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5页《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1页至2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建立1毫米的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2.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教学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形成直观表象教学模式】幸福课堂五环节教学准备】健身卡、购物卡、学生尺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设计意图幸福导航(2分钟)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怎样用手势表示1米大概的长度?1厘米呢?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通过回忆,唤起学生对已有长度单位知识的记忆,架起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幸福体验(8分钟)1.估一估(3分钟)师:请大家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生估计,指名(2个)回答提问: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生:可以量一量2.小组活动:量一量(5分钟) 师:请大家看小组活动要求(指名读),完成学习单(1)。
教师巡视,指导测量的方法和读数2分钟)师:我们在测量的时候有什么发现?(组长汇报)生:我们发现数学书的长是26厘米,宽超过了18厘米,但是又没有到19厘米,厚不到1厘米师: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生:我们需要用更小的单位去量出示课件: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齐读)板书:毫米的认识小组合作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让学生在测量中理解和体会长度单位“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意识幸福碰撞(10分钟)1. 初步认识1毫米(7分钟)师:1毫米有多长?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课件展示)师: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在直尺上找到这样的小格吗?用手指一指,遇到什么问题了?生:手指太粗指不清楚师:那我们可以找个细点的东西来帮忙,找谁呢?组织学生用笔尖指一指1毫米师:1厘米里有几个1毫米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课件展示1格1格的数从0刻度线开始,1毫米1毫米地数,发现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师:那其他的1厘米里是否也有10个1毫米呢?谁来验证一下?请2位同学再找不同的1厘米,数一数师:通过我们的验证,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厘米=10毫米(板书)2. 进一步认识1毫米,建立表象(3分钟)师:刚才在直尺上指1毫米的时候为什么用手指指不清,要用笔尖才行呢?生:因为1毫米很短。
师:1毫米究竟有多短?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学生比划师:不好比划吧?我来教大家一个好办法请大家拿起我们桌面上的卡,用手捏一捏,感受一下1毫米的厚度保持手指不动,然后把卡抽出来,这时,我们两指之间的这道缝大约就是1毫米学生按照教师指导同步操作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展示书本例子,然后学生举例本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概念本环节着眼于这一重点,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借助生活实物,帮助学生亲身感受,进而抽象出1毫米的概念幸福实践(17分钟)1. 回顾量一量,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3分钟)师:我们学习了毫米,可以解决前面量一量中发现的问题了吗?请大家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2) 生完成并汇报,注意统一答案,避免误差2.完成“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6分钟)生完成,展示汇报(注意引导学生说话的完整性和不同数格子方法的对比)3.补充习题8分钟) 甲、乙两个长方体谁更高,高多少毫米?方法一:先测量出甲、乙的高度再比较1)甲:1厘米6毫米(2)乙:1厘米5毫米 (3)差:1厘米6毫米-1厘米5毫米=1毫米答:甲、乙两个长方体甲更高,高1毫米方法二:高度差之间的比较1)乙加上盒子的高度和比甲高4毫米。
2)盒子的高是5毫米 (3)甲比乙高:5-4=1(毫米)答:甲、乙两个长方体甲更高,高1毫米通过回顾解决前面发现的问题,学以致用设计梯度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学生思维幸福分享(3分钟)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生汇报,师点评师:在长度单位的大家族里,还有比毫米更小的单位——微米,大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介绍微米,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1厘米=10毫米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