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材施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doc
3页因材施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今天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新认识因材施教原则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充分发挥这一教学原则的积极作用 那我们教师如何实施这一原则了? 更新教学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一个观念转变,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个性特长上,都能获得他可能得到的最良好的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同一个班的几十名学生,他们的智力能力有高下强弱之分,学习态度有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之别,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也必然有相当的差异,几乎每个学生都不尽相同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使教学能为程度不同的每个学生所接受,也就必须真正从每一个或每一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考试各个环节以及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全面的改革 (一)备课 备课要钻研教材,更要了解学生要依据上、中、下各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特长确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学法指导诸方面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努力做到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有机结合 如备《囚蚁》时,可分别给上、中、下程度学生确定以下三种教学目标。
程度差的: ①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②了解作者在两次囚蚁过程中的感受并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可贵”的道理 中等程度的: ①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②了解作者在两次囚蚁过程中的感受并深刻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可贵”的道理③领悟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上等程度的: ①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②了解作者在两次囚蚁过程中的感受并深刻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可贵”的道理③领悟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④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文心文脉 在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在了解并分析各种程度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知识和心理障碍的基础上,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安排相应的教学步骤:或读或议,或讲或练;或重点讲解,或放手自学;或班级授课或分组教学亦或个别点拨……从整体的角度对每个教学环节作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这是因材施教的关键 (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安排不同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内容对于程度差的,应以一般性的属记忆和理解水平的训练项目为主,而对于程度好的,除了一般性的项目之外,还可相机进行一些属于运用水平的难度较大的项目的训练。
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要有坡度,要通过课堂提问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开辟通往教学目标的渠道 如引导学生理解《囚蚁》的课文内容和思想,可分别给上、中、下程度学生设计以下三组思考题 第一组:① “我”和妹妹为什么想养蚂蚁,两次养蚂蚁的结果如何?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② “ 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怎么理解? 问题总括全文,跨度大,有相当的思维价值,有利于培养分析概括能力,适宜于无师自通的优等生 第二组; ①“我”和妹妹为什么想养蚂蚁,两次养蚂蚁的结果如何?②养蚂蚁是关爱他们,为什么他们还逃了?③ 你怎样理解“ 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 化解了难点,放缓了坡度,适合中等程度学生思考 第三组:①我”和妹妹两次是怎样养蚂蚁的?②养蚂蚁是关爱他们,为什么他们还逃跑了?③你怎样看待蚂蚁的这种行为?④作者写囚蚁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 问题具体,答案明确,带有较多的暗示,能较好地帮助程度差的学生“跳摘桃子” 殊途同归,这三组思考题,将有效地引导不同程度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并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面向全体,获得较好的整体效益。
(三)作业 作业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迁移学法的重要教学环节,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作业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与教学内容相一致,难易有别,呈阶梯式,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深化题,符合各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 如教学《囚蚁》,可分别给上、中、下程度的学生设计以下三组作业题 容易的: 1.抄写生字,扩词 2.抄写词 3.填空:本文写我”和妹妹────、────、──────────、──────,明白了───── ────────的道理 适中的: 1.抄写生字,扩词 2.分类抄写词 3. 说说你对“ 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的理解? 4. 复述课文内容 较难的: 1.抄写生字,扩词 2.分类抄写词 3说说你对“ 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的理解? 4. 复述课文内容 5. 选读赵丽宏的作品一部 批改作业的要求应因人而异扩词,数量上应有区别;抄词,程度差的,只要求写正确,程度好的则要求分类抄写;复述课文时,程度差的,只要内容差不多就可以了;程度好的,则要求自己组织语言生动复述课外阅读要每天有十五分钟的时间,程度差的,多鼓励;程度好的,则要求读一些经典。
作业设计、批改和讲评的分类要求,将使学生学以致用,各尽其能,可较好地促使优等生的发展和保持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教学真正面向全体,获得较好的整体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