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开题报告音乐人类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傈僳族“阿尺木刮”.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10188165
  • 上传时间:2022-10-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0.5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开题报告:音乐人类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 文: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傈僳族“阿尺木刮”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傈僳族“阿尺木刮”开题报告目 录一、选题背景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二)本文研究框架五、写作提纲六、本文研究进展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一、选题背景滇西北流域生活的傈僳族,有着极为丰富的民歌样式及种类,在人类学的视野里,滇西北傈僳族的木刮文化传统是傈僳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滇西北文化模式的集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阿尺木刮”是以傈僳族的生活生产方式而形成的极具民族性格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民俗艺术事项长期以来,音乐学界对维西地区傈僳族“阿尺木刮”的研究,主要是围绕音乐形态、音乐种类等方面进行的记录和调查,而“阿尺木刮”的生成环境、生成因素以及在历时与共时的交集中所产生的文化意义却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作为最能真实直接表达文化个性的民间歌舞事象,是每个民族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不能脱离它赖以生存的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不能脱离其生长、延续的空间、时间以及人们的音乐行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由黄凌飞老师引荐跟随着云南大学的罗梅老师,一同前往怒江参加傈僳族的阔时节活动,在田野调查过程中,“阿尺木刮”这一具有傈僳族传统气息的歌舞种类,让笔者真正感悟到傈僳族歌舞所具有的完整而充满 张力的文化独特性,故选择其为硕士阶段毕业论文的主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一)选题目的1、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作为人类文明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一场革命 无论是从人最为基本的人权问题开始发生了改变,还是从学术研究上都有了质的飞跃阿尺木刮”是维西县特有的傈僳族传统歌舞,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社会的关注度较为广泛,将这个地区的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特征进行研究时,应该考虑到这个地区各个族群之间音乐文化内在的本质将云南滇西北地区的傈僳族“阿尺木刮”的研究,置放在音乐人类学和艺术人类学的理论方法背景中笔者试图在这样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对维西地区傈僳族“阿尺木刮”这一歌舞生态系统的实地考察分析,运用音乐民族志的分析和音乐民族志的书写方式来呈现文本,这样对 “ 阿尺木 刮”进行专门研究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傈僳族“阿尺木刮”过多地运用音乐本体来分析其的音乐的特征,对于这个民族的认知方式、概念体系、音乐行为的描述很少只有对于这个民族音乐文化的地方性知识的挖掘和阐释,才能够从生成机制中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该民族的音乐二)研究意义在研究对象确立的同时,尊重其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光和其音乐文化的地性知识,力图客观地呈现研究对象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通过对“阿尺木刮”所依赖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其文化内涵、族群中的族性认同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更深刻地认识傈僳族的 “阿尺木刮 ” ,预计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运用音乐民族志这样一种阐释性的理论范式;以文化人类学、艺术人类学为理论视角,将维西地区的傈僳族“阿尺木刮”放在声音及意义的社会背景中,拓宽了艺术审美的视野与领域人类学家赖斯先生在梅里亚姆的三维模式基础上所提出的 “历史构成 ——社会维持 ——个人创造和体验 ” 整体模式的运用,体现重视共时研究与历史性研究相结合的学术取向,为中国民族艺术的研究提供新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于维西地区傈僳族村落调查,以个案的形式对其进行分析,采集和收集大量的 “ 阿尺木刮 ” 一手资料,对“阿尺木刮”进行音乐人类学的分析和研究,期望通过理论的层面阐释“阿尺木刮”更深刻的内涵和其背后的意义,并使的维西地区傈僳族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等得到多维多元的展示,使得大家能够更好的 认知傈僳族的文化内涵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维西傈僳族文化学者林永辉收集整理的《维西县傈僳族歌舞———阿尺目刮》 文章中对于“阿尺木刮”起源有如下论述的:傈僳族是我国古代西北氐羌部落的一支,经历了漫长的迁徙,直至怒江州、迪庆州维西县一带。

      阿尺木刮”是维西地区傈僳族祖先创造且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歌舞事象,当地人在长期的游牧、迁徙生活中,与羊群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且通过模仿山羊的声音和动作形成的一种相互间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维西县文化馆非遗在中心主任和琼辉老师讲述:山羊是傈僳人的图腾,并且傈僳族人是很敬重山羊的,相传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傈僳族有一位很美丽漂亮的女孩,不小心被村子里的头人看上了,头人想要娶这位女孩为妻,但是女孩不同意这门婚事,连夜她就抱着两头小羊上山去了,为此躲避头人的婚礼躲在深山密林里的女孩,无时无刻地觉得孤独和寂寞,因此身心如此痛苦,只有把羊当作自己的朋友,跟它们交流她学习羊的叫声来唱歌与羊进行对话,学习羊的动作来跳舞与羊进行玩耍,久而久之就有了这种舞蹈,并且得以传承下来在“都市时报 2008~2009‘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寻踪’系列报道、十七香格里拉傈僳族“阿尺木刮”中的论述为: “ 傈僳族属南迁的古氐羌人,从古代移民的画卷中可以看出,浩浩荡荡的移民大军,在漠北悠远的星空下南迁,为祈求族群幸福和平安,首领们会选择适当的节日祭祀,祭祀的羊儿歌舞即是起源叶枝镇新洛村 “ 阿尺木刮 ” 国家级传承人熊自义老人告诉笔者,傈僳族的祖先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山里,几乎与外界不往来,天长日久都过着采集、狩猎、游牧的生活。

      与山羊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傈僳人每天都要将山羊放到山上,在这个孤独寂寞的过程中放牧的傈僳人与羊朝夕相处,时常观察着山羊的声音、动作和体态,观察山羊在吃草、在玩耍时候的各种习性,为了消除孤寂常常模仿它们的动作和声音日积月累,形成了傈僳族最为原始和精彩的“阿尺木刮”同乐村大村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有关于 “ 阿尺木刮 ” 的美丽传说 “ 相传同乐村在最早的时候是不叫同乐的,以前是叫“罗托腊”,在几百年前,有两个夫妻从外面私奔而来,悄悄的偷住在的大河边但是他们两个没有后代,只是孤独地住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后来了一对年轻的夫妻,老的夫妻问他们 “ 你们从来哪里 ” ,他们回答说 “ 我们来这里玩的,今天晚上能来你这里住吗? ” 回答说 “ 好的 ” ,之后在夜里的聊天过程中,他们就聊了彼此的来意,如他们是从哪里来到这的、他们叫什么名字等等,在这样的聊天中两对夫妻建立了很好的友情,年轻的夫妻问他们,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年长的夫妻说名字我们也不知道,但是我们来的时候带着一匹小骆驼,在用我们的当地话来说就是“罗托腊”也就是骆驼来的意思,那么我们就把这里叫做“罗托腊”这个名字年长夫妻说 “我们两个是因为彼此间相亲相爱才跑到这里来生活的,而你们是因为父母的不同意所以才来到这里的,我们情况都一样,要不我 们就做一家人吧”,从此这四个人就一直生活在了一起。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大量的查阅相关的地方民族志、文化志、社会历史调查等文献资料,了解维西地区傈僳族“阿尺木刮”的相关记载与知识背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比较、收集和整理以及归纳以往研究成果,从 其中探寻出自己的研究视角以及切入点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维西县的叶枝镇及周边村寨进行田野调查,运用主位与客位 进行系的统调查,从个案入手,主要是对当地民间传承人、当地的领导部门、参与活动的群众等不同人群多方面进行采访,观摩并加入到当地群众举行“阿尺木刮”的活动,走访当地 民俗生活,向当地民众研习 “ 阿尺木刮 ” 的方式、意义等,以便后期研究笔者以局外人的视觉和局内人的视觉参与和观察的双重身份开始调查工作,与当地的傈僳族族群生活在一 起,以便更加深入了解傈僳族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文化构成,以便深入了解其思想与行 为,更好研究 “ 阿尺木刮 ” 将第一手田野资料与田野资料结合, 从中寻找新的发现和视角二)本文研究框架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五、写作提纲中文摘要 3-4Abstract 4绪论 7-11(一) 选题缘起 7(二) 选题目的 7(三) 研究意义 7-8(四) 研究现状回溯 8-10(五) 研究方法 10-111、 文献搜集法 102、 田野调查法 103、 深描 104、 综合研究法 10-11第一章 “阿尺木刮”发生的生态环境 11-17第一节 “阿尺木刮”的自然生态空间 11-13第二节 “阿尺木刮”的人文生态空间 13-17一、 服饰、饮食和居住 13-15二、 宗教信仰 15-16三、 民俗风情 16-17第二章 傈僳人历史记忆中的“阿尺木刮”及其展演活动 17-26第一节 “阿尺木刮”的历史记忆 17-20一、 傈僳学者的“阿尺木刮”记忆 17-18二、 传承人的“阿尺木刮”记忆 18-20第二节 “阿尺木刮”的展演活动 20-26一、 展演活动相关概述及其活动说明 20-22二、 展演活动过程 22-26第三章 “阿尺木刮”构成要素 26-35第一节 “阿尺木刮”的构成要素 26-30一、 歌词特征 26-27二、 音乐形态特征 27-29三、 体态特征 29-30第二节 代表性艺人访谈实录 30-35一、 歌者熊自义 30-31二、 李碧清与“阿尺木刮” 31-35第四章 “阿尺木刮”的文化解读 35-45第一节 “阿尺木刮”的时空构成与音乐行为 35-39一、 “阿尺木刮”的时空构成 35二、 “阿尺木刮”的音乐行为 35-37三、 “阿尺木刮”中所传达的社会秩序 37-39第二节 “阿尺木刮”的生存根基 39-45一、 “阿尺木刮”的历史构成 39-40二、 社会群体维护中的“阿尺木刮” 40-43三、 个人创造和体验中的“阿尺木刮” 43-45结语 45-46参考文献 46-47附录一 47-49附录二 49-51致谢 51六、本文研究进展(略)七、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1]杜亚雄:《民族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陈一.:傈僳族原始宗教与原始文化[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 (06)[3]国家民委《民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My first class 复习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ello复习课件.ppt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5长横 |通用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5.撇|人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7课 悬针竖 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15《 边学边用 巧识字形写美汉字》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2.执笔与姿势 |湘美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全册6 通用版.docx 三年级上册 英教案 Module 7 Unit1 What's this 外研社(三起).docx 三年级上册 美术 教案 第11课《各式各样的鞋》人教新课标(秋).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9课 捺的练习》 粤教版.docx 三位数的加法笔算(连续进位加)(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2课 姿势与执笔》西泠版.docx 三位数加减法(问题解决 例3)(教案)2025-2026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docx 三年级上册 美术教案 - 第11课 《各式各样的鞋》人教新课标.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 数学教案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苏教版).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教案)2025-2026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docx 三年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docx 三、投掷 纸球投准(教案)2025-2026学年体育与健康四年级上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