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注意点理论学习材料.doc
2页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注意点理论学习材料小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过程,各种学术流派有其不同的论述法有的从认识论角度出发,把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划分为“感性——理性——实践”三阶段;有的从心理活动角度出发,把数学概念形成过程归结为“感知——表象——概念——概念系统”四个阶段;日本的一些学者以前把数学概念的形成划分为“比较——抽象——掌握关系”三阶段;等等但不论何种流派,都认为数学概念的形成要从直观的感知开始,经过抽象得出概念,再经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形成概念系统问题是我们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在概念教学中,要么把数学概念的教学停留在学生的生活层面上,或者把数学概念进行简单的灌输我想大家是否可以用自己的典型案例来说明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既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遵循他们的学习规律,达到有效地实施“数学化”的过程? (钱金铎)概念学习的基本形式 1.概念的形成 概念形成就是让学生从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因此,数学概念的形成实质上是抽象出数学对象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可概括如下:(1)辨别各种刺激模式,通过比较,在知觉水平上进行分析、辨认,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
2)分化出各种刺激模式的属性3)抽象出各个刺激模式的共同属性4)在特定的情境中检验假设,确认关键属性5)概括,形成概念6)把新概念的共同关键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7)用习惯的形式符号表示新概念教学过程中需注意:(1)提供的刺激模式应该是正例,而且数量要恰当;(2)注意选择那些刺激强度适当、变化性大和新颖有趣的例子;(3)让学生进行充分自主的活动,使他们经历概念产生的过程,了解概念产生的条件,把握概念形成的规律;(4)在确认了事物的关键属性,概括成概念以后,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新旧概念分化,以免造成新旧概念的混淆,新概念被旧概念所湮没;(5)必须使新概念纳入到已有的概念系统中去,使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起固着点作用的相关概念建立起实质的和非人为的联系;(6)教师的语言中介作用很大,因为教师的语言引导可以使学生更加有的放矢地对概念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7)教师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完成概念形成的每一个步骤 (柳凌菲)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数学概念的形成肯定要从直观的感知开始,经过抽象得出概念,再运用于实践活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形成概念系统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教师虽然都在采用这样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但由于对概念的重难点把握不够,直观操作成了一种形式,没有数学含量的提升,结果学生课堂上学得十分开心,但做起题来却常出错。
所以个人认为,概念课教学时是否应该注重这几个方面:(一) 注重对概念的引出引出概念提供的材料要既直观又有针对性二) 注意概念的及时整理对于概念的引出,要把握好时间度,如过早的下定义,等于是索然无味的简单灌输,但定义过迟,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同时使已有知识呈现零乱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整理和总结,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及时总结出定义三) 注意概念的多角度说明 因为教师提供的感性材料往往具有片面性,所以常造成学生错误地扩大或缩小概念因此要从多角度各方面加以补充说明四) 注重刻划概念的本质,对概念进行分析一个概念在其形成过程中,往往附带着许多无关特征因此教师应抓住重点,善于引导学生,这样学生便能把握着概念突现出来的实质,尽量减少乃至消除相关不利因素的干扰1)讲清概念的意义(2)抓住概念中的关键字眼作分析(3)抓住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作比较 (五)注重实际应用概念,对概念进行升华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解题,是培养学生解题技能的一个有效途径,如通过基本概念的正用、反用、变用等,培养学生计算、变形等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学习提供练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概念的能力。
1)多角度考察分析概念2)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做比较训练3)对个别概念,要从产生的根源去考查 朱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