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实验.doc
18页1芳香烃的性质实验原理:试验苯与液溴及硝酸的取代反应和苯的同系物甲苯、二甲苯被酸性 KMnO4 溶液的氧化反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如下:+Br2 —Br + HBr+HNO3 —NO2 + H2O —C—H —COOH 实验目的:1.学习溴苯和硝基苯的制取原理和方法;2.学习水浴加热方法,了解冷凝回流和水浴加热的意义;3.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环保意识所用仪器:三颈烧瓶、分液漏斗、冷凝管、锥形瓶、干燥管、大试管、烧杯、酒精灯、导管和橡皮塞若干、铁架台所用试剂:铁粉、液溴、苯、浓硝酸、浓硫酸、10%NaOH 溶液、碱石灰、1%AgNO 3 溶液实验内容: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结论【实验 1】溴苯的制取: ⑴按下图所示组装好装置,检查气密性:(干燥管末端接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后,在一分液漏斗中装水,打开活塞观察水是否流下 )现象: 结论; 浓 H2SO4△Fe 粉氧化水←←水—水铁粉浓NaOH铁粉 碱石灰2⑵添加试剂:在烧瓶中加铁粉约 2g、一个分液漏斗中分别加5mL 苯和 1mL 液溴、另一分液漏斗中加入 30mLNaOH 溶液、锥形瓶中加水、干燥管内装碱石灰、冷凝管开始通水。
⑶依次打开装苯和液溴的分液漏斗的上下活塞,使混合液全部流下后关闭活塞⑷观察冷凝管内管的气流和锥形瓶内导管口的现象⑸反应停止后,打开装 NaOH溶液的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液全部流下后关闭活塞,轻轻摇动铁架台,使混合液充分吸收装置内的有毒气体后观察烧瓶内液体的变化⑹取下锥形瓶,倒出约 2mL 的水,滴入几滴的 AgNO3 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变化现象:(注意各段导管内颜色) 现象: 现象: 现象: 结论; 结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论; 实验 2】硝基苯的制取:⑴按如下图所示组装好装置⑵在大试管中先加入 1.5mL 浓硝酸,再 2mL 浓硫酸并混合均匀,冷却至 50℃以下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论; 3⑶边滴边振荡下,向大试管中逐滴加入约 1mL 苯后,插好带长导管的橡皮塞⑷向烧杯中加入热水并测量温度,50-60℃时放入大试管使试管内液面低于烧杯水面,加热约 10 分钟。
⑸反应完毕后,将混合物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观察生成物的状态现象: 实验 3】苯的同系物的性质:⑴甲苯的氧化:①在一支小试管中加入 2 mL 甲苯;②再加入 3~5 滴KMnO4 酸性溶液;③振荡试管(若现象不明显可稍稍加热) ⑵二甲苯的性质:①在一支小试管中加入 2 mL 二甲苯;②再加入 3~5 滴 KMnO4 酸性溶液;③振荡试管(若现象不明显可稍稍加热) 现象: 现象: 结论; 结论; 问题与讨论:1.在溴苯的制取实验中,应先向烧瓶中滴入苯和液溴中的哪一种?为什么?2.证明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的现象是什么?3.制取硝基苯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将苯逐滴加入混酸中,且边滴边振荡?44.水浴加热有何优点?是否可以将所有加热都使用水浴加热?卤代烃的性质实验原理:1.溴乙烷所代表的卤代烃在强碱的醇溶液中共热发生消去反应:CH3CH2—Br + NaOH CH2=CH2↑ + NaBr + H2O2. 卤代烃在强碱的水溶液中共热发生取代(水解)反应:CH3CH2—Br + NaOH CH3CH2—OH + NaBr或 CH3CH2—Br + H2O CH3CH2—OH +HBr实验目的:1. 认识卤代烃的重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学习加热液体、洗气和收集气体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3. 学习乙烯、卤离子等物质的检验方法。
所用仪器:大试管、烧杯、酒精灯、洗气瓶、导管和橡皮塞若干、铁架台所用试剂:溴乙烷、饱和 KOH 乙醇溶液、20%KOH 溶液、稀硝酸、 1%AgNO3 溶液、酸性 KMnO4 溶液实验内容: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结论【实验 1】溴乙烷的消去反应:⑴按下图组装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如何检查?根据什么判断装置密闭⑵在洗气瓶加水,小试管中注入酸性 KMnO4 溶液,重新组装好装置⑶在大试管中注入 5 mL 溴乙烷和15mL 饱和 KOH 的乙醇溶液,并加入几粒碎瓷片,重新塞好橡皮现象: 结论: 醇△水△NaOH△水 酸性 KMnO4 溶液5塞⑷用酒精灯加热大试管,将生成的气体导入酸性 KMnO4 溶液中⑸取少量反应后大试管中残留液于洁静小试管中,加稀硝酸酸化后加入几滴 AgNO3 溶液,观察现象⑹拆除装置,清洗大试管、洗气瓶及小试管现象: 现象: 结论: 结论: 【实验 2】溴乙烷的不解反应:⑴重新按上图组装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⑵在洗气瓶加水,小试管中注入酸性 KMnO4 溶液,重新组装好装置⑶向大试管中注入 5mL 溴乙烷和15mL20%的 KOH 水溶液并加入几粒碎瓷片,重新塞好橡皮塞⑷用酒精灯加热大试管,将生成的气体导入酸性 KMnO4 溶液中⑸取少量反应后大试管中残留液于洁静小试管中,加稀硝酸酸化后加入几滴 AgNO3 溶液,观察现象⑹拆除装置,清洗大试管、洗气瓶及小试管现象: 现象: 现象: 结论: 结论: 结论: 问题与讨论:1. 溴乙烷与氢氧化钾溶液共热,既可生成乙烯又可生成乙醇,其区别是什么?2.溴乙烷滴入硝酸银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原因是什么?6醇的性质和应用(1)实验原理:乙醇与金属钠反应2C2H5OH+2Na →2C 2H5ONa+H2↑2H2O+2Na = 2NaOH+H2↑实验目的: 1. 加深对乙醇性质及其官能团的认识2. 学习检验、收集气体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所用仪器:试管、试管夹、玻璃片、镊子、滤纸、小刀、带尖嘴玻璃管的单孔橡皮塞、火柴、酒精灯、小烧杯、滴管。
所用试剂:无水乙醇、乙醚、蒸馏水、金属钠、澄清石灰水实验内容: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结论【实验 1】乙醇与金属钠反应:(1).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 3mL 无水乙醇、乙醚和蒸馏水,再分别加入一块新切开的并立即用滤纸擦干的绿豆大的金属钠,迅速塞紧带尖嘴玻璃管的单孔橡皮塞乙醇+钠水+钠乙醚+钠(2).点燃有气体生成的两支试管的玻璃管尖嘴并立即扣上干燥的小烧杯,火焰熄灭后取下小烧杯并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现象: 现象: 结论: 结论: 【实验 1】分析:乙醇分子可以看作是水分子里的一个氢原子被乙基所取代的产物,但乙醇在水溶液里比水还难于电离活泼金属如钾、钙、钠等能够把乙醇和水的羟基里的氢取代出来乙醚不含羟基,所以不和钠反应问题思考: 1.分析乙醇的结构,探究乙醇分别和水、钠反应的异同点2. 探究乙醇和乙醚结构的不同导致性质的差异7醇的性质和应用(2)实验原理:乙醇的卤代C2H5-OH+H-Br C2H5Br+H2O实验目的:1. 认识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2. 学习加热液体、洗气和收集气体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所用仪器:大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 、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火柴、酒精灯、碎瓷片。
所用试剂:95%的乙醇、浓硫酸、蒸馏水、溴化钠粉末实验内容: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结论【实验 2】乙醇的卤代:1 按图组装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导 管 a 试 管 I 试 管 I 如何检查?根据什么判断装置密闭(2)向烧杯及试管Ⅱ中各加入冷水3)向试管Ⅰ中依次加入 2mL 蒸馏水、4mL 浓硫酸、2mL95%的乙醇和 3g 溴化钠粉末4)加热大试管至沸腾状态,改用小火加热,当玻璃导管口 a 处有油状浑浊液滴沉落于试管的冷水中并积聚约 1mL 时可停止加热观察实验现象现象: 结论: △8【实验 2】分析:在该反应中加水、浓硫酸和溴化钠固体的目的是获得氢溴酸,乙醇可与氢卤酸发生作用,反应时乙醇分子里的羟基键断裂,卤素原子取代了羟基的位置而生成卤代烃,同时生成水可以根据卤代烃水解加硝酸银产生沉淀来确定生成物问题思考: 1.反应所用的氢溴酸如何获得?2.根据卤代烃的性质如何确定试管Ⅱ收集的是溴乙烷?醇的性质和应用(3)实验原理:乙醇的消去 CH3CH2OH CH2=CH 2 ↑+ H2O实验目的:1. 认识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2. 学习加热液体、洗气和收集气体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所用仪器:大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 、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集气瓶、玻璃导管、火柴、酒精灯、小试管。
所用试剂:95%的乙醇、石棉绒(或五氧化二磷) 、蒸馏水实验内容: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论【实验 3】乙醇的消去(1).按图组装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如何检查?根据什么判断装置密闭(2).向大试管中加入石棉绒(或五氧化二磷)和 2 mL95%的乙醇,向烧杯及集气瓶中各加入蒸馏水3)加热大试管,将生成的气体经过水洗后用排水法收集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 结论: 石棉绒△9【实验 3】分析:1.乙醇分子内脱水反应--(乙烯)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作为乙醇脱水制取乙烯的催化剂、脱水剂,但是实验中存在很多的弊端,如:炭化现象严重影响观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长,制取的乙烯纯度不高等可以选用浓硫酸或五氧化二磷作为催化剂和脱水剂并且以五氧化二磷的催化效果最好,实验室里可以用这个方法制取乙烯2.乙醇分子间脱水脱水反应--(乙醚)乙醇能脱水主要是由于乙醇分子里含有羟基如果反应条件(例如温度)不同,乙醇脱水的方式也不同,以致生成物也不同例如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 140℃左右,那么每两个乙醇分子间会脱去一个水分子而生成乙醚2CH3CH2OH CH3CH2OCH3CH2 + H2O问题思考:1.研究证实:除用石棉绒作催化剂外,还可以选用浓硫酸、氧化铝、五氧化二磷等作催化剂,探究哪种催化剂的效果最好?2.探究乙醇脱水反应的脱水方式及其反应类型。
醛的性质实验目的:1、以乙醛为例,认识醛的典型化学性质——具有较强还原性,易被`氧化2、了解水浴加热的实验操作实验原理:乙醛分子中醛基上的氢原子,受到氧原子的影响而易被弱氧化剂氧化如:1、 被弱氧化剂银氨络和物氧化生成乙酸,而银氨络和物中的 Ag+被还原成金属银,形成银镜反应: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 3) 2OH+2H2OCH3CHO+ 2Ag( NH3) 2OH 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