe)、解释(interprete)话语的语言学工具,即在微观层面有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除了结合SFL分析,还有其它语言学理论,如JAGER多运用隐喻(metaphor),Wodak则借鉴了推导理论(argumentation)和修辞(rhetoric),丁建新、瘳益清也尝试结合语用学理论对语篇进行分析为了使得CDA体现Critical的本质,在完善固定下一个理论框架时,语言学家在不断加入新的元素,不至拘泥于一种方法,而是多视角的分析批评但相应的宏观层面的社会分析缺乏充足完善的理论框架,而使得社会实践分析相对薄弱,缺乏说服力。

      所以正如Wodak表示的,目前CDA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将细致的语言分析和宏观的各个社会领域的相关理论相结合显然,批评语言学家们还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话语的社会理论加强补充 Wodak(____)还提出一个问题:最初所要达到的批评性目的会不会与日益发展的理论框架,方法论,评判标准产生冲突,因为任何倾于程式化的教条主义都是与批评性的目的相违背的?对分析者本身的判断,肯定需要一定的标准,但这些标准又由谁来定?怎样的标准才能达到真正批评的目的?Widdowson也质疑CDA的可靠性,CDA的分析本身就带有意识形态,不是客观独立的科学研究,不可能做到中性,不偏不倚所以,从语料的选择具意识形态和选择语篇的语言特征证实分析者自己的偏见看,CDA的说服力都有所削弱 另外,她也提出,批评前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否定、反对、纠错、打倒,而是运用语言学知识以及丰富的社会知识,有意识的去认识文本中隐含的意义Martin提出积极话语分析,即以友善、宽松、和谐的态度,以否定和肯定相结合的方法,以“建设性”为目标对话语作分析,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结语 语言学家最初提出批评性,目的就是为了对语篇(更准确说是话语)进行批评式的审视,揭示其中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和自然化的意识形态。

      为此目的,批评语言学家在不同语言学基础上尝试提出不同理论框架,主要集中在文本微观分析结合社会理论宏观分析的结合上尽管如此,还是存在问题有待解决,完善以真正达到“ [1]Fairclough.N.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 [2]Fairclough.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M].London: Longman,____. [3]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4]廖益清.批评视野中的语言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____.1-4. [5]辛斌.批评语言学与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教学,____. 论文网 【摘要】批评性语篇分析主要分析新闻语篇,以揭示暗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其方法论主要建立在Halliday的系统功效语言学基础上,从及物性、情态和转换三个方面分析了英语新闻语篇中的某些形式和结构可能具有的意识形态意义。

      语篇的及物性、转换、情态、谈话描述等的选择体现作者的立场、观点、 交际意图和社会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意识形态新闻语篇 一、概述 批评性语篇分析(CDA)又叫批评语言学、批评性语言研究或语言学批评,是1979年由Fowler、Hodge、Kress、Trew等人在《语言与把持》一书中提出的它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批评性话语分析(CDA)被认为是批评语言学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它通过火析大众语篇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CDA保持以语言学为主体,利用系统功效语言学中把语言看作是社会符号的观点,集中分析语篇中语言是如何反响权力关系,分析语篇是如何被人为地用来产生和保持社会不平等关系,揭示 语篇中暗藏的意识形态,增强人们“批评语言意识” (Criticallanguageawareness),提高人们对语言运用的鉴赏和批评能力,帮助人们对自己作为语篇生产者和接收者而介入的实践有更多意识,以便更好地敷衍语 言对当今社会生活越来越广泛的介入。

      二、及物性 概念功效(包含经验部分和逻辑部分)用来表达新的信息或是给听话者传递一定的未知内容整个及物性系统是概念内容的一部分,是表现概念功效的一个语义系统及物性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效本文提到及物性与传统的及物性有着根本的区别传统语法中的及物性只是句法上的区别,即动词带宾语Halliday认为及物性是人们用语言描述现实的基石它把人们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描述成各种 不同的过程,并指明各种过程的参与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 (circumstantialelement)过程主要分为6种: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现实世界中的一个过程,在语言上可用及物系统中不同类型的过程来叙述;也可以用同一类型过程叙述,但需要变换参与者的地位语篇中过程的选择参与者地位的安排,都体现了意识形态例如: (1)150demonstratorsaredead(关系过程) (2)150demonstratorsdied(物质过程) (3)Thepoliceshot150demonstrators(物质过程) 一般说来,在有关警察与示威者发生纠纷的报道中,读者关心的焦点是谁袭击了谁。

      1)选择的是人与人,事与事及人与事之间关系的关系过程,描述的仅仅是一种状态:示威者处于死亡的状态,是他杀还是自杀只字未提2)和(3)选择的是表示做某件事的物质过程2)(3)尽管都是物质过程,但参与者的地位却不同:(2)中省去了执行者(Actor),从而粉饰了行为者;(3)中将动作的执行者置于句首,并将动作的目标置于动词之后,非常清楚地点明了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是警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