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 9—1 辛亥革命的爆发闯关训练 新人教版.doc
3页闯关式训练板块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的提出,使孙中山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平民主义答案:B解析:A、B、C三项是三民主义,具体应分析清楚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核心内容是B项,A项内容为B项内容服务,C项内容是为了巩固B项内容,D项与三民主义无关,与题干无关2.孙中山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三民主义,作为其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 )A.民族主义B.民本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答案:C解析:资产阶级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政权问题,民权主义就是要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3.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没有提出反封建的土地纲领B.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C.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要求 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答案:D解析:旧三民主义最大的局限性就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4.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 )A.反清复明B.反对民族压迫C.反满兴汉D.反对封建统治答案:D解析:“鞑虏”是指满洲贵族。
这句口号的实质就是要反对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5.孙中山先生阐述的新三民主义充分含有富民思想,其主要表现在( )A.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B.反对民族压迫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D.限制小私有者 答案:C解析:在新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开始注意农民问题,并在纲领中提出“家给人足”的主张6.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B.受“门户开放”政策的制约C.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足以应付局面答案:C解析:这是一道分析题,题目给定了辛亥革命中列强对华政策调整的史实,旨在考查分析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辨析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的能力导致列强对辛亥革命态度变化的因素很多,但结合具体史实分析,决定性因素是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超出了列强的预料D项发生在宣告“严守中立”后,A、B两项迷惑性不大,可以排除,正确答案是C项7.在近代亚洲国家中,最早实践三权分立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是( )A.日本B.美国C.中国D.土耳其 答案:C解析:注意限制条件是“亚洲”和“最早实践三权分立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分析四个选项只能选中国(辛亥革命时期)。
综合提升 二、材料解析题8.材料一:下图是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材料二:有学者说,从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上来讲,“总统府”要超过北京的故宫故宫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建设最辉煌的皇家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故宫只是明清封建王朝的标志,而“总统府”则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终结从这个角度来讲,“总统府”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都不逊于故宫,而且“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这种汇集交融的历史价值也是故宫所不具备的在此设立博物馆就是为了展示和宣传这些价值请回答:(1)“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述说着“人间天国”梦的破灭,从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角度分析其破灭原因(2)“总统府”内“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旧址”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亮点,试从南京临时政府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来加以说明(3)列举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直至摧毁封建统治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说明“总统府”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终结答案:(1)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农民阶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依靠自身无法克服等级观念、贪图享受等封建思想。
(2)在此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人们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实行奖励和保护工商业的措施,奖励兴办实业,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3)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此宣告成立;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府覆灭PK重点线 三、问答题9.《近代史研究》载文:“回顾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人们发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次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论述三者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各自作出的主要贡献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答案: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大生产打下了基础洋务运动使愚昧的固步自封的观念与传统受到冲击,对人民的思想解放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同时又为戊戌变法运动开辟了道路②维新运动:从一开始就吸取洋务运动的教训,要求从根本上改变旧制旧法。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它提出的一系列改革蓝图,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近代化的首次尝试在要求“变制”“变法”和反封建方面,则大大超过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加速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③辛亥革命:吸取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教训,以武力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它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就其变革社会的手段和途径来看,虽然不同于戊戌变法,但两者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的革命运动两者虽然有过激烈的论战和斗争,但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其实质不过是资产阶级内部关于革命的方式、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而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目标是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