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世界 .doc
4页海底世界执教:吴守娥教材简析:《海底世界》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单元中的一篇这是一篇浅显的科普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朴实、亲切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光点、声音、动物、植物、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的深刻印象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带生字的词语2.探究课文内容,深入了解海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激发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3.感情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感知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4.培养自读自悟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片新的课文《海底世界》,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课题写课题的时候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通过课题你获得了什么信息?第二,读了课题你又想知道关于这篇课文的哪些知识?(读课题,指名回答,观看视频在读课题)2.同学们占地球表面积约百分之七十的海洋汹涌澎湃,一望无际,是一个洋溢着美丽和谐 以及神秘色彩的世界,一位潜入深海的科学家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海底世界,他比我们看到的图像更美,大家想不想拜读一番呢?(先听老师给大家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要想将课文读通顺,必须先过字词关出示生词)A.在这些词语当中,老师用红色打出来的词语,是本课老师收集到百宝箱的词语,你们收集起来了吗?对照着看一看,画一画B.在这些生字当中,你认为哪个最容易写错,想提醒一下大家C.辨析形近字(我们还可以通过辨析形近字来识记生字,这些字你会组词吗?出示形近字)在读生词,边读边识记(出示生词)D.多音字(本课还有一个需要掌握的多音字,你们预习了吗?出示多音字)2.自读课文,理清脉络A.文字障碍扫清了,相信同学们的课文一定比老师读的还要棒请同学们拿起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大海深处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示问题,相机理解景色奇异的意思)B.指名说一说C.默读课文,找出那些自然段写了海底景色奇异,那些自然段写了物产丰富?过渡: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潜入大海深处,去领略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三、学习课文2—3自然段,感受海底的奇异景色1.请同学们小组内朗读2、3自然段,找一找文中那些词句写出了海底景色奇异,把相关的词句画出来2.全班交流3.学习第二自然段你认为在这一段当中,那几个词最能概括出海底的特点?)板书:宁静、黑暗、光点A.对比。
出示相关句子,学习对比的修辞手法)这个句子当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海底的宁静指导朗读B.比喻出示相关句子,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看看这个句子当中又隐藏着什么修辞手法?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写出了海底黑暗中透着光点板书:黑暗中透着光点)海底的景色真是奇特指导朗读过渡: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呢?我们来读读第三自然段板书:宁静中有声音)4.学习第三自然段A.你认为本段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理解“窃窃私语”B.你听到了海底的哪些声音?(出示相关段落)学习象声词,谁再来说几个象声词海底动物的叫声怎么样?(有趣、美妙、就、千变万化、神奇……)C. 仿照例句说一说:在这里作者连用了好几个“有的”,写出了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生动有趣你能仿照这种句式,也来说一说吗?(出示句子)D.设问出示相关句子,学习设问的修辞手法)同学们来读读这三个问句,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四、小结:同学们作者运用了对比、设问、比喻的修辞手法,向我们介绍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使我们感受到了海底的美那么海底的物产丰富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海底世界》教学反思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题,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
它突破传统的限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设计中,我首先想到的是教学过程的开放,从而体现探究性先是情境的创设: “你想了解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吗?”通过放录像,把蓝色的海水、凶猛怪诞的大鱼、美丽的珊瑚……这些奇妙的东西尽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优美音乐的解说词,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神奇、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当学生身临其境,激起探究欲时,教师实行角色的转换当学生就“课文哪些地方体现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特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结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过程 其次是挖掘内涵、注重人文性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文化及其多样性,弘扬学生个性,陶冶、塑造学生心灵体现课堂交流中的人文性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的心灵。
在教学中,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如:“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我们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发挥你的想象,请你说一说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自然,很好的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第三、感悟运用,突出个性化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个性化地体味语言,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学生对“海面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很宁静”的理解;又如对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这个词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研读,强化个性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