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sj****5
  • 文档编号:103521391
  • 上传时间:2019-10-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25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4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目标1.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字义2..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3.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4.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教学重点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借声音传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深切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襟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揣摩语言,教师须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入理解句意●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助读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请同学翻到课本前面的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二、作家及背景资料介绍多媒体显示雨果画像、圆明园建筑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后又创作剧本《欧那尼》《国王寻乐》,表达人民对暴政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1861~1869年创作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        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以人类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  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清咸丰六年(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

      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机于5月间用武力迫签《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领土1859年英、法、美借口换约又派军舰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台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扩大战争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属北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遗留恭亲王奕媾和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后奕分别与英法代表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和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3.圆明园清代名园,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约十余公里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

      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观看电影片断《火烧圆明园》)4、检查预习 惊骇(hài)  瞥(piē)见  箱箧(qiè) 赃(zāng)物 箱箧(qiè) 制裁(cái) 给(jǐ)予 恍(huǎng)若 琉(liú)璃(lí) 珐(fà)琅(láng)晨曦(xī) 劫(jié)掠丰功伟绩 :丰硕的功劳,伟大的成绩富丽堂皇:形容建筑十分富丽华贵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箱箧:小箱子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惊骇:惊慌害怕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不留下荡然,完全弄光的样子眼花缭(liáo)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3.学生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提问: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请理清文章第3段的思路。

      明确:先总体评价,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1)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2)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以耗费劳动之巨作结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提问: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思考,明确: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写法特点:先概括描写,然后具体描写,再概括描写4.学生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反语)知识储备:反语:用正面话来表达反面意思,或用反面话来表达正面意思的手法叫反语或正话反说反语一般有两类:① 表示讽刺的反语它在敌对性论战中用得较为普遍,多对敌人或不良风气、现象时运用,特别用在批判揭露方面,具有辛辣讽刺、幽默有趣的效果,使文章富有战斗性和嘲讽性②表亲昵、幽默的反语它一般用于日常生活中,对待同盟者和自己亲近的人运用还有用反语表示亲昵色彩,一般是用消极性词语来表现美好的感情如,用“死丫头”、“淘气包”来称呼自己的子女,都是一种反语的昵称。

      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学生联系课文第1段思考明确: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5、文章主旨和结构文章主旨 本文是雨果给友人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雨果在信中热情称颂了代表东方艺术和亚洲文明的圆明园,愤怒谴责了英法殖民主义者洗劫、焚烧圆明园的野蛮罪行,表现了不畏强暴、仗义执言的伟大气魄,因而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普遍崇敬文章结构 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交代写信缘由文章开始,雨果以恰当的口气、友好的态度告诉巴特勒,准备回答他想要急切了解的问题,即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显然,这里用“赞誉”表现出雨果对巴特勒的看法的憎恶,但又恰到好处地借用它来表述自己对圆明园,对东方艺术的景仰之情,表达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对英法联军的愤恨之情。

      赞誉”一词,褒义贬用,贯穿全文第二部分(2—9)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灿烂,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核心作者通过对东方艺术典范圆明园的尽情渲染、赞扬,激发人们对圆明园的美好遐思和幻想然后,强烈抨击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把他们劫掠并焚毁圆明园的强盗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2—3) 作者用浪漫主义的笔调,丰富奇妙的想像,恰当妥帖的对比,华丽优美的辞藻来赞美人世间这座空前绝后的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并告诉人们,圆明园属于各国人民,属于全人类首先,作者十分中肯地赞誉:“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接着,将这一“世界奇迹”和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比较,突出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然后又指出它和巴特农神庙的不同,巴特农神庙仅仅是“一件”艺术品,而圆明园则不同,它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既然西方艺术的典范巴特农神庙都无法与圆明园相比,显然在作者的心目中,圆明园这一东方艺术的奇迹,是任何辉煌灿烂的艺术殿堂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了这之后,作者想像的翅膀任意驰骋,思绪的闸门启开,犹如一泻千里的波涛无休无止,圆明园的恢弘气势、富丽堂皇顷刻跃然纸上。

      他连续运用了几个“请……”的祈使句,以和同辈人友善、礼貌通信的口吻,把读者带人规模巨大、神奇美妙的圆明园作者没有对圆明园中的任何一座建筑物加以具体的描绘,而是用墨如泼地渲染圆明园的“规模巨大”,展现“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这样描写,更能表达作者自己对圆明园这一“幻想的”“规模巨大”的建筑的由衷的赞誉、仰慕之情,也更能唤起人们对圆明园的美妙无比的遐想当描述圆明园的美丽豪华之后,作者直接议论,指出“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圆明园是中国人民“两代人的长期劳动”的“结晶”,它属于各国人民,属于全人类圆明园是同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圣母院等辉煌艺术珍品齐名的“亚洲文明的剪影”文章至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圆明园竭尽“赞誉”是由衷的、发自肺腑的作者巧借巴特勒的“赞誉”一词,改变“赞誉”的对象,对圆明园忘情赞誉,表达了他对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爱慕,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友好巧用“赞誉”,也是对巴特勒先生们的看法的反对,也为下文直言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作好铺垫第二层次(4—9)文中用“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一句引入第二层次这一句另起一段,在内容和语言上与前—段形成强烈对比,造成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表达了作者的极端愤慨之情。

      作者站在捍卫人类文明、捍卫卓越艺术的高度,以犀利的言辞,调侃的语气,辛辣的讥讽,愤怒谴责英、法两个强盗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作者首先叙述了“两个强盗”劫掠、焚毁圆明园的故事,以强盗喻英、法帝国,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接着,作者直抒其言,慷慨议论:“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此处,作者巧妙地运用反语这一修辞方法,达到了揭露更深刻、鞭挞更有力的艺术效果,也使主题表达得更鲜明、更突出行文至此,作者愤怒的心情再也无法控制,他义正辞严,掷地有声地指出:“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晶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巴特勒急于要知道的作者的观点——书信的主旨,全部生动、形象、明确地表达出来了文章的这一层次,也由“赞誉”一词统领,可见“赞誉”的实质就是对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揭露和控诉 第三部分(10)呼应开头,表达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揭露、控诉之情在第二部分,作者先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宏观地、梦幻般地渲染圆明园的巨大、神奇及富丽堂皇,然后由一句饱含愤恨的语句“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转入对英法联军劫掠并焚毁圆明园的滔天罪行的谴责和控诉。

      然而,这整个部分却是由“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一句统领,把握好“赞誉”一词的不同内涵,整篇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中数学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单元复习课-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二学期.pptx 高中数学事件的关系和运算+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单元复习课-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复习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古典概型课件第一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频率与概率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事件的相互独立性+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平面与平面平行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第9章 统计复习课-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率的基本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事件的相互独立性+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教育集团董事长在教师节的致辞(尊享版).doc “双减”背景下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趣味化教学策略探析.docx 超越表面趣味: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真实情境创设与高阶思维培育的优化路径.docx 高中语文整本书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探究——新课标背景下的模式创新与能力培养.docx 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反思与能力提升路径探析.docx 初中班主任在日常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实践路径与策略研究.docx 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实践路径探究.docx 基于真实学情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探索.docx 手术器械物品清点安全管理与操作规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