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精品)【教学设计】《蝉和狐狸》.docx
3页《蝉和狐狸》◆ 教材分析 《蝉和狐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2课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内容简单,语言浅显易懂寓言讲的是狐狸用奉承话骗蝉想吃蝉而没有成功的故事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蝉的过程,形象地告诉我们聪明的人总是善于从别人的在灾难中吸取教训的道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激发学生对《伊索寓言》的喜爱之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准备理解《蝉和狐狸》寓意,并能从中受到教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教学难点】抓住重点信息进行复述,激发学生对《伊索寓言》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两则伊索寓言,请你分别复述故事,并说出寓意2、齐读两则寓意3、《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还记得吗?讲一讲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3、狐狸是十分狡猾的,今天,我们的大忽悠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不过这回狐狸却没有成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板书课题:蝉和狐狸。
4、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他曾是奴隶,曾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自由后,伊索开始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名字了,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二、初读课文,读正确:1、朗读课文(指名读5个人分别读好五个段落,师引导生相机正音2、指导读好长句:“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歌喉吗?”3、分角色朗读,老师读旁白,男生读狐狸,女生读蝉的话,最后齐读三、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1、思考: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说了什么道理?2、比较《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想想这两则寓言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3、 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蝉没有上当呢?4、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你从蝉对狐狸说的话当中,学到了什么?5、读最后一段,说说你的体会或懂得了什么道理?四、精析课文,分析形象: 用最精辟、最简练的四字词语来填空: ( )的狐狸 ( )的蝉1、分析狐狸的形象,找出语句读一读 A:(贪婪狡诈)的狐狸(1) 它怎样骗蝉的?找出句子读,画出骗术高明的词语,想象一下狐狸赞美蝉时神态是怎样的。
a、“您”——尊重蝉,“多么美妙、真是天才歌唱家”——能用的好词儿都用上了 b、想象神态(满脸堆笑、虚情假意)(2) 设下圈套(板书) “圈套”指什么?(使人上弹受骗的计策,阴谋诡计,谋害人的主意;本文指将蝉从大树上骗下来,然后吃掉它 B:(愚蠢凶狠)的狐狸 “狐狸以为是蝉,就猛的扑了过去 理解:树叶扔下去,狐狸一看,以为是蝉上当了,飞下来了,美餐送上门来了② “猛扑”体会出什么了吗?愚蠢——以为蝉上当了,中了它的圈套,明明是树叶,它却看不清楚,猛扑说明它是愚蠢的,机关算尽,说了半天好话,只抓到一片树叶,可笑至极2、 分析蝉的形象,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聪明机智)的蝉(1)“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 “察觉”“扔”----试探,警惕性高 (2)“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善于吸取教训的人,对待狐狸这样阴险狡诈的小人,千万不能被花言巧语所迷惑3、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五、作业设计: 写话练习:乌鸦听说了蝉和狐狸的故事后,很佩服蝉,特地登门拜访。
围绕 “受骗”这个话题,它们会说些什么呢?乌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蝉 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乌鸦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蝉 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教学反思略。
